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周如霜的情緒隱藏得很好,讓趙承以為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第二天就把這些忘到了腦后。 雖然鄭玉誠不打算收弟子,但既然答應了可以解答疑難,趙承自然不想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 縣里的解試,往往就是州經學出題,所以多提問題,總能摸到點規律。 為了不讓鄭玉誠閑著,趙承準備了厚厚一本習題,上面記錄了關于五經的常見問題,而且是最為普通的簡單問題。 這就像是一個用劍的絕世高手承諾可以解答劍術上的疑難,提出問題的人偏偏不去問關鍵的地方,而是用大量低端簡單的問題去消磨高手的耐心。 趙承這個習題本里,每一道題都恰到好處的避開了知識點,繞開那些精彩而關鍵之處不談,凡是經典中推崇的,趙承堅決劃掉,專挑旁枝末節去問。 無論鄭玉誠采取怎樣的態度,他都可以憑著這個習題本把握到考試的大致范圍。 清早,黃魚磯上,鄭玉誠拎著釣竿和魚簍來到老地方,放好蒲草團,然后把魚餌穿上,甩出魚鉤。 看著魚鉤入水,鄭玉誠莫名其妙的就想到了趙承曾經問過的那個問題,為什么不打窩。 “需要打窩嗎?”鄭玉誠自失一笑,在蒲草團上安坐下來,他釣魚并非是為了魚,而是為了圖一個安逸。 自從致仕之后,鄭玉誠從忙碌一下子閑下來了,以往在燕州任經學的時候,有應酬不完的酒會、詩會、書畫會,各種請安問候。 門房每天都會收到十幾張拜帖,全是燕州的貢生,這些貢生只要通過了省試和最終的殿試,都將走上仕途,成為大陳的一名官員。 毫無疑問,只要鄭玉誠開口,這些官員或多或少都會為他提供一些幫助。 然而致仕之后,不但沒有了酒會、詩會,連請安問候的人也都沒有了,剛剛回到清河縣的時候,還有一兩封書信寄來,而到了現在,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收到書信了。 鄭玉誠現在已經越來越習慣孤獨了,教五歲的女兒習字,偶爾練練書法,然后就是來黃魚磯釣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