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問題很有趣。 一夜無話,只覺得頭疼欲裂,腦子里空蕩蕩的,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看著電視機,發現警察在追捕兇手,他從家里拿出了一本日記,媽的,兇手就是自己? 印象中,那些都不是自己干的。 那本筆記上寫著,是他親手所為。 所以。 怎么辦? 在我的認知中,我沒有犯過罪,也沒有想過要犯下這樣的罪行,那我怎么會選擇去殺人,而不是去調查? 從主觀上講,兇手就是你,你做過的事情都不能抹殺。 這就是主觀與客觀的沖突了,仔細想想還會有更多的東西。 一個人的將來,究竟是受過往回憶的影響,還是受過往行為的影響? 很多人都沉浸在過去的回憶和情緒里,即使那些往事都已經成為了往事,但依然難以擺脫,比如失戀,比如離婚。 有人被愛情所束縛,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但卻放不下,而有人被現實所束縛,比如離婚,比如生孩子,即使不會受到傷害,也會永遠失去這個機會。 莫寒內心越發的糾結了。 任八千搖了搖頭。 他意識到,這個問題還是有誤導作用的。 一個人的將來,并不取決于他過去的經歷,也不取決于他過去的所作所為。 被過去所束縛,被過去所困擾,又怎么可能看到將來? 這是廟神的疑問。 他說的是自己的內心。 他說著過去,說著將來,但實際上,他說的是現在。 別被諸如兇手之類的帶有偏見的詞匯所誤導。 一個正常的男人,絕對不會去做一個殺人狂,他會把自己寫在日記本上的事情全部抹去,因為這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然而。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假設一個人失去了記憶,打開了一本日記,看到了自己是在某個非法組織中擔任間諜,有了足夠的職位,有了足夠的證據,那么,他是裝作什么都沒有看到,而是選擇繼續留在這里,等待著正義的降臨? 作為一個間諜,居然還要記日志,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 這個問題,與兇手的問題有些相似,但又有細微的不同。 做出第一個決定的人,未必比第二個人更有優勢。 他知道,這個時候,肯定會有更多的人,按照那本筆記的指示,搜集更多的證據,來對付那些非法組織,雖然他們已經記不清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了。 大家都是參照過往,規劃將來,做出的選擇,都是以現在為準。 所有的機關都檢查了一遍。 莫寒整理了一下措辭,才開口說道。 這對聰明的莫學生來說并沒有什么困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