第(1/3)頁 擂臺上的兩人終于動了,席地而坐。 那天上凝結的祥云,是文氣所致。 看見兩個大佬就這樣坐在地上,感覺不太好,所以想要去托著他們。 但…… 文化人的思想境界,做事都難以揣測。 也許他們…… 喜歡接地氣吧。 “似曾相識的場景,當初坐在我對面的,是我的學生,你可知,何以為師?” 當亞里士多德問出這句話時,西方人都激動了。 “是他!是他!亞里士多德的學生,古希拉王朝永遠無法繞過的大山!” “我們一起來喊出他的名字,我來起頭!” “來了喲,亞,” “歷,” “山,” “大!” “亞歷山大大帝,一個我認為吊打全世界古往今來所有猛男的猛男!” 除此之外,西方哲學還有繞不開的兩座大山。 一為柏拉圖。 一為蘇格拉底。 “也許他們能,與東方孔圣人較高下吧。” 小櫻花嘆道,他們本屬東方,最是清楚孔夫子在文壇上的恐怖影響力。 文武本就并行,神系以武擴張,但實際上,文亦可搭建萬法,自成神系。 顏回微微抬眼,所謂顏回好學四字,并非口嗨,而是形成了典故。 旋即一言脫口而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起初,亞里士多德頓了頓,才反應過來。 “妙,妙極了,唉。” 一個學生,可以說出這種言辭來,那他的師父… 還有一件做了妙極了的事,顏回謙遜。 顯化之時,刻意壓低了神柱,以學生自居。 不然以顏回的修為,絕不止一座山高。 兩人的對話還在繼續,亞里士多德也只因顏回一句傳道授業,目光也隨之錚亮,態度也隨之端正。 “以你的好學,又有孔老淵博的知識,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才對,說不定你可以成為下一個孔老,可惜了,你飛升太早,走快了一步。” 亞里士多德字里行間里,沒有針對。 而是感到惋惜。 因為他已看出,顏回是個萬古難遇的好學生。 若是能拜入他門下,他不介意再收個關門弟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