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软件,类似车行168的软件,单机游戏内购破解平台,今日打牌财神方位查询老黄历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03 16:40:20 教育學 我要投稿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校教育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今,新媒體主要指基于互聯網平臺之上的傳播媒介。相對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具備傳播速度快、效率高、互動性強等特點。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不僅是和三大傳統媒體并行的“第四媒體”,其所具備的“融合”特性更使傳媒轉型成為了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傳媒轉型所帶來的是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做為新聞從業人員的輸出方,高校新聞傳播院系運用現有新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所培養出來的新聞人才尚不能完全滿足媒介融合時代媒體機構的`需要。因此,高校新聞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思考新聞教育應該如何適應傳媒生態環境的新發展和新變化,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提升授課效率。

  微博、微信(雙“微”)作為新媒體的代表,發展十分迅猛。都具備社交媒體屬性,互動性強,在大學生中普及程度高。雙“微”的移動化程度高。二者都有十分成熟的手機客戶端,使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方便使用,碎片化時間利用率高。因此,雙“微”具備成為高校課堂輔助教學的優勢條件。

  一、微博平臺輔助教學

  (一)發布信息

  網絡傳播學在大多數院校目前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講授為主。其中所涉及很多知識點講起來也比較枯燥乏味,知識也相對比較理論化,學生對于這樣的課程興趣不大,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很多知識點,學生不能完全掌握,是網絡傳播學教學的主要問題。

  微博作為信息發布平臺能夠成為網絡傳播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師注冊微博賬號,讓學生進行關注。教師可以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布作業,布置預習任務,公布教學進度,考勤情況。學生可以馬上通過評論或是私信功能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

  (二)進行討論

  教師可以在定期在微博上發布討論題,讓學生通過評論功能進行討論。在課下,如果教師在微博上看到有價值的與課程相關的'博文,也能第一時間轉發,與學生進行討論分享。這樣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有效地進行了互動,同時可以使學生通過討論對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實踐教學工具

  微博還可以成為一種實踐教學工具。例如,教師在首次課布置微博運營任務,讓學生自己嘗試運營一個微博。在教學過程中,講授一定的技巧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到實踐中。

  二、微信平臺輔助教學

  微信是由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集文字、信息、圖片和視頻于一體的即時交流型社交媒體。其中,微信公眾平臺基于微信基礎之上使得一點對多點的信息推送形式成為現實。微信公眾平臺注冊簡單、操作易上手。用戶只需完成簡單的頁面注冊,就可完成個人或是企業賬號的登錄,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實現對特定信息的自動回復、群發推送或是獨立雙向交流。這種傳播模式非常適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一)可行性分析

  首先,微信用戶的數量已經超過五億,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年人,大學生作為青年人的一部分,他們自然是微信的忠實用戶。將微信公眾賬號在大學課堂上使用有著最為廣泛地受眾基礎。其次,這種平臺在使用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在網站上進行相應的注冊,提供一些個人信息就可以得到一個公眾賬號。同樣,在教學手段更新之后,相應的教學方法將進一步提升,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升級,將不斷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應用模式

  1.簽到。到課率一直是很多高校較為頭疼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手段。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公眾平臺,讓學生用手機簽到的方式完成到課率的檢查。

  2.設計課堂測驗、布置作業。教師可以在PC端先編輯好測驗或者作業題目,并可以設置主觀題和客觀題,根據教學進度和需求在課堂上隨時發布。學生使用手機就能夠完成測驗和作業。

  (三)積極作用

  在將公眾賬號應用到網絡傳播學的課堂之后,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也不斷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也進一步提升。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開始不斷參與教學,成為網絡傳播學課堂教學的中心,是現代教學主體轉變的一個典型情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習熱情,開始主動分析網絡傳播學的一些知識點,也可以在微信平臺上獲得更多的邊緣知識,提升了學習興趣。

  其次,知識的更新速度不斷提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新相應的知識結構,其中理論知識沒有什么更新的空間,主要還是課本中的實例相對比較老,很多都是十年前的數據,不能滿足學生對于現代新聞行業現狀的掌握,公眾平臺可以將教師在網上收集的一些新聞學的最新數據和信息發布給學生,讓他們可以進一步了解情況。

  最后,新技術的掌握提升學生的就業機會。這種公眾賬號的掌握是現代新聞專業、企業辦公室崗位需要掌握的內容,在網絡傳播學的課程上運用這種教學手段進一步促使學生熟悉這種工具,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加熟練地掌握這個技術,提高了就業的機會。

  總之,把社交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效果,在網絡傳播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效地提升現代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2

  一、高校教學檔案是教學管理的重要資源

  在高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學檔案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高校只有在具備了大量的、可靠的教育教學材料,并繼承已有的教學成果,借鑒前人優秀的教育經驗和教育思想的情況下,才能夠有節奏、有秩序、高效率地運行教育教學管理。當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學思想就是源自學校的教學檔案。

  因此,高校應當充分注重教學檔案的重要作用,致力于將教學檔案的管理工作滲透到教學管理活動當中,建立并完善教學檔案的管理制度。同時,高校教學規劃的制定與改進、教材的選取與運用、專業以及專業課程的開設等的依據也是源自教學檔案,這些依據將對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活動的成敗造成直接影響。總之,高校教學檔案是教學管理的重要資源,在教學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指導意義。

  二、管理高校教學檔案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更新高校教學檔案的管理觀念

  在這個信息時代,檔案管理信息化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而要推進高校教學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首先就必須要從思想觀念上進行重視。作為高校的檔案管理人員,就必須要在更新自己的知識時,樹立起良好的服務觀念以及開發檔案的新觀念。高校的教學檔案管理必須要樹立起良好的服務意識,不能在停留在原來的思想上。為此,高校檔案室必須要廣大師生對知識以及信息的需求進行調查了解,并根據調查的情況加大相關教學知識、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力度,積極的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還必須讓檔案管理人員逐步的從傳統的工作模式過渡到檔案信息中心的工作模式上來,并在此過程中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現代化意識,促進高校教學檔案事業的現代化發展。

  (二)改進高校教學檔案的收集工作

  高校的綜合檔案室要對學校的檔案工作進行定期的、整體的、系統的監督與指導。作為檔案室的工作人員,需要邁出檔案室,深入分析學校各教學部門的工作規律,了解他們工作的具體內容,合理把握文件材料歸檔的范圍,并根據分析、了解的結果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檔案的收集計劃,力爭做到教學檔案的收集工作有步驟、有計劃、有實效。同時,檔案室工作人員還需要對各立檔部門的工作動態有一個及時、準確的了解,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另外,教學檔案室的工作人員還可以精選出一些收集齊全,工作規范,立卷質量較高的部門,組織其它部門參觀學習,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三)建設高校教學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

  近年來,新的教育理念使各高校在辦學方式、辦學理念以及學科領域的建設等方面都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特色,這就使得高校的教學檔案的種類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在教學檔案的產生、整理、收集、利用等運轉過程中,應當以檔案管理的標準與法規為依據,有效實施科學化的管理,使檔案管理工作的每一個方面和每一個環節都能夠達到規范化;同時,依據指標體系的要求,對于教學檔案相關的支撐材料進行有針對性的、有目的的收集與整理,使其達到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另外,必須完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充分發揮教學檔案在高校教育管理教學活動教學研究等各項工作中的作用,從而形成具有實用價值的、準確性和權威性較強的信息材料,進而實現高校教學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現代化。

  (四)加強高校教學檔案的信息化人才培養

  檔案人才是知識管理型人才。檔案信息所具備的知識性與檔案管理工作本身的專業性決定了檔案管理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是一種知識性的勞動。檔案工作人員的素質會直接的影響到檔案信息化建設。高校的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這就要求檔案管理人員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認清自己是否具備運用各種先進的檔案管理工具、高效并準確獲取各種教學檔案信息以及其他的相關的檔案管理所需要的的能力。

  如今,很多的教學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都不具備這些綜合能力,他們要么是能夠運用各種先進的檔案管理工具而缺乏檔案管理能力,要么就是具備檔案管理能力卻不具備運用各種先進的檔案管理工具的能力。為此,高校必須要為他們創造出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參加各種培訓,努力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時還必須要注意引進新鮮血液,聘請那些具備良好的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檔案管理工作人才進高校從事教學檔案管理工作。

  三、高校教學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

  (一)對高校教學檔案信息資源的結構進行豐富、改善

  要使得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能夠順利有效的開展,就必須要要加強檔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并盡可能的擴大檔案的接收范圍和征集門類,使得檔案數量更加充足、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的合理。從檔案室來說,需要對原有的管理體制進行改善,對單位的檔案進行集中統一的管理。對于檔案館來說則需要堅持館藏教學檔案的數量與質量并重的原則,在合理擴大接收范圍的.同時,還需要對所接收的教學檔案的質量進行甄別、控制。

  需要對檔案補充機制進行完善,要廣泛地開展檔案征集的工作,必須要想方設法地對散存在社會和個人中的檔案資料進行收集。同時還需要對館藏結構中文書檔案占主體的單一局面進行改變,并加強與各個專業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等之間的聯系,以此來促進教學檔案資源的共享。

  (二)積極拓寬高校教學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范圍

  高校的教學檔案管理人員應當樹立起競爭的觀念、積極服務的理念、市場理念以及協同合作的觀念等先進的觀念和理念,并以此為基礎,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切實關注學校以及廣大師生對教學檔案信息的實際需求,是檔案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共享;二是要打破教學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常規范圍,利用各種方式有效擴大檔案室在學校中的影響力;三是注重開發檔案室的新的社會功能,以擴大和提升教學檔案信息的開發利用工作對學校發展的積極影響。

  (三)加強各種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

  高校的檔案館(室)應該積極的根據自身的館藏特色建立起檔案信息數據庫。數據庫不僅僅是檔案信息存儲系統,它同時還是對已經數字化的檔案信息進行深一層的加工與組合后所形成的專題性的、高層次的檔案信息的科學分類組合。通過建立起相應的數據庫后,可以大大的提高查詢速度,進而方便用戶,同時提高檔案信息的管理水平。

  在21世紀,將各種資源與信息進行數字化已經成為了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核心。檔案管理現代化,就必須要是實現檔案資源的數字化,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高校的教學檔案管理工作與時俱進。要實現檔案資源的數字化就必須要建立起相應的規范與標準,同時還需建立起相應的信息平臺,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利用,推進高校教學檔案管理的現代化進程。

  (四)加強建設高校教學檔案的現代網絡化

  隨著不斷推進的檔案信息化建設進程,教學檔案有了新的形式,傳統意義上的紙質檔案逐漸減少,而以光盤、磁盤為載體的現代化教學檔案在整個教學檔案材料中所占有的比例越來越大。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管理的手段、方法上,以往的教學檔案管理都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在教育走向現代化的今天,為適應信息時代管理的特點和需要,不僅要實現檔案資源的數字化,還要加大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經費投入,開發或購買教學檔案管理系統專用軟件,建立教學檔案管理信息化服務網絡。在教學檔案的管理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開發光盤、聯網檢索和信息查詢等服務,充分挖掘信息資源自身的綜合性、積累性等優勢,使我們所得到的相關信息重新達到優化組合的目的,發揮出更大的利用效益。

  四、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正在迅猛發展,這對高校院系級教學檔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高校的教學管理人才積極響應時代的發展,重視提高自身的素質,致力于掌握最新的教學檔案管理手段,有效開發、利用教學檔案信息,使教務工作切實為高校教育提供高質量服務,使教學檔案在學校的發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3

  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反映經濟學專業學生素質的高低。從我國經濟學教育教學來看,經濟學的教學出現了許多突出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提高經濟學教學質量。因此,過去注入式、結構式和封閉式的教學模式與思路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學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

  1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和難點

  經濟學的講授能夠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讓學生對經濟生活中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有效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為避免經濟的波動和促進經濟的增長提供決策建議。經濟學和自然學科是不同的,不能在實驗室進行,學生也就沒有了社會經驗,感到理論知識非常抽象,不能較好地理解其中的內容,無法有效地把握知識。在學生學習經濟學中的理論內容時,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坐標、圖表等方式,將經濟學理論中的知識直觀反映出來。學生普遍認為學習經濟學有一定困難,主要的原因是這種方式不單單是研究純粹的理論知識,還需要研究經濟學中的理論體系,像邊際分析法、投入產出法和均衡分析法等。這些知識都是新知識,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學生反映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比較枯燥,學習起來非常困難,不想動腦筋。這種情況在文科生看起來非常普遍,對數學往往不感興趣,基礎較差,不能夠有效地進行理性思維,無法定量分析。學生往往將經濟學當成語文科目來學,對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的生平和經濟學的發展史比較感興趣,對經濟學中的理論推導公式和圖表等表示很反感。

  2經濟學課程教學建立

  2.1合理設置課程學時,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改革是經濟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培養經濟學專業特色人才的關鍵。教師要科學地設置經濟學課程的學期和學時,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影響教學效果,決定學生學習效果的高低。安排過多的學時,將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學生能夠自主發展的空間就非常少,不能較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安排過少的課時將不利于學生對學科理論知識形成把握。不同專業培養目標不同,經濟學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也是不同的。究竟在哪個學習階段開設課程,需要根據課程單位的約束情況和緊密程度進行決定,這樣能夠保障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協調性。

  2.2案例分析和案例教學

  在系統理論教育過程中,教師將比較具有前瞻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講解給學生,像國內外宏觀和微觀方面的案例等。教師尤其要結合符合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中的案例,指引學生從多種角度和層面觀察分析問題。教師這樣做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使學生具有極大的興趣,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借助案例教學,在學生看來,經濟學變得十分簡單,產生了學習興趣,課程內容變得十分明了。當教師在講解宏觀經濟學中的內容時,將世界的大環境和我國的國情進行比較,說明在不同的時期,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是不同的,幫學生分析貨幣政策調整和變化的原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3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師能夠較好的控制學時,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教師借助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減少了許多板書,有利于教師節省課堂時間,增加教師的授課信息量,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不受課時限制。課程內容不僅美觀,而且大方,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式。教師在制作課時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的內容和特點,較好地突出教學內容。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所要講述的知識闡述得更加明了,學生借助融合了圖片和文字的立體式教學課件,能夠對知識形成具體的認識。教師在課程內容中融入了學科設計,學生就能夠在這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學習。

  2.4組織學生參與課程發言和討論

  在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下,學生能夠將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有效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主動從中獲得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需要一味地將課程內容講述出來,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將小討論穿插進去,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學生參與討論活動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調節教學節奏,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比如,當教師講完均衡價格由供求價格決定時,可以將市場上蘋果的上市和下市作為例子,讓學生分析并討論其中的原因,這樣學生能夠對知識形成比較深刻的理解。在這種討論模式下,消耗的時間較短,學生不需要在上課前做好準備。

  2.5堅持習題練習

  學生學習經濟學時只聽課看書,不做練習,取得收獲是有效的。大多數學生都有這樣的感覺:聽課和看書是很容易的事情,做練習心不在焉,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表現。這是因為,即使學生能夠從表面上了解知識,但是沒有更深的把握。學生做練習可以把大量的學習內容體現出來,將主動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極大加深了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習充滿了樂趣。針對這種情況,在每章的結尾,教師應該在要求學生們復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布置練習,且要及時做好標記、注釋,方便為學生批閱和講評。

  2.6改革學生考核制度

  傳統的考核制度往往是教師說了算,主觀性較強。學生即使平時表現再好,但是在成績測驗中,如果成績不理想,就會給教師留下不好的印象。為了迎合教師的需要,學生只有拼命學習,只想拿到一張優異的成績單,學生因此變得麻木起來,一切為了分數,同學之間相處不再融洽。在期末結束時,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要改變傳統的、單單依靠期末試卷確定成績的辦法,將學生發言的情況、平時課堂提問和綜合閉卷考試成績、作業狀況等作為參考依據,以此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教師使用這種考核方式,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對書本知識和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考察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思考能力等,了解學生是否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際進行結合。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公平的考評制度,能夠準確地對學生進行考查。

  3結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學已經成為解決經濟學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經濟學專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教學中結合職業高中教材的特點,注重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如何將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運用這種工具解決經濟學中出現的問題。作為經濟學專業的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構建多元化的教學體系,確保師生間能夠有效互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經濟理論知識和教學案例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發揮經濟學的地位和作用。當下,經濟學教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工作需要不斷完善,才能推動經濟學教育教學工作更好發展。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4

  在高校外語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被引進并廣泛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得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然而,不少問題仍然存在,這對于教學質量和效率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應結合具體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相應的改善策略,使得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其在外語教學中的巨大作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過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從當前高校外語教學當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情況來看,許多教師過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依賴于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的便捷性,無法有效規劃整體課堂教學過程,自身的主導地位大大降低。許多教師在課堂當中只是簡單播放外語影片,讓學生進行跟讀學習和訓練。一些教師則將教學課件設計得過分花哨,觀賞性大于實用性,無法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大大削弱,學生無法系統地進行外語學習。

  2.教學實踐較少,學生語言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

  高校外語教學除要進行語言理論知識的教授外,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獲得教學實踐,能夠充分鍛煉其聽說讀寫能力,以充分發揮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重要作用。然而,當前許多高校教師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外語教學時,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教學課件的音頻和視頻展示比重過大,導致學生只是簡單地進行瀏覽和信息接收,無法實現語言的有效訓練和運用,語言技能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3.教師多媒體技術水平不足或運用不當

  在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上,許多中老年教師由于接觸網絡和計算機的機會較少,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掌握程度較低,導致其在教學運用上的難度較大,無法實現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一些教師拒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仍然采用傳統的外語教學觀念和教學辦法。另外,一些外語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運用不當,重形式,輕內容,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過分關注課件和教學材料,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二、改善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外語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策略

  1.改變教學理念,有效整合現代化教育資源

  為實現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外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首先,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認識到高校外語教學的特殊性,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實際交際能力。這不僅是學生外語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的現實要求。其次,應當有效整合現代化教育資源,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將課堂內外時間充分運用起來,并有效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和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得學生能夠實現外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2.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加強師生互動

  應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使得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其巨大效用,且其應與教師課堂教學互不沖突。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在有效的'教學計劃當中,將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同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應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使得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也能把握教師的教學目標,使得教學過程更為融洽,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3.從教材中提煉教學要點,運用多媒體呈現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和參考,因此,高校外語教育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時,應當依托教材進行教學設計。將教學要點提煉出來,并依此為基準,進行教學內容的散發,延展到外語聽說讀寫等綜合教學內容當中,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當中開展課程教學。同時,結合教材要求,從網絡當中收集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在課外進行延展式學習,并及時反饋到教師處,提升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效率。

  三、結語

  高校外語教學作為高等英語教學,在進行英語語言知識教學之余,更加注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重視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確保大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對于其眼界的開闊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有效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使得高校外語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便捷性和實用性,為學生外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5

  摘要:有教育,自然會產生相對應的教育評價,人們在討論如何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良好且有效的教育的同時,也同樣在討論后續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教育評價,以此來反映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本文探討大學校園中的教育問題,著重于英語教育評價方面。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評價;存在問題

  一、教育評價的概念

  教育評價這個概念從提出到發展、到完善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19世紀中葉的第一階段是“心理測驗時期”,逐漸發展成“目標中心時期”,進而完善為“標準研制時期”,直至今天形成了“個體化評價時期”。各個時期都有大量的文獻綜述對其進行解釋、闡明,在此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了。教育評價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即為由施教者制定出合理的教育目標,使用合理的方式對受教者進行測評,測評內容即是受教者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學到的東西,經過測評得到的信息和數據能很好地反饋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使施教者找出根本所在,解決問題,從而提升教育質量。

  二、我國大學英語教育評價中的問題

  大學英語是當代大學生的必修科目,英語專業的學生們更是四年都在和英文單詞打交道,除卻他們,其他專業的學生也必然要學習這一門科目。然而很多時候,在專業課與非專業課之間,一些學生難免會有重心的偏差,加之老師或是學校方面的原因,當代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欠佳。筆者在分析了許多相關案例之后,發現我國大學英語教育評價中存在這樣幾個明顯的問題。第一,施教者制定的教育目標有所偏差。對于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而言,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最好的引領者。很多大學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時,只一味考慮自身利益,為了自己的職稱而教書,從而導致了課堂上學生都在下面玩手機,無心聽講的情況;更有甚者,自身的水平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遇到簡單之處,隨便講講就過,遇到難句或是難題,自己不理解,便在講臺上胡亂講一通,布置的課后作業也不會認真批改,學生的英語教育能力自然不會上升。第二,教學評價標準呆板,不知變通。我國的各科教育采取的教學評價都是考試,因此才被稱為應試教育。即便是學生通過了高考這道門檻,進入大學,在開放的學風中學習,期末時仍要進行期末測驗,老師們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定也是通過分數來判斷,卷面分數不夠高,則在教師的心中,這樣的學生就是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給出的總分自然不會高到哪里去。然而,有些學生正是由于這樣的教學評價標準,逐漸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對于很多高校學生而言,期末考只需突擊復習兩個星期,便能取得不錯的成績,縱使需要背誦大量單詞或是句子,有了老師給出的范圍,學生們便不再擔心能不能及格的.問題了。長此以往,一整個學期只有兩到三個星期是真正在學習英語的,對于這樣一門需要通過長期的積累與練習才能取得顯著進步的累積性學科來說,這樣的學習方法完全不可取。第三,教學評價過于主觀。很多時候,教師并不根據教學評價判定標準和目標去進行合理的教學評價,或者是盲目地依賴分數反映的結果,這樣的評價方法是十分主觀的,并不具備一定的合理性。作為合格的教師,需要做到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客觀看待數據,并能根據學生平時課堂上表現出來的能力和課后作業中反映的能力綜合進行判斷,而不是一味地只看分數,注重一個數據。很多時候教師甚至會代入自己的主觀情感,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或是憑著自己的喜好任性地進行教學評價,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大學英語教學評價的改善

  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深究下來其實并非是大問題,因此只需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互相督促即可改善,大學領導也應當重視起來,使大學英語的教育質量得到穩步提升。筆者根據以上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教學評價的概念比較空洞,因此作為教學評價的參與者,教師和學生都應樹立起合理的教學評價觀念。教師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應該保持客觀的心態,摒棄應試教育的方式,做到為學生們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很好地引領學生們去完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在評定過程中,要結合學生自身的英語能力與卷面成績,不能只看書面成績而忽略學生們的表達、聽寫等各方面的能力。學生自身也要約束自己,在大學課堂中,玩手機的情況并不少見,想要取得一個好成績并讓自己真正精通英語,學生們需要的并不僅僅只是一至兩個星期的突擊學習,英語是一門需要長期積累才能看出效果的學科,在學習了近十年的英語之后,到了大學也不能松懈,需要更進一步努力。

  四、結論

  我國大學英語教育評價中確實存在不少的問題,但筆者相信,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這些問題一定能夠得到解決。在這個全民學英語的時代,大學英語課程對于接受過良好高等教育水平的大學生來說,并非是一門難以理解和學習的課程,而是只需要擺正態度即可學好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魏雪欽.大學英語教育評價的多元化創新[J].教育學術月刊,2012(10).

  [2]詹先君.外語學習主體多元化評價的效應研究———以大學英語學習評價為例[J].外語界,2010(3).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6

  教學是涉及到教師、學生理性與情緒動態變化的人際過程。其本質不僅是傳授知識,也是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過程。此過程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必須重視情感教學。

  情感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圍繞認知因素通過負載教師正性情感的教學變量并借助于相應的教學手段并來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認知需要,以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效果的增強和教學目標的完善的教學行為。

  一、高校教育情感教學現狀

  我國高校教育存在著嚴重的重認知教育而輕情感培養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作為主體,而學生僅作為接收者被動接收教師傳遞的信息,老師講,學生聽。授課教師忽視互動教學環境的創設和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的傳授,整個過程單向單調,沒有雙向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易陷入沉悶、無生氣的狀態。學生沒能作為學習的主體,無法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最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樂趣。

  現代媒體技術的引入,在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弊端。多媒體技術下的輔助教學使得教師在課堂內能講授更多的內容,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高校教育中教師需傳遞給學生的信息量也隨之猛增,“滿堂灌”的現象沒能隨著新教學手段的帶來而改善,卻越演越烈。教師備課做PPT,上課讀PPT,下課后繼續準備下次課的PPT的現象大量存在,而學生由原來的看著老師學,變為看著屏幕學,忽視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二、高校教育情感教學的實施

  1.控制情緒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的反映,是人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人生觀的樹立等,是通過情感體驗而實現的,因此學生對教師情感方面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教師知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情緒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在課堂上教師帶著正性情感進行教學,這些正能量會感染學生,使課堂氣氛便會變的愉悅。相反,若教師帶著負面情緒教學,會使學生感到極大的壓抑。因此,為使學生能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投入到自主性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讓學生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情感交融的氛圍,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

  2. 傾注情感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傾注其情感,多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待一些問題,將情感傾注于教學過程的細節中。

  (1) 尊重。教師在教學中需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必須正視、尊重學生由于生源地和學習能力不同而帶來的學習水平差異。教師對應為學生提供求知的安全感,讓學生感到親切可信,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2) 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該啟發學生依靠自己來解決問題,針對具體問題鼓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收獲成功的喜悅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產生,激發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一,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產生了興趣,學習才會由被動變主動。

  (3) 賞識。為使學生能在心理上增強進一步學習的信心,教師應對于獨立思考能力強、具有自己的判斷和見解的學生給予表揚,幫助分析問題。伯令納指出:“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4) 批評。教師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肯定的同時,也應善意的指出和糾正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對于屢禁不止的現象批評教育是一種必然的手段。

  3.重視課堂外的情感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能激發學生進行合作教學的興趣。因此,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灌注情感,在課堂外也應創造機會多和學生溝通,利用QQ、微信、E-mail等方式加強師生交流,增進了師生情感。

  4.學生間互動

  高校教育的特點使得學生需要大量的課余時間的學習,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也非常重要,作為教師要引導他們進行交流。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科的特點,布置一些階段性的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方式協作完成,提交相應的成果或報告,并對完成情況進行評選或答辯,給予一定的成績或獎勵。這樣一種學生間相互監督、協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間相互激勵、相互競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蘇聯教育家休金娜曾指出:“學生的認知活動不應當是枯燥的、毫無熱情的和純理性的,因為認識不僅是對現實的反應,而且也是對現實的態度,這些態度中包含著個性的情感表現,內心感受以及帶有深刻個性的意向。”大學生在情感上有著很強的依賴需要、尊重需要和理解需要。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7

  在教育教學中,積極的心理學是教育教學的基礎。在教育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師應該掌握積極心理學知識,并將其靈活的運用到教學中,這樣才能夠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教學工作中的不足。本文將對積極心理學對教育教學的啟示進行著重的研究,全面分析積極心理的意義以及積極心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希望可以對教育教學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積極心理學與現代的發展息息相關,積極心理學具有積極的主觀情緒和積極的特征。下文將會通過實際案例分析積極心理學培養學生的善良、自信以及友善的效用。積極心理學將會加強教學管理以及促進師生關系,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的意義

  (一)消除負面的心理

  隨著社會繁榮的發展,社會文化將會特別關注人的創造性、幸福的個人層次以及積極的心理。積極的品質將會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發展,所以積極心理學擔負著重大的使命。從人類社會發展看,積極心理學將會對其發展產生推動作用。消極的心理學將會使不良事件重復發生,以及扼殺環境發展。消極的心理學是不存在同情、善良及美德,只是有自私自利等。只有用積極心理學將消極心理打敗,讓學生從積極的心理角度看待問題,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健康心態及高尚品質。例如,一個吸煙的學生,如果自身具有積極的心理,對吸煙有害健康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將會遠離煙草,珍愛身體健康。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學生抵抗誘惑,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

  (二)發展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積極的心理學研究法主要是根據西方主心理學以及人文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將其中的優勢和長處進行總結和研究,不斷創新研究方法,以人文精神和科學技術為主,使積極心理學變得更加寬容、靈活以及多樣化。消極心理學是對消極情緒進行研究及處理,從而才能更好促進心理學發展。例如,中國式的教育和國外教育,中國對學生是根據學生分數的高低進行判斷、選擇學生,家長將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孩子。而外國式教育是通過學生自己喜歡什么,家長根據孩子自己的愛好進行規劃。中國式教育將會導致孩子個性,使其沒有自己的個人思考空間,并扼殺了孩子的思維創新能力,使逆反心理不斷凸顯,這將會導致消極心理產生。

  (三)心理學的研究目的

  積極心理學的核心主要是修復問題、個人的壞習慣以及一些不良的動機和情緒,從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積極心理學中,可以消除消極心態,還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生理、心理健康。只有擁有積極思想,才能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為學生預防和加強健康的心理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二、如何利用積極的心理學培養學生能力

  (一)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

  想要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教師應該以身作責,用平等的思想對待學生。在教師犯錯時,也要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將會讓學生不怕承認自己的錯誤,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學生邁上自我發展之路,只有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才,能進行改正,讓學生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如果認為自己一事無成,將會導致毅志力喪失,自暴自棄,成為一個失敗者。學生要學會在接納自己的同時也要接納別人,這樣才能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二)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關注,老師的關注將會觸及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如果長時間對學生漠不關心,學生將會慢慢否定自己的價值。教師可以關注每一個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進行鼓勵,將會使學生學習變得格外專注,這就是積極的教學。贊美、信任、期許將是一種正能量,會使學生朝著老師希望的方向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條件的,對學生的肯定及夸獎是在建立在學生取得成功的前提下進行的。但不能無條件的夸贊,這樣將會讓學生變得自滿。

  (三)培養學生的積極樂觀品質

  積極樂觀的品質,將會拓展學生的積極情緒,使學生看到更多、想到更多,進而和周邊環境和諧相處。積極情緒讓學生充滿希望,正確看待挫折,能很快從失敗中走出來,使其成為一個具有積極態度及樂觀思想的人。在進行積極教育時,要停止抱怨,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面對美好事物時,心存感激。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覺得幸福的事情,讓學生講講在日常生活中,身邊美好事物的發生。將積極的生活態度運用在教學中,不僅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還能使學生對周圍一切美好事情留心觀察與感受。

  三、積極心理學在教育中的運用

  (一)培養學生積極主觀能動性

  伴隨著積極情緒以及對積極狀態的認可,將會產生不同的思考和創新學習方式,以及對新知識的不同見解。消極情緒將會使思維空間變得狹隘,讓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在同等條件下,積極心理將會使學生沖破一定的限制局面,從而產生更多的思想,擴大主體范圍,增強認知。在教育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主觀性,因材施教,做好學生的適用性鋪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學習。同時,要肯定學生的能力及成績,將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激發出來,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力。

  (二)培養學生個體層面上的`特質

  在學生體驗和認知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積極的自我認可,并通過不斷強化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在對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時,要加強對其心理的輔導,引導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在遭遇困難時要積極樂觀的面對,正確的面對自己的失敗。例如,在考試失敗時,應該從自己本身出發,反省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將成績的好壞歸結于試題太難或者是運氣太差。培養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判自己的不足,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從而形成積極的應對方法。

  (三)培養教育群體的積極性

  個體的發展是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在教育群體中,必須具有積極的心理,才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只有提供更多的幫助和鼓勵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合理規范將可以促進個體的發展,在教育過程中,只有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師生環境以及師生關系,才能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針對性地使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品質。例如,教師應該幫助成績有困難的同學,不能因為同學的成績不好,就對其進行惡言相向,這樣將會使學生受到心靈上的創傷,會使班集體變得沒有凝聚力,從而導致集體生活充滿消極情緒。所以,教師應該用積極心態面對學生,不斷加強學生的群體意識,提升班級凝聚力。

  結束語

  積極心理學應用在教育教學中,將會使學生具有積極學習和快樂生活的心態。一切都從積極心理出發,將會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充滿活力,樹立自信,用積極的心態思考問題,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張黎(1968—),男,河南信陽人,碩士,信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心理教育與教學。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8

  內容摘要: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改善傳統音樂教學弊端,提高高校音樂教學質量的有效解決方法。它給高校音樂教學帶來了教學觀念、教學模式以及師生關系等諸方面的變化。

  關 鍵 詞: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觀念 教學模式 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作為高校音樂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它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部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課堂教學直接影響著高校音樂教育的成敗。在我們的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與現代教育不相適應的諸多弊端。如,知識的傳授主要以圍繞著教師為主,忽略學生學習主體性;課堂教學方法的單一,導致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受技術條件的限制,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能充分展開;教學評價單一,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模式單一,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等等。很顯然,舊的課堂教學觀念、方式、手段已日顯陳舊。基于這種現狀,要提高高校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亟待改進課堂教學的觀念與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成為改善傳統音樂課堂教學弊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解決方法。

  一、現代教育技術帶來課堂教學觀念的巨大沖擊

  現代教育技術帶給高校音樂教學首當其沖的是課堂教學觀念的巨大沖擊。現代教育技術賴以存在的各種現代教育理論給高校音樂教育帶來了清新之氣,使人耳目一新。建構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客觀主義、系統論、技術主義與人本主義等各種現代及后現代學習理論改變著我們的音樂教學思維,并形成新的音樂教學觀念,從各層次深刻地影響著高校音樂課堂教學。其中具代表性教學觀念有:

  1.關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處的地位:認為教學應由以教師為中心轉化為教師主導、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在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理論教學一般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又往往采用師徒式、作坊式的傳授方法,這些方式帶來的主要弊端是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教出的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自由表現能力。要改變這種現狀,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觀念,實施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課堂教學。

  2.關于課堂教學目標: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改變片面強調專業音樂技能、技巧的傳統音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等諸多體現綜合素質的能力。

  3.關于課堂教學中的教師素質:教師不僅要具有音樂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能夠利用各種資源,用系統方法設計和組織教學過程,以達到教育的最優化的'能力。也就是說,還要掌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4.關于課堂教學方法:教學不僅是為了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具有能主動、獨立地尋求并掌握相關知識的能力。因此,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尤為重要。

  5.關于課堂教學評價: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不僅體現于學生最終完成的作品,還體現于學習過程中表現的綜合能力。教學評價應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對不同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及時反饋評價,能夠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我們可以發現,現代教育技術引發的新的教學觀念從根本上轉變了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目的的傳統音樂課堂教學觀念。對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影響十分深遠。由此帶來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一系列變革與優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二、教學模式的優化

  現代教育技術作用于教學模式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其對教學方法的應用來實現的。在高校音樂課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促使了教學方法向多元化、綜合化方向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應用給教學形式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形式被打破,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網絡化教學可以得到真正的實現。[1]觀察法、演示法、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發現式教學、模擬教學、情境教學、網絡教學、遠程教學等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獨自應用,還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例如,在欣賞教學中,就可以將情境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化教學法結合起來使用。使用情境教學法進行音樂作品學習,用文字、畫面、聲音創設教學情景,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發現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搜尋各種音樂資料,探尋音樂表現形式,使學生不僅有效地學習了知識,還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用合作化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小組共同完成一個音樂課題,培養學生的設計組織能力和團隊精神。

  從教學論的角度來看,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影響下,高校音樂課堂教學主要的教學模式從以問答模式、講授模式為主逐步向以自學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為主轉化。這一轉化現象,反映了學生學習主動性逐漸增強,教師主體性逐漸減弱的趨勢。這一趨勢與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特點是吻合的。音樂教學不同于一般的學科教學,它除了音樂理論教學外,還有很大一部分課程是技能技巧訓練和形象思維訓練。如聲樂、鋼琴課主要就是技能技巧訓練課程,和聲課實際上就是一種思維訓練課程。這一類的課程更加需要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索,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客觀上妨礙了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因此,積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師和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技術手段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學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等教學模式,是高校音樂課堂教學重心由教向學很自然的良性轉變。

  從客觀主義——建構主義維度來看高校音樂課堂教學,就會發現高校音樂的學科結構總體傾向是屬于“劣構”(ill-structured)和發散的,音樂課堂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知識應用能力方面通常表現為“遠遷移”,教學效果往往要經過較長時間體現。無論是基礎課教學還是專業課教學,大都體現出這些特點。這些特點表明,相對于“良構”(well-structured)的、基礎的知識學習,高校音樂課堂教學更適合于建構主義學習的教學模式。[2]而現代教育技術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沒有現代教育技術,諸如研究式學習、合作化學習、情境學習等建構主義學習就很難實現。突破傳統的客觀主義教學模式,走向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就需要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建構主義學習提供有力保證,進而推動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應用。

  三、師生及師生關系的優化

  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根據現代教育理論,課堂教學的師生關系定位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這改變了過去單純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居于被動、次要地位的課堂教學狀況。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而建立在現代教育理論基礎之上的現代教育技術則為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的知識結構、專業特色要求在教學中頻繁地進行師生互動和交流,而在過去的教育技術條件下很難得到滿足。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一方面可以很方便地傳遞音樂教學過程中的特有的大量聽覺信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還可充分利用其技術手段,強化音樂教學中十分需要的師生互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掌握音樂技能,還掌握專業的學習方法和發展了各方面能力。例如:教授學生欣賞知識,傳統的教學只能用錄音機播放音樂,以抽象和想象的方式來傳授知識。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用多媒體演示的音樂旋律變化的規律和適當的音樂進行的背景,讓學生聽辨音樂中呈現的各種有關于和聲、曲式、調式、調性的關系,以及作品的題材、體裁、情緒各方面的表達,繼而通過提問和學生發言去引導學生發現和解釋這些內容,最終使學生掌握音樂作品的真正內涵。這樣,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掌握了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學生自我學習、語言表達及探索研究的能力。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是作為主體在發生作用,教師起著主導作用,現代教育技術則是教師和學生角色轉化的平臺。現代教育技術促進了教師和學生角色變化。

  就高校音樂教師而言,教師要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技術和方法,已是現代教育發展對教師的一項基本要求。現代教育手段的改進讓教師得以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其能夠將精力投入到富有創造性、挑戰性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中去。如音樂史論課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的幻燈、錄像、課件,表面看會增加該課程的準備時間,但由于這些資料可由相關教師分工制作,并可反復多次使用,因此實際上會大大減輕教師的負擔。反過來教師利用這些音樂教學資源,又可在課堂教學中節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創造情境靈活地組織教學,增強與學生的交流,提供更多讓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空間。現代教育技術促使著教師成為合格的課堂組織者,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另外,同樣是備課,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師可以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最新的音樂信息,更加有效快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教師從中獲取、分析、加工各種相關信息,促進了教師自身素質的優化。

  對于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無疑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依靠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因材施教,實現符合音樂教學特點的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雙向性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學生既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又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各種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是現代高校音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與完善自身素質的有效手段。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具備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越來越成為高校教師素質優化的一種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鄧裕東、程宏斌.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公安院校的課堂教學[J].廣西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51(2)21

  [2]祝智庭主編.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128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9

  【摘 要】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基地的高等學校,除了做好教學,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外,還必須對新時期的青年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美術 美術教學 審美教育

  美育或審美教育,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美術教育。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把“琴、棋、書、畫”作為知識分子必備的知識,說明了美術的審美教育作用在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

  一、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實施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并且能夠進行創造美,從而將美與丑區別開來。審美教育不但能夠培養人們的審美能力,端正人們的審美觀念,而且還會影響到人們的道德品質的修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術教育比其他教育形式的審美分量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成為全面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方式。隨著社會的進步,美術教育對高等院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所以高校應作好充分的準備,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人才。

  二、培養審美能力的途徑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高校的美術教育應注重學生的審美心理的教學與研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1.充分利用美術作品鑒賞這個平臺

  作品鑒賞是審美能力提高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作品的線條、黑白、色彩等諸多因素感受作品傳遞的美與丑、是與非、真與假。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各種情感,或高興、或壓抑、或嘆息,在完全投入的狀態下集中注意力,調動身體各個機能去感受美,進入審美境界,會讓學生誘發聯想,從而領略作品的意境美。從以下三個步驟具體闡述,怎樣在美術作品鑒賞中提高審美能力。

  (1)對美術作品做感性表述。美術鑒賞教學的特征之一,就是通過對藝術形式的直接感觸和審美關照來對作品進行品評。著名美術教育家阿恩海姆認為,“感性觀察是思維探索和理解世界的主要途徑”。這種“感性概念具有最令人向往的開放性,那是達到充實和完善的最直接途徑。”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東西出發,不用考慮其藝術內涵,不用去了解其創作背景,只需要點明畫面上有那些物象,把學生帶入欣賞情境。這是鑒賞的第一步。

  (2)引導學生對欣賞的畫面進行理性分析。這個階段要解決的已經不是作品給了你什么感受,而是作者是如何讓你產生這些感受的。在此過程中通過系統且嚴謹的理性分析使學生對作品的認識趨于理性和深刻,進而引發學生在自身審美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聯想和想象,獲得再次感受,使鑒賞達到一種更高的層次。這個過程我們主要對作品的造型元素和形象寓意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規律,體驗和品味形式美的意味。比如我們可以先分析作品的色彩、線條、筆觸、肌理等造型元素,接著分析這些造型元素如何在畫面當中形成空間感、形體感、運動感,以及畫面中對比、虛實、疏密、對立和統一等一系列的`形式美的法則。再通過橫向比較,找出作品與其它畫面相比較之下最突出的優點。使審美上升到畫面形式和藝術風格表現的的高度。

  (3)探討作品所蘊涵的意義,對美術作品進行總體評價。通過對畫面語言和審美信息符號的解讀揭示作品的文化內涵、哲學意味,進而在從畫面內容與形式、風格與品位、革新與繼承等方面對畫面做出評判。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角。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尚不具備深刻的人格,缺乏精神上的深度,他們所做的是結合“感性表述”和“理性分析”盡可能地去理解和感悟。在評價過程中禁忌“惟我獨尊”式的獨斷評論,以多元的、開放的方式展開。教師可以盡量收集來自各家的評論,已激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優秀的藝術作品中都會存在對社會、對人性的批判或贊美。在欣賞美的同時內容能夠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世界,從而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對人性的認識。

  2.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從提高審美的角度講,動手的目的不在于培養專業畫家,不強調系統的訓練,更不需要創作出多么優秀的藝術作品。在于了解一件作“美”的事物產生的過程,從材料到步驟到最后效果。如果一點動手實踐都沒有,對美的體驗就不能上升到較高的層次。

  3.提高美術老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

  作為一名高校美術老師,肩負著授業與育人的雙重任務,所以就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通過培訓、研修、舉辦教學研討會等,不斷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才能在傳授基本技能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走出錯誤的審美方式。提高教師專業知識的審美化能力和在教育過程中審美因素的傳遞能力,教師審美能力的提高是全面實施美育的保證。

  4.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

  學習西方國家在美術教育中的先進教學經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學生進行教育,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加深對西方精神文明的認識,提高他們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在學習國外對美的各種表達方式中將我國的繪畫技巧及審美觀點與西方國家的進行融合,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繪畫技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結語

  美術教育教學中指導學生去領略、品味、體驗和賞識自然的、社會的、藝術的美,進而促使學生在掌握對美的欣賞的基本方法的同時,不斷提高欣賞能力和審美水平,樹立、端正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提高審美情趣,陶冶他們的性情和凈化他們的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作用,以達到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領會藝術大師是如何通過藝術作品來表達出自己的精神面貌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寫生,領略山川的高大雄偉,小溪的彎曲流轉,樹木花草的嬌艷嫵媚等,使學生懂得如何去發現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參考文獻:

  [1]王鳳.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xx.

  [2]曹瑞林.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初探—談21世紀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0

  摘要

  高校體育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人文素質教育和關懷成為豐富高校體育文化內涵和推動校園體育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文章立足高校足球的教學實踐,以實踐教學過程中專業技術練習和人文素質提升的兼容和并包為切入點,探求適合高校足球人文素質教學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足球教學;人文素質;教育;關懷

  高校是塑造大學生人格魅力的重要陣地,而在這塊陣地中,校園體育承載著對大學生人格形成、文化熏陶和環境營造等多個方面的重任。近幾年,伴隨著國家對校園足球發展重視程度的逐步增加,校園足球在體育文化傳承和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然而,在高校足球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重技術,輕人文”的現實問題仍然普遍存在,足球項目本身的文化內涵在教學過程中的很少被提及,借助足球項目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情感規范的主動性較低。面對這一現實問題,如何在足球教學實踐中尋求技術提高和人文素質提升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教學手段,則成為高校足球教學在今后教學改革中的發展方向。

  1、高校足球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和關懷面臨的問題。

  體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任何一個體育項目的生存和發展都不能和時代的人文環境和特點相背離。未來,以高校為載體,以足球項目為著陸點的高校體育和文化教學手段必將成為體育文化價值向人文素質和內涵提升過渡的重要舉措。然而,現階段,在高校足球教學環節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和不足。

  (1)常規課堂時間內的動力不足和空間過窄。

  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由來已久,但改革的側重點更多的是集中在教學手段和方式上,其目的也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更好的掌握體育技能,而改革進程中對體育教學的人文素質關懷的思辨不夠,足球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理念灌輸的主動意識也相對缺乏。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在足球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為主要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單向授課模式下的師生互動時間非常少,這一系列問題直接導致足球教學改革中針對人文內涵塑造和學生素養提升方面的措施非常有限,教師在常規時間內來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時間非常有限,改革的空間也無法進行擴展,一系列問題的背后就是高校足球教學人文內涵缺少的真空。

  (2)傳統意識和觀念下的生存依賴和競賽杠桿。

  唯成績論主導下的競技色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著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主流,這種畸形思想也長時間充斥著校園體育的整個發展進程,尤其是足球這項高強度、強對抗的比賽項目,競技體育下的生存依賴現象極為嚴重,校園內的競賽杠桿問題尤為突出。學生接觸足球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技術水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校園足球人文素質的培養和灌輸就尤為困難,無論是從教師角度還是學生自身出發,更多的是把人文素質提升看作口號,通過足球教學實現人文教育的手段不僅單一,達到的效果也非常有限,人文素質培養和校園足球的蓬勃發展之間格格不入。

  2、堅守中的特色開拓。

  校園足球的人文素質環境創造和足球教學中人文關懷手段的豐富不僅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更需要工程中各個要素和主體之間能夠兼容并包,相互理解,在教學改革進程中堅守并開拓,以人文素養提升為核心理念,形成足球教學改革中人文素質提升的特色開拓。

  (1)政策引導,拓寬足球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和關懷的整體生存空間。

  目前,高校在足球教學改革方面的舉措雖然多,但真正落實到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相應措施非常少,而以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和內涵為目的的相應手段則更加有限。究其原因,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層面的不重視是主要原因,以政策為導向,形成足球教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拓寬人文內涵提升的生存空間,成為未來校園足球人文環境創造的關鍵所在。

  首先,地方相關主管部門應該和高校之間形成合力,尋求校園足球文化內涵和社會人文素養提升的契合點,打造符合大學生特點的足球文化交流平臺,引導大學生在認識足球、接觸足球這項運動的同時,形成對足球文化認識的正能量,為校園足球教學改革中人文素養的融入打下基礎。其次,高校應該結合學校實際,形成校園足球人文內涵提升的獨立空間,借助相應資源,形成校園足球人文素質發展的獨立渠道,以足球教學為平臺,引導學生在學習足球技術的.基礎上,更好的去挖掘足球項目的深層次內涵,形成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和完善的情商和人格魅力。

  (2)思想釋放,掃清足球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和關懷的時空阻力。

  思想束縛是校園足球教學中無法更大范圍推廣人文素質教育的一大原因,而這種思想的禁錮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足球項目自發明至今所固有的競技色彩和對抗本質,而另外一方面,則是教師對于人文素質培養融入足球教學中的懷疑態度。所以,釋放思想,掃清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的阻力,就成為實現足球教學人文素質教育和關懷的關鍵所在。

  首先,形成校園足球文化的墻報展示平臺,以《天下足球》中的足球經典紀錄片為核心內容,在體育館進行宣傳和展示,弱化足球競技色彩的同時使更多的學生了解足球項目背后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第二,營造足球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的氛圍,教師要將和人文素質提升相關的內容融入到整個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的向學生灌輸相應的人文理念,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足球項目所獨特的人文魅力。

  (3)人群拓展,形成足球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和關懷的空間優勢。

  人口基數少是校園足球在普及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障礙,現如今,高校校園內愛好足球和熱衷足球的學生越來越少,如何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足球文化宣傳和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了解足球運動,參與到足球運動中,是形成足球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和關懷空間優勢的關鍵所在。

  首先,以足球教學改革為契機,增加不同形式的足球公選課,尤其是要增加以經典足球比賽、經典足球題材電影鑒賞為主要形式的公選課,豐富校園足球文化,從而使更多的女同學能夠喜歡足球運動,增加校園內足球人口數量。

  第二,以足球教學班級為單位,形成班級內的主流足球文化特色,以此為基礎,推動不同的足球班級在足球人文素質方面的交流和融合,拓寬學生接觸足球和了解足球的空間面,豐富整個學校足球教學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3、融合中的共性發展。

  (1)以點帶面,形成足球人文素質教育的空間集團化發展。

  足球人文素質在其衍生、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中同樣被賦予了不同層面的多元意義,內涵豐富,文化底蘊深遠,特色鮮明,是校園足球文化的顯著特征。足球文化在校園環境下的發展,文化素養的意識內涵、文化價值都更具代表性;在校園足球教學過程中,根據項目的實際特點,形成不同要素之間的流動和資源的配置,對于校園足球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以及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都有著極為突出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探索出二元的人文素養發展模式,搭建起“核心”和“邊緣”學生在人文素養教育方面的交融渠道,從而使得整個足球文化價值在傳播過程中更加具備空間優勢,實現整個區域資源的優化和重組,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

  首先,“核心”人文素養方面的“以點連線”的發展路徑。在這方面,不僅要突出足球人文素養對于學生整體素質提升方面的主導地位和核心價值,更要緊緊圍繞足球項目的特色和內涵,打造該項目在足球教學過程中項目生機蓬勃的發展態勢;另外一個方面,則是要更好的去強化足球人文素養在足球教學過程中的軸效應,實現不同教學內容下足球人文素養順暢連接的融合語境。

  第二,“邊緣”足球人文素養內容在發展過程中要實現資源流動和文化協商,在這個過程中,足球人文素養借助足球教學過程的推廣和發展,必須要建立在對整個足球文化價值普遍認同的基礎之上,不僅要營造邊緣文化的共同體觀念,也要營造整個地區網狀發展體系下的功能延伸,從而使得整個校園足球人文素養的推廣能夠實現規模化并蓄和集團化的兼容,促使整個校園足球文化能夠在品牌優勢帶動下更好的實現互補式發展,最終形成一個穩定的、優化的足球人文素養教育體系。

  (2)分層發展,多層串珠型的全景空間規模。

  依靠學校力量,形成主輔分離、主次清晰的多層發展機制。校園足球文化和人文素養的的多層發展機制應該以宏觀政策為引導,以學校相關學生主管部門調控為輔助,以項目自身特點和適應人群為依據,形成主次清晰、主輔分離、以強為主、借強扶弱的多層發展機制。突出社團力量,尋求協會帶動下“串珠化”的特色發展道路。以社團的聯合和重組為契機,提升協會對足球人文素養提升的包容能力和接納意識,打造足球人文價值和素養在協會串聯下的精品、特色的發展路徑。

  (3)媒介融合,營造全媒體時代下校園足球人文素養提升的時空傳播優勢。

  媒介接近權廣泛普及的“全媒體時代”下,“媒介融合”的多媒體發展戰略不僅打破了校園足球人文價值普及和素養提升在信息互動過程中原有的時空壁壘和傳統媒介的區隔,更能夠促使足球人文價值普及在拓展的過程中由形式到內容直至傳播理念的徹底而深入的革新。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在傳統內容資源基礎上實現新媒體數字化傳播模式革新,形成相互融合又相互依托的多媒體、多角度、多領域的足球人文素養傳播的時空傳播范疇,打通在足球教學中的全域時空鏈接。依托微信、微博等新網絡媒體工具,形成雙向傳播渠道,實現校園足球人文素養傳播和價值普及在時間旅程中傳播的及時性和互動性。

  另外,突出個體對媒介使用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推動自媒體時代下校園足球文化傳播在網絡空間內的發散式傳播。足球文化在校園內借助多媒體傳播的語境應該是包括文字、聲音、圖片以及視頻在內的多組符號資源的綜合體現。傳統紙質媒體下,文字和圖片所帶來的直觀效果明顯,敘事性更強;而新網絡時代下,聲音和視頻的立體感覺更加突出。建構一個自成一體的多媒體、全角度、多領域的圖片、文字和視頻的媒介平臺,有助于足球文化的傳播速度更快、空間更廣。

  4、結語。

  高校足球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足球教學也無法擺脫功利思想的影響,長時間所形成的“重技術,輕人文”的弊病困擾著校園足球的發展。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以足球教學為媒介的足球人文素養提升和足球人文價值普及的時機已經成熟,借助教學陣地,實現對學生在足球人文素養形成方面的正面引導和干預,就成為未來改革的重點所在。

  參考文獻:

  [1]慶軍。高校足球文化的構建[J]。哈爾濱學院學報,20xx,25(7):118—120。

  [2]李希水。高校校園足球文化的價值研究[J]。運城學院學報,20xx,(5):57—58。

  [3]侯學華。校園足球文化內涵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xx,(6)。

  [4]李曉冬。淺論高校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J]。科技雜志,20xx,(8):22。

  [5]楊云峰,伏巧。中國足球的文他解讀[M]。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1:16—38。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1

  【摘要】高校影視教育中關于寫作的指導和教學仍有不少弊端,無論是體現還是操作都有著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的影響了相關人才的培養,以及影視行業的發展。本文將著重討論這些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影視寫作;高校教育;弊端

  【中圖分類號】J90-4;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xx-3089(20xx)07-0016-01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在深度和廣度上的不斷推進,中國電影電視劇發展迅速,電影電視劇市場都在蓬勃發展,對于適合國內市場和觀眾需求的電影和電視劇劇本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大。但是關于影視劇本創作的教學研究鮮少出現,致使新生代作者在初步踏上工作崗位上時無法將原有的理論和實踐出現嚴重斷檔,劇本創作核心力量出現嚴重斷檔。

  一、高校劇本創作的問題和弊端

  目前全國30多所藝術學院中,不少學校和專業都開展了影視劇本教學,對影視劇本教學改革和探索已經有一定的研究。

  但是以“獨立學院影視劇本教學”為關鍵詞搜索中國知網數據檢索平臺可檢索到多條查詢結果。但以“獨立學院影視劇本教學”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的結果為0條,可見這個領域的探索和研究還是個空白。隨著我國影視行業的迅猛發展,對劇本創作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大,作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首要任務的獨立學院,更是要把影視寫作教學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要將影視寫作教學情況進一步提升,就首先要找到影視藝術寫作上的一些問題和弊端。

  1.劇本寫作教學過于簡單化

  任何能力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寫作創作培養需要大量的積累和觀察。而大部分高校由于學時等多種原因將積累和觀察訓練直接跳過。導致強硬灌輸影視寫作的相關知識時,大量學生出現理解困難甚至對寫作產生厭惡。

  影視寫作教育不同于其它專業,有著極強的創作要求以及專業素養的培養需求,從而能將學生直接供給到影視相關部門工作。然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寫作素質培養則會使得學生在創作中沒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丁牧老師曾在文章中提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讓學生在文學寫作與視聽語言方面打下一個較為堅實的基礎,比之入院伊始就急于讓他們去學習編寫劇本,其長遠效果要好得多。”

  2.教學環境差,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

  影視寫作的教學旨在服務于影視制作的其它環節。所有影視制作的基礎都是寫作奠定。因此,影視教育的寫作訓練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為影視制作其他部門提供堅實的基礎。但各高校以及獨立學院在安排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大綱時,大多依照某本教材上的理論,空泛的制定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在完成學業后,極難直接走上實踐崗位,甚至無法走上工作崗位。教學效率大大的降低。

  在整個影視教育體系中,只有寫作能力訓練和其它文史類學科類似,因此在影視寫作能力的研討中更傾向于按照文史類課程進行教學指導。這樣就使得大量的.影視教學成了空中樓閣,缺乏跟影視項目相契合的教學方案。相當一部分高校影視教育師資匱乏嚴重,他們大都非專業影視專業出身,通常以學習中文為主。這種情況下,連老師隊伍尚且沒有清醒認識,更遑論給予學生影視寫作和實踐的機會和指導。

  在相關的論文探討中,對獨立學院的影視劇本創作教學的研究已有涉及,如《現代交際》謝燕南的《影視劇本創作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看到了影視劇本創作教學的一種現狀,本課程如果不與具體操作相結合,那么所有的理論都將歸于零,課堂講授內容也將失去原有的效果。可見影視教育的寫作能力培訓當中暴露出的問題,已經眾所周知。

  二、影視教學中的寫作教學改革方案

  1.重視寫作能力的日常積累

  寫作能力的日常積累尤為重要,應當寫進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之中。在日常積累中,必要的閱讀是對文字敏感性的重點培養。影視藝術來源于生活,因此優秀的影視作品總能將生活細節進行高度提煉。學生在平時做日常積累時,要注意對生活的觀察,定期完成日常生活觀察筆記。

  良好的日常積累對影視教育的寫作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學生創作出針對觀眾的好作品。

  2.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影視寫作與影視制作之間的實踐練習

  影視寫作又被稱之為“為銀幕的寫作”。因此影視寫作必須是一種聯想型寫作模式。所有的文字堆砌宗旨都是為了能在銀幕上將故事呈現出來,因此,它既不是出版的小說,更不是私人的日志。其公眾性和視聽性要求影視寫作必須具備完善的可操作性。

  加強影視寫作與影視制作之間的實踐練習。可以讓學生主動學會如何將文字轉化成視聽語言。并通過視聽語言的內在聯系使整個作品更加的完整。

  為學生打造可以展示其自身的平臺,充分調動其創作的積極性,能讓學生體會到文字過度到視聽的重大變化,以及興趣。

  3.注重培養正確的寫作思維方式,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寫作習慣

  由于上述兩點可知,影視寫作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要遵循必要的規則和要求。愛上寫作容易,愛上有規則的寫作并非易事。初學者往往會在學習了理論知識后,依然無法和思維方式進行匹配,從而導致寫作上的問題。因此,通過作業、實踐、課堂互動,慕課等方式,對學生錯誤的思維方式進行及時糾正對于影視制作的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

  影視寫作教育需要重視兩個重要的思維模式,其一是形象思維。也就是說,編劇筆下的文字要想要被直接轉化為具體可感的視聽形象,需要具有一定的造型性,即對人物的外貌、行為、環境和場面的的描寫要體現出銀幕的造型感。

  三、結語

  不管是專業院校還是各高校的獨立學院,在影視教育的寫作能力培養方面都有著各自的問題,革新的要求已經變得刻不容緩。只有盡快提高影視寫作的相關人才,才有可能為專業的影視制作領域提供必要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丁牧《影視劇作專業課的課程設置與師資配備》,《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編輯部[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xx年第1期第89頁.

  [2]張金華《對影視教育的現狀考量與創新建議》[J].《電影評介》20xx年第16期第68頁.

  [3]謝燕南、何爽、江山《影視劇本創作》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交際》20xx年06期,第206頁.

  [4]孫玲著《影視片創作基本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第41頁.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2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在滿足自身對物質生活要求的前提下,對精神文化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成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對于人的身心健康以及藝術素質甚至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學生作為國家重點培養對象,其綜合素質的培養更是不可忽視的。舞蹈教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納入其課程體系當中,學生在學習自身專業課程之余、豐富課外生活的同時也能夠對藝術課程有濃厚的興趣,進而對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促進其全面發展產生作用。本文從高校舞蹈教學的重要性為切入點,對舞蹈課程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與研究,旨在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出自己的見解,為高校理論教學做出微薄的貢獻。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素質教育;研究

  一、高校舞蹈教學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國家對人力資源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僅僅依靠專業課的學習已經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生產力要求,因此,無論是從課程的改革上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進上,學校都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在高校舞蹈教學方面,多數學校已做出適當的調整,使得舞蹈課程在高校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但由于其內容的多變性與影響因素的復雜性,高校在舞蹈課程的內容與方法方面,目前來說問題還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教師的專業素質不過關,課程的內容與設置有欠缺,自己教學方法死板、教條等問題。這些問題長期下來都會對學生造成諸多不利的影響,因此,將此類問題重視起來,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找到相應的對策,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將舞蹈課程作為一項公共課設置給大學生,尤其是非藝術專業的同學,這為普通高校的大學生提供了培養其藝術素養的條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大學生藝術素質

  一方面,現代主義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傳統意義上,課堂的作用主要是教師進行知識的教授與傳播,學生只需要將相關的專業知識接受即可,學生的課程體系中除專業課與公共課之外,并未設置多余的藝術課程,學生欠缺應有的藝術素養。另一方面,當今社會越來越注重高校學生內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注重團隊的作用,而專業課的學習往往是相對枯燥的,由于藝術課程,尤其是舞蹈課程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以及自主性,課堂內容與形式相較于專業課程的學習都是活潑善動的,因此,將藝術課程納入非舞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豐富其課余生活的基礎上,更能使學生內部之間很好的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的交際與互動能力,為高校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相關興趣,豐富課余生活

  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社會的進步使得互聯網與多媒體教學在各類教學中廣泛應用。在非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專業課程一般都是比較晦澀難懂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課程的設置,對于枯燥無味的口頭講述,學生往往沒有較大的興趣,甚至會產生一些抵觸的心態。而藝術課程的設置往往會成為學生學習專業課過程中的調味劑,使得學生在培養相關興趣的基礎上豐富其課余生活,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對于學生能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掌握非常重要。其中舞蹈教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納入其課程體系當中,學生在學習自身專業課程之余、豐富課外生活的同時也能夠有濃厚的興趣,進而對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促進其全面發展產生作用。

  二、高校舞蹈教學的建議與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基本藝術素養

  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首先應該從學生本身的意識抓起,學生自覺地提升素養意識,才能在根源處提高他們對自身藝術素養培養的重視。高校學生不同于一般舞蹈專業學生的方面就在于,他們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而對整體性素養的培養不重視,這種現狀不僅不符合當今社會形式的發展,而且對自身藝術認知能力的形成也是不利的。培養學生對藝術認知的自覺意識,就要將藝術素養教育貫穿在整個高等教育過程的始終,貫穿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將藝術教育融入到各科的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其引導與示范作用,培養高校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信息化背景下,與互聯網教育結合起來,從更深層次和更多方面增強學生的藝術信息意識。

  (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

  傳統意義上來講,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課堂內容主要是由教師進行講授與部分學生的互動組成的,而新時期則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將學生引入專業知識的學習中,主要的學習任務由學生自主完成。尤其對于藝術課程,其課程內容本身就具有較大的開放性,自護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的舞蹈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劃分小組的形式,將班級成員按小組劃分開來,并對不同的小組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經過小組內部的.討論與自主學習,最終得出結果進行匯報。同時,還可以采取情景模擬的辦法,教師在進行準確示范之后,讓學生自行進行練習與交流,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與自主能力,激發其積極性與創造性。

  (三)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教師在課堂中起著引導與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是否具有強大的專業知識背景對學生是否能學好相關專業知識具有最為直接的影響。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高校都應該將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重視起來,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傳道授業解惑解惑者。教師作為舞蹈課堂主導者,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吸收與藝術實踐有著統領與協調作用。因此,無論是理論知識的講授還是舞蹈技能的表現,教師應當將舞蹈與藝術素養的提高作為基礎任務進行安排,并將其貫穿到每一次的學習與實踐中。對于舞蹈任課教師來說,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將舞蹈專業知識貫穿到理論教育中。因此,為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對舞蹈技能學習的興趣與創造力,高校必須將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當做一種日常工作任務,為舞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創新教學方法與實踐

  互聯網與信息高度發展的背景下為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互聯網與課件教學已經在各類相關專業的教學中廣泛運用,事實證明,多媒體教學受到了廣大高校學生的廣泛喜愛。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與演出團隊或組織達成合作關系,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關于舞蹈的活動,進而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進行多方位的提升。無論對于哪些專業的教學,都應根據學生對舞蹈課程的實際接納情況,學校應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高校學生對于舞蹈相結合課程的興趣,調動學生對于藝術課程的興趣與能力,使其能更加主動地學習。

  (五)擅于互動,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當今普通高校舞蹈與相關藝術課程主要強調在課堂上,對理論知識進行消化與吸收。因此,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僅憑枯燥的理論教學很難使得學生真正的對專舞蹈知識進行吸收,必須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在吸收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一些舞蹈實踐,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對舞蹈課程的興趣。學校可以提供專業的舞蹈教室,為學生提供舞蹈實踐的機會,將實踐活動也納入相應的課程體系中,豐富課堂內容,將藝術課堂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三、結語

  為更好的培養新興人才以適應時代的進一步發展,跟上歷史與經濟發展的潮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舞蹈課程作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對于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從師資力量的壯大方面,還是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課程內容的設置方面,高校都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將舞蹈課程的設置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姜瑜芳.淺析高校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J].黃河之聲,20xx,(24):70.

  [2]楊曉雨.高校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探析[J].戲劇之家,20xx,(23):189.

  [3]何靜.淺議高校公共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8(02).

  [4]張藝斐.李永明.淺談舞蹈教育在我國高等學校素質教育中的意義[J].大眾文藝,20xx,(14).

  [5]張夢緣.淺談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xx,(02).

  [6]斯琴.淺談高校舞蹈教育的現狀及應對策略[J].北方音樂,20xx,(18).

  [7]楊永倩.淺析高校古典舞教學現狀及開展策略[J].藝術科技,20xx,29(11):342-343.

  [8]邢令果.淺析高校古典舞教學現狀及開展策略[J].黃河之聲,20xx,(08):36.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3

  論文關鍵詞:體育舞蹈 審美教育 培養

  論文摘要:體育舞蹈是融舞蹈、音樂、服裝于一體的運動項目。它既能增進健康,塑造美的形體,又是陶冶情操、豐富生活的大眾健身方式,更是培養德、智、體、美合格大學生不可缺少的體育教學內容。體育舞蹈作為體育美學的組成部分應如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本文從體育舞蹈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體育舞蹈教學中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進行論述。 ァ —お

  一、體育舞蹈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

  審美教育也稱美感教育。從體育美學的觀點來看,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主要是指協調發展的身體、勻稱的體態。熟練敏捷和優美的動作,以及開朗的個性、豐富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高尚的情操。[1](P.87-88)體育舞蹈這個項目既有增強體質的作用,又能較好的體現體育美學的個性,是充分體現健與美的有機結合。體育舞蹈是以全面、多樣、直觀的方式展現人體之美的,作為一項最能體現人體美的新興運動。它不僅可以展現出體育運動矯健的輕松感,而且還展現著藝術動作誘人的韻味感。選手通過軀干和四肢部位的動作及其相互配合,以人體表現出美的形體、姿態、造型、表情。同時,選手又可以運用舞姿、舞步、轉體、升降、跳躍等豐富多樣的人體運動方式,展示人體之美。在觀賞過程中,選手們勻稱的體形、優美的舞步、純熟的技巧、默契的配合都可使人從中受到美的感染,獲得美的享受。由此可見審美教育能夠滲透到體育舞蹈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比其他項目更加符合審美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審美教育。

  因此,體育舞蹈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一個良好手段。在體育舞蹈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會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觀、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她們具有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學習興趣,培養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二、體育舞蹈教學中如何培養審美意識和能力

  (一)對學生美感的培養

  美感是審美的重要條件,美感與審美者的條件有關,審美能力可以通過美育來培養。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當然也需從感知開始,通過感知形成表象,進而激起美感,產生心理愉悅,享受美感。教師自身必須具有一定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具備更為深廣的藝術素養、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充分體現其藝術美。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感受美、提煉美。以自身特有的形體美、儀態美、教態美、情感美通過教學融入到學生掌握知識、技術、技能的過程之中,做到語言美、內容美、動作美、效果美。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首先進行的是“啟發教育”,讓學生了解體育舞蹈的發展史,通過觀看體育舞蹈表演的影像資料掌握體育舞蹈的相關知識,從視覺聽覺上去感知體育舞蹈的形體美、動作美、音樂美、服裝美等,繼而對體育舞蹈產生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了才能用心去學習。體育舞蹈是體育、舞蹈和音樂集一身的一項競技和表演運動。挺拔的形體,協調的動作,是學好體育舞蹈的前提之一。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客觀標準和要求,通過合理的訓練改善學生身體形態,培養高雅的氣質和風度,讓學生充分感知到舞蹈的形體美。在對美有了初步的感悟以后,我們才可以進入審美的高一級階段,即通過比較辨析,鑒賞美的不同類型、風格和層次。

  體育舞蹈運動表現出的剛健有力、挺拔伸展、瀟灑、優美的和諧動作,襯托出美的形象,給人以信心和賞心悅目的享受,所以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在“啟發教育”下,必須注重動作美、造型美、示范美,以美的魅力引導學生的審美意識傾向。這是所謂的“示范領悟教育”,教師通過示范,靠美的形象打動人,最適合大學生的特點,能使他們心情舒暢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高尚的情操,獲得精神的愉悅和滿足。通過體育舞蹈的動作示范,正確的樹立起學生對美的感悟,從而才能培養學生在實踐動作中提高審美的能力,并在今后的體育舞蹈道路上追求美、崇尚美和表現美。

  (二)對學生表現力的培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喜歡表現美。體育舞蹈對身體姿勢及動作表現技巧有特殊的美的要求。所以在舞蹈練習中必須用自信心帶動情緒和表情,抒發內心情感,真正的將情感投入其中,才能理解體育舞蹈的風格內涵,進入美的境界。[2](P.111-113)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在初學階段,由于運動技能的差異和缺乏自信心,加上害羞心理較重,怕做得不好別人笑話,往往不敢表現自己展示美的能力。在這樣種情況下,教師的鼓勵、贊賞、暗示往往能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表現力都要及時加以肯定、引導和贊賞,鼓勵學生大膽、自如地抒發內心情感,自信地去表現動作美感,使學生獲得心理滿足,增強自信心,提高表現美的能力。由于學生的氣質特性不盡相同,在體育舞蹈教學中也會遇見各種難題。因此教師應善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氣質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盡量去鼓勵學生通過學習體育舞蹈大膽地去表現美,去感知美,去享受美。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多數是男女配合進行練習。因此對身體姿勢及動作表現技巧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和鼓勵,使男女舞伴達到和諧統一,使學生領悟配合的美、和諧統一的美。這也是體育舞蹈形式美的高級層次。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注重的是完成教學任務,完成一次表演,完成學生的技能技術練習,忽視審美教育中鼓勵學生表現美的教育,致使很多學生無法從中享受美表現美,即使盡力去表現美也不是發自內心情感,是一種僵硬的故作做作的表現,從而失去了審美教育的目的性。因此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去體驗美的同時鼓勵學生如何去表現美,通過舞蹈去表現內在的美和外在的美。這是體育舞蹈追求的美,也是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最應該注意的一個環節。

  (三)對學生創造美能力的培養

  藝術的本質在于創新,藝術家的藝術生命也在于創新,創新是保持藝術家生命長青的最好方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去創造美。[2](P.111-113)

  首先,在學習體育舞蹈的過程中,教師不只是教授動作,還要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展開藝術想象,打開創作思維,培養學生創作美的能力。一般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容易忽略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一味的模仿,沒有自我創作的`欲望和表現。因此,創造美的活動應該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其次,在課堂上,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具體的內容,誘導他們開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創造活動。教師講解編排技法和要求后,可以讓學生自找音樂,自我設計,自我創作,也可以分組進行互相合作,調節課堂氣氛,調動每個人的參與性,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表現力都要及時加以肯定、引導和贊賞,鼓勵學生大膽、自如地抒發內心情感,自信心地去表現動作美感。使學生獲得心理滿足,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更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體育舞蹈具有美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團結友愛精神,增進人的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質等作用。所以體育舞蹈已列入我國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中,并且不斷的發展和壯大起來。通過體育舞蹈的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體質,使學生的氣質、姿態、動作更加優美。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健康的審美觀和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創造力。馬洛斯將審美需要看成是人格的最高價值和最高追求,美有利于人變得更健康。一切藝術的終極目標都應該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高雅的生活情操和完美的精神世界,追求真善美。[3](P.72-73)因此我們在進行體育舞蹈教育中要注重審美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知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鑒別、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審美價值觀不斷提高,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澤金.試論體育舞蹈教學中的美育[J].體育科技,20xx,(4).

  [2]秦曉松.體育舞蹈美的欣賞與創造[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8,(4).

  [3]劉超群.國際體育舞蹈的美學特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2.

  [4]劉慕悟.體育美學研究與應用[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4

  [摘要]教學管理作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有效連接教與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橋梁和紐帶,高效、有序的教學管理是深化教學改革和培養創新人才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建立系統化、現代化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創良好的教學秩序是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同時加強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向規范化和現代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教學秩序,為深化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關鍵詞]高校 教學 現代化 教學質量

  一、教學管理現代化內涵

  現代化的管理觀念強調管理活動是一種服務活動,強調它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功能。同時教學管理的現代化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學管理現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現代化的管理機制

  現代化管理機制首先是具有完備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現代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教學管理現代化離不開現代化的管理人才。現代化的教學管理巾“人”的因素顯得尤為重要,它所完成的任務已不再是簡單的事務,而是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較強創造性的現代管理,因而現代化的教學管理應該是“人”、“事”并重的。就人才資源的開發而言,包括人才資源的獲取、激勵、發展三方面的任務。從人才資源的獲取看,現代化教學管理人員必須是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善于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人員。

  其次科學的決策機制教學管理決策是教學管理的核心現代化的教學管理要求相應的科學決策機制。應包括決策的核心系統、咨詢系統和信息反饋系統三個部分。核心系統足決策中樞,應由院校長、分管院校長及院系主要領導組成。其任務是提出課題、確定目標、選擇實施方案等。咨詢系統是決策的外腦,負責為核心系統提供參謀或輔助決策。信息反饋系統是決策機制的神經網絡,能及時地把教學管理中的各種信息匯集、整理,傳輸到核心系統。

  再次是應有靈活的教學管理協調機制。教學管理在其現代化的過程中,其管理目標、手段、方法都處于不斷變革之中,這就要求教學管理系統善于自我協調,隨時整合自身內部結構,保持高效、活躍的狀態。教學管理的協調包括幾方面,一是多目標協調。教學管理工作的目標不是單一的,在同一時期,它所要達到的目標可能是多個,這就要求為達到多個目標而相互協調,以免顧此失彼。二是內部機構的協調,包括上下之間的垂直協調和同一層次的水平協調。垂直協調既包括校級管理機構與院系級管理機構之間的協調,也包括領導者與執行者之間、領導機構與執行機構之間的協調。

  (二)現代化的管理方法

  教學管理是以系統的方式存在的,但又是以計劃管理、課程管理、學籍管理、考務管理、成績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控制管理作為管理對象而組成的,是具有~一定層次和結構、并與環境相互作用著的整體。這些系統結構中的`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在教學管理的計劃、組織和控制的三大功能巾發揮自身的作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在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由于管理對象的行為總是與管理目標之間存在偏差,因而采用控制手段減少或消除偏差是必可少的。以沈陽化工學院為例,20xx年英語專業招生首次實行文理兼收。從第一學期學習成績反饋信息看,《高等數學》理科學生平均成績為79.68,文科學生平均成績為64.35,兩者之間相差15.33分。在教學計劃LfI高等數學的教學大綱是按理科學生制定的,這樣就出現管理對象行為與管理目標之間的偏差,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評價。面對出現的這一情況,我們采用反饋控制的方法,檢查實際結果,總結出現偏差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糾正偏差,達到教學質量的管理目標。通過這種反饋控制,可以增加管理者的經驗,提高整個管理系統的控制能力,說明了現代化科學理論和方法對于教學管理實踐的豐富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現代化的教學管理手段

  教學管理手段現代化是現代化教學管理規律的特征和要求,也是教學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的保障。應給每個教管單位均配備有電腦及配套設施,教務處各個崗位均有電腦和相應的工作軟件,以計算機網絡為物質技術基礎構建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教學管理網絡化、信息化。為此應使用“教務管理系統”,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和教學計劃管理、排課、學籍、成績統計、考務安排等均納入計算機管理,由計算機及時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并初步完成教務處網站和“教學管理信息網”的建設。可以及時、方便地進行教師的調課、串課;學生可以在網上實行學籍電子注冊,成績查詢、大學外語考試成績查詢、課表查詢、網上考試報名、選修課程等,學生也可以在網上留言、反饋某些信息,這些手段的實施不僅使我們及時掌握運行中的教學狀況,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同時也為教學管理的決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二、加強教學管理現代化的途徑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管理模式已能適應現代教學管理的需要,如何實現教學管理的現代化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

  (一)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健全的教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教育教學法規。如“高等教育法”、“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2)教學部門和崗位工作職責。如教務處和各二級工作職責,教師準則、教輔人員及教務行政等各崗位的工作職責。(3)各項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是教學管理工作中有關內容、程序、方法等方面的工作規范。主要包括教學組織、教學計劃管、教學大綱、教學過程、教學質量、師資隊伍、教學檔案、教學基本建設、教學評估、教學檢查、領導干部聽課、教學督導、考試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其中,將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制定規范及教學過程作為教學管理制度建設的重點,高度認識其重要性,使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成為具有法律意義的規范文件。

  (二)加強教學管理及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管理工作者在高等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秩序,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成效和人才的培養。因此,必須建立一支思想素質好、有責任心和事業心、精通業務、善于管理的教學管理隊伍。目前高等學校教學管理人員的配置在改革巾基本達到了要求,他們既有一定的學歷和教學管理業務知識,又有一定的組織、協調和決策能力,已成為教學管理的中間力量。

  但不能僅限于埋頭日常工作,要注重教學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使他們不斷提高業務是水平。應定期舉辦教育管理課程進修班;開展教育思想觀念的研討活動;進行管理:[作的經驗交流;提高對教學管理系統化、現代化、規范化的思想認識成使對和學習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思想。為了使師資管理更加科學化,在…些關鍵環節和細節問題上,應結合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棚應的規范。如教師的權利,職責和義務,教師職務職稱的評定和聘任,教學人員工作量量化規定,獎懲制度等等。總之,師資的問題,歸根到底一是鼓勵他們潛心治學,成為學校的辦學主體;二是為他們的培養和提高創造條件,使他們積極上講臺,把最新最好的知識與方法傳授給學生。對他們既以人本管理為基礎,又有行政約束,這樣師資隊伍的管理才會規范化和現代化。

  (三)建立可行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教學質量管理足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對教學質量實行全面管理是實現教學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的重要內容。高等學校必須設立栩應的專I’-YOL構,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價制度,組織實施全校教學質量管理工作,使之規范化、科學化地運作。首先,必須加強常規教學檢查工作,堅持每學期進行期初、期巾、期末教學檢查,加強考場巡視,嚴格考試管理,有條件的公共課、基礎課實行考教分離,提高考試的可信度。第二,建立領導聽課制度、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制度以及學生評教制度,堅持領導、專家、教學督導員、學生等“四位一體”的聽課評價制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對教學的全過程實行督導,強化過程管理和適時控制的效果。第三,建立教學質量信息反饋制度,聘請學生教學質量信息員,設立教學質量信息反饋信箱,公布教學質量信息反饋電話及郵箱地址,暢通教學質量信息反饋渠道,及時獲取教學信息,了解和掌握教學一線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更好地改進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第四,制訂嚴格的教學事故和違紀行為處理辦法,開展優秀教學成果獎、精品課程等各類教學獎項的評選活動,設立校長獎教金,獎優罰劣,激發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工作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5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創建有質量的課堂,而且需要重視創建有效率的課堂,為此,對提高高校教師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策略作出探索,是高校思政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本文從高校思政教師行為角度出發,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一、改革思政教育教學理念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特別是要重視“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高校思政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教學當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雖然一些教師認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導入量,但是事實上,欠缺互動的教學過程很難確保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體現出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這要求高校思政教師熟悉自己的學生、理解自己的學生,并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與學生開展溝通與交流,推動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向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教學模式轉變。其次,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高校思政教師在思政教學中要尊重差異、崇尚創新,并構建起開放的思政教學氛圍。不同學生具有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存在明顯不同,與此同時,不同學生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存在一定差異,而高校思政教師則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允許學生針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提出不同的觀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思政教學活動獲得成長。

  二、提升思政教師教學能力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現出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所面臨的環境日益復雜,這對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校思政教師需要重視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為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具體而言,在高校思政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自身的思政素養進行提升。高校思政教師不僅需要對黨的理論進行深入學習與鉆研,而且需要了解思政領域中的新理論與新思想,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為思政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對自身的表述能力進行提升。表述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能力之一,重視高校思政教師表述能力的提升,能夠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感染力與吸引力,確保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所傳遞的積極情緒與正能量。最后,對自身的教學指導能力進行提升。如教師需要在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設計與社會熱點緊密結合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并對學生在探索問題過程中遇到的重點與難點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與此同時,教師還有必要使用積極客觀的評價,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升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能夠為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因此,高校思政教師不僅需要重視發揮板書等傳統教學工具所具有的教學優勢,也要重視現代化教學工具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合。以多媒體與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整合為例,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都已經將多媒體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工具,這種教學工具的使用雖然要求教師能夠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就完成課件的設計與制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卻可以憑借直觀性的信息呈現優勢以及多樣化的信息呈現形式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推動高校思政教育與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不能替代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因此,教師同樣需要重視設計各類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思政知識進行探索。再如,教師也可以將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應用到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在此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微博、微信群等形式,與學生在課堂之外開展廣泛的溝通與交流,從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知識掌握效果,繼而有針對性地對教學策略、教學內容作出調整,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在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還需要遵循適度使用原則,并根據不同教學工具的特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作出合理的選擇,從而確保教學工具的優勢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宋媛.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xx(09):125-128.

  [2]彭川.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反思與重構研究[J].亞太教育,20xx(05):22-23.

  [3]黃斌華.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難點與創新[J].才智,20xx(19):100.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論高校專業教育教學的論文05-25

高校聲樂教學論文08-07

高校的安全教育論文06-09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論文05-26

高校英語教學的論文04-16

高校法制教育現狀論文06-04

外語類高校教育論文05-25

高校感恩教育載體探索論文05-24

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論文0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石棉县| 依安县| 敦煌市| 扬中市| 宜昌市| 汉沽区| 田阳县| 武功县| 五家渠市| 南陵县| 永胜县| 石河子市| 竹北市| 九江县| 栾川县| 新野县| 阳春市| 阳新县| 鹤山市| 南川市| 平昌县| 邛崃市| 颍上县| 庐江县| 曲周县| 同德县| 和田市| 舒城县| 三江| 临桂县| 饶河县| 新津县| 五峰| 云阳县| 旅游| 雅江县| 奈曼旗| 西林县| 瑞安市|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