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味道不錯,沒有雜醇的味道,不過度數稍微低了點……”趙承隨口評價。 羅顯威不禁眼前一亮,這趙家的破落潑皮能說出這番話,用詞又頗為高深,什么“雜醇”、“度數”之類,顯然嘗過不少好酒。 說不定就是白公子賞的,讓這小子喝得嘴刁了,他也就打蛇隨棍上地問道:“哦?聽賢弟的意思,還喝過不少好酒?” 趙承點了點頭:“也不算多,兩三種吧?!? 大順齋的窖藏,大概類似清酒的范疇,沒有經過蒸餾,度數大概在15度左右,跟葡萄酒差不多,發酵而成的度數都不會太高。 但真正喝起來感覺到舒爽的,還是度數高一些的,比如各類白酒、白蘭地、威士忌。 “有機會可要請為兄一同嘗一嘗啊?!绷_顯威笑道。 趙承再次舉杯:“放心,將來肯定有機會。” 羅顯威既不亂打聽,也不多說,偶爾說兩句話,也只是圍繞著這清水河和冬月的天氣,不過態度確實真誠,因此兩人氣氛極為融洽。 趙承也是在商海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的人物,可惜經驗完全來自于那個現代化的都市,在這截然不同的古人世界里,只能說還有待適應。 在羅顯威的桌上坐著喝了幾杯之后,趙承就說有事,提前離席,羅顯威也只是坐著拱了拱手,算是告別。 下了樓,張大順就一把拉住了趙承,直接把他領到后廚,直到后廚的門隔絕了食客們的目光,張大順才低聲對趙承說道:“你怎么跟他一桌喝起來了?” 趙承有些愕然:“怎么了?他是什么壞人不成?” 張大順捋著胡子說道:“壞不壞我不知道,但是肯定談不上好吧。他叫羅顯威,是清河縣的典史。” 因為常跟張大順在一起,趙承對于大陳朝的官制已經有了許多了解,知道清河縣的幾位爺都是什么官職。 縣太爺自然是第一位,叫做潘濯,太和三年的進士。 縣尉常小滿是二爺,同樣是太和三年的進士。還有幾位分管河務和農桑田稅的縣丞也算是二爺,但不是實權二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