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思考
語文教學要適應課改精神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實現“三轉變二優化一體現”。一、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內涵的轉變:教書匠→教育家。
新形勢下的教師,應成為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要“會”教,要精通本專業知識,要了解相關的邊緣知識;要鉆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要善于總結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驗與體會,并力求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自己更好地實踐。
2.教學模式的轉變:課堂教授型→指導策劃型。
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參書),課下自己吃、課上談味道,課上應該成為學生各種理解碰撞、質疑創新的一方舞臺。“隨文成形,隨課成形”,可以是“啟發式”、“自學式”、“討論式”,也可以是傳統的“講授式”,但完全可以讓學生輪流過把“教”癮,當然準備必須充分,教師指導、集中小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學思維的轉變:機械模仿→創造性思維。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把學生視為加工對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
授之以漁,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方式獲得知識。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這幾種能力的提高,無一不是靠學生自己的反復實踐活動。老師要推學生一把,讓他們下水自己游,告訴要領,還要隨時把握水中情況,以便指導;而學生之間互相糾正與彼此豐富,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進一步做好兩個優化
1.優化教學實施及反饋體系。
在這兩個過程中我們應分別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層次教學原則。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學情景,使全體學生人人有壓力,個個有動力,激發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氣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學全過程。
2.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在教學評價中應徹底摒棄惟分論、惟升學率論,由看誰的課講得好,到看誰對學生指導得好;由看誰對問題分析上得透,到看誰的學生學習效率高。
三、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語文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從學生的階段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一個真正的自我,一片潔凈的天空。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個“導”字上,即導學、導問、導思、導法、導行,做一個學生學習的出色策劃者、組織者,做一個導演。
【語文教學的思考】相關文章:
談談對特殊學校語文教學的思考08-05
關于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思考08-23
技工學校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08-06
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問題思考的論文08-05
小學美術教學中手工教學的思考08-24
試析對職校素描教學的認識與思考08-10
談談對高中體育教學的思考05-30
初中美術教學特色思考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