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顏回手中的竹簡,只記錄了論語百則。 攤開之后,也開始搭建萬物化生的世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每一頁論語,都貫穿了亞里士多德搭建的思想國度,原本是固不可摧的。 但因為顏回對他學術成就的質疑。 這個思想國度也變得岌岌可危,吹彈可破。 “大師啊大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您又何必呢?” 亞里士多德被這一字一句的,差點瘋狂。 “你什么意思!你是懷疑我沒有真才實學嗎?” 說著亞里士多德再祭出一句三段論,稍微格擋了那飛瞬而來的論語。 “顏回不敢,但大師的境界,并不完滿。” 也許三段論是亞里士多德總結的,又或者形而上學論,能讓他封圣。 但有一點,讓本可封圣的他止步在外。 那便是捧殺。 “一個被捧出來的哲圣,其實真實的他,已足夠震古爍今,可惜了。” 龍國人唏噓不已,仿佛看到巨星墜落。 “大家快看,顏回,不,是復圣……” “復圣又變高了!” 神柱聳入云天,與天同高,甚至比天高。 “這才是夫子座下,第一弟子的修為嗎?” 比天還高。 如果拿儒門對比道系,夫子被神格化,估計就是諸天思想的根由。 往大了說,很大程度可以對標三清圣人。 儒門怎可一人獨大,所以顏回就算不入圣,也絕對是準圣中的佼佼者。 “大師,學海無涯,你太追求邏輯真理。” “卻忘乎一個字,仁之所向,才是心之所往。” 有時候,真理是殘酷的,人們更愿意聽到的,是仁愛的聲音。 亞里士多德陷入迷茫,連他自己都不知。 很多東西,到底是真實,還是世人捧殺。 “對,你說得對,我本踏足山巔,奈何世人給我加注了太多東西,抬高我的同時,也失去了真我。” 亞里士多德呢喃道:“這一戰,我敗的不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