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2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但通過前測學生對于角這個圖形只有3個學生知道,有3個學生認為是直角,所以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擺一擺、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玩一玩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首先我通過擺學過的圖形讓學生初步感知一下角,再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角,在學生敘述找到的角時,由于自己沒有規范的引導學生怎么來表述找到的角,學生在指角的時候有點云里霧里,指的都是一個點。
然后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小組合作找角的特征,通過練習判斷角讓學生鞏固對角特征的認識。
在畫角環節中,我先提醒學生畫角用到的工具,還有是要畫清哪些東西,其實沒必要,只不過自己不放心,可以放開讓學生同桌交流畫角的方法后自主畫角,在電腦演示畫角的正規方法后,可以讓學生去畫和第一個方向不同的角。玩角意圖是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指兩邊張開的大小而不是學生印象中的哪個角面大,角就大。然后再讓學生理解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個知識點,自己在教材處理上超過了教材本身的難點,所以在設計中自己只要點到數學上角的大小指什么就可以,沒必要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個空出來的時間可以通過練習讓學生去感知角的大小。
如從正方形上剪下一個角,讓學生去選擇會是哪個角,在找的過程中學生體會角的大小。還可以安排學生創造角,讓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去感知角。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今天上了《解決同樣多的實際問題》這一課,這是蘇教版二年級新教材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在上課之前我們二年級教研組對這課進行了集體備課,今天拿著我們討論后的教案到班上上課,我運用層層遞進的方法,由實物到數字,讓學生對方法進行感知概括。我出示紅色圓形和藍色圓形,引導孩子思考,用什么辦法使它們變得一樣多?在操作的幫助下孩子能夠說出三種方法,我還暗暗竊喜:這節課內容簡單啊,可以輕松完成教學任務了。接下來我讓孩子脫離實物,直接出示情境數字,讓他們思考: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同樣多?
孩子對于“添上”和“拿走”兩種方法可以理解,但對于“將多的部分拿一半給少的”這種方法,孩子難于表達完整,我盡量讓孩子多說,讓他們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因此這節課沒能完成教學任務。新教材我們在摸索在探討,希望我們的努力能有一點點收獲!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豐富多采、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去,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我就《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談談:
教學設計體現新課程理念
新大綱提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在課堂伊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認知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使學生的感官參與經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促成他們豐富了對角的認識。這樣,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出發點,把數學知識的傳授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生活”的原則,學生在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并藉此內驅力開始探究,從而創造成功的心理體驗。
能處理好教師的角色
教師擺正了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是以一名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引而不發;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組織動手操作;學生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學習等,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如有學生指出扇子圖中弧線與線段組成的圖形是角時,我沒有否定,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折、摸、畫、自學課本等辦法,自己去辨別、
理解角,領悟角。學生畫角時,又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嘗試的空間,學生想怎樣畫就怎樣畫,使他們擺脫了來自教師和教材的束縛,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自己去實踐,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盡情表達、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問題的解決。
課堂訓練扎實張弛有度
即體現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做到練有目的,練有重點,練有層次,形式多樣,針對性強,并注意反饋及時、準確、高效。思維拓展題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獲得的過程,更是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本節課多處設計思維拓展題,如用所給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組合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角?”“思考一張圓形紙可以折出多少個角?”等問題。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拓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讓一些同學個性飛揚,同時也體現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恰到好處
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強信息強度的功能,本課例依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激發學生興趣。如動態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較角的大小等,這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而動態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發揮,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得到發展。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得實在。
在教學中還有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比如注意細節問題,傾聽同學的發言等。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核心提示:本單元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第一單元,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上完課后有一些體會: 1、在教學1厘米有多長時,不要把尺子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誤導學生。...
本單元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第一單元,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中的經驗積累非常重要。上完課后有一些體會:
1、在教學1厘米有多長時,不要把尺子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誤導學生。
2、測量要求從零開始,但是也應該教會孩子能夠不從0開始也能計算出所量線段的長度
3、對大人來說“厘米”和“米”非常簡單,但是對孩子來說,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體多出示一些長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體,進行多次感知。并且讓他們多動手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課桌的長、寬、高,門窗的高度等,對學生日后填單位很有好處。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學習的機會。本節課設計較好, “快樂的動物”開運動會這一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了輕松、快樂、融洽的課堂氛圍,可愛的小動物們增加了學生注意聽講、認真學習的動力。教學中,教師因勢利導,通過畫一畫、填一填、說一說,能引導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積極思考、探索,讓學生一步一步認識“倍”的含義;讓學生多說想法,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課學生始終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的,他們學會了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不僅知識和技能得到發展,而且還獲得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體驗。同時教師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設計的問題具有層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關注了學生的差異。
1.當學生通過圖形直觀體會“鴨的只數是猴的2倍”的含義,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師是不是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用畫圖或列式去探究“雞的只數是松鼠的幾倍”?教材第46頁“說一說”的問題,讓個別學生發言之前,也要讓每個學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總之要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解題的機會,防止集體作業的方式。
2.教師意識到了在練習時要給學生獨立思考、個別作業的機會,但這個思想貫徹得不到位。表現在:(1)不給學生獨自解讀、理解題意的機會。實際上不理解題意的學生是有的,但需要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問題,主動去問老師或伙伴,這么做可以培養他們的進取心和責任感。(2)不讓學生獨立接受思維的挑戰,大多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來化解難點。事實上,學生沒有遇到思維障礙,沒有克服障礙就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題操練,后者無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設計,力爭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始終在情境中進行學習。縱觀這一節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內容,創設參觀博物館這樣一個情境。
二、引導學生由學數學轉向做數學。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學生學習新知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學具進行操作,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驗證14+28結果到底是三十多,還是四十多。學生動腦想一想,動手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切實感悟小棒滿十捆成一捆,木塊滿十排成一排。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進位加法,我再組織學生討論:是先從個位加起比較方便,還是先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通過討論交流,班內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先從個位加起,因為學生從比較中已經能明顯感受到從個位加起的優越性是不會把個位進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話,就很容易把個位進的1漏加。當然,也有一兩個學生覺得從十位加起比較方便,我認為,只要學生能迅速、正確的計算結果,他們的方法我都予以尊重。因為從與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也認同從個位加起,相信只要有合適的時機,他們也會主動接受的。
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
三、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
1、個位滿十進一,有的學生雖然進一了,但十位相加時卻忘了加一。
2、學生20以內的加法沒學好,個位相加結果出錯。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一、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
觀察是思維的眼睛,是學生認識事物的窗口。觀察是一切智力活動的開始,它是獲取感性知識,啟發各種思維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而且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1分鐘、1秒鐘這概念雖然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但比較抽象,對于1分等于60秒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更是難以理解。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件鐘表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的全過程,讓學生結合鐘面直觀的演示,化抽象為具體,轉無形為有形,并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1秒和1分的時間長短。學生在動眼觀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等感知活動中,獲得了大量感知認識,初步建立了1分鐘和1秒鐘的概念,體會到分與秒的關系。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思維去領悟、獲得了新的知識。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得到發展。 由此可見,學生要發展,就必須體驗學習的過程,而獲得體驗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參與。因此,我們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情境,精心設置各種數學活動,提供學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積極體驗知識形成過程、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過程及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內容,在再創造過程中獲取對知識和意義的理解和建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在設計1分有多長的教學環節時,我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等待一分鐘;再讓學生觀看一分鐘動畫片斷《貓和老鼠》。呆呆地坐一分鐘和看一分鐘自己喜歡的動畫片的對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同樣是一分鐘的時間,其長短給人的感覺卻是不一樣,真確感受了時間的長短具有相對性。我還通過其它多重體驗活動,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了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使學生對一分鐘時間的長短有了深刻的認識。
三、讓學生在體驗中升華
《數學課程標準》使用了較多的經歷的過程,獲得的體驗,可見,數學學習離不開個體的體驗。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在聯系生活實踐中體驗。學生的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分能干什么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做計算題、背口訣、畫畫、拍球等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感受在一分鐘里能做事情很多,并不失時宜地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活動,把課本上所學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為學生提供了體驗時間的機會,學生真實體驗了一分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了一分鐘的概念。學生在親歷體驗活動中增強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提升了對所學概念的認知。
反思本次教學研討,我深刻地領悟到:學生所學知識需要通過自己的體驗獲得感悟,才能將其轉換、內化為自己的收獲。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20xx年11月27日,我執教了《搭配》一課。本課是第二課時的內容,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已經掌握了用一些方法來輔助自己進行組數。本課一開始,創設了懶羊羊需要幫忙的情境,孩子們幫它解決第一個難題,實際是復習舊知,先由學生自己讀題,再由我帶領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分析題目,接下來提供方法,由學生自己完成。本課最大的失誤在于沒有展臺出現問題,沒有使用,只能由學生敘述,其他學生想,這樣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導致后面學生注意力不是特別的集中。
但是感動于學生把三種方法都講了出來,而且非常完整,表達能力很強。接下來是第二個難題,提供給學生兩種方法自由選擇,由于沒有展臺,我只能板書,帶領學生分析,此時學生注意力已經有些跑偏。接下來的對比分析,學生明白意思,雖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但是已經不錯。后面的練習學生比較感興趣,一個是3個孩子握手,請學生上臺表演,有的孩子心存疑問,我就抓住這一點,讓他親身體驗,最后終于得出正確的結論。我覺得教師就應該這樣,抓住課堂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想最簡單的方法使他明白,學習效果才能最快最有效的達成。之后使用平板電腦,兩各不同的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也是由于一些問題,導致個別孩子電腦連不上,而軟件沒有辦法及時提醒我,所以只能展示個別人的答案,沒辦法面向全體。
本課的不足之處:一是沒有使用展臺,很多應該由學生生生互動的內容只能由我代勞了。二是耽誤了很多時間,導致本來安排好的課程內容被刪掉了一個。三是畫一畫那個內容本來應該給學生時間去每個人都畫的,但是還是時間不夠,也被刪掉了。第四是關于有無順序的問題,強調不夠。五是平板的使用和研究需要進一步提高。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第一次上課由于學生活動量多,導致最后一個活動“動手設計表演隊列”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達不到此次活動的目的。組內老師認為應該把學生動手筆答小卷子的活動放到最后,這樣可以機動處理,在第二次課上,我進行得很順利,同時也能夠留有充足的時間處理前面的問題,不像第一次講課那么急促了。綜合這兩次課,雖然同上一個內容,但每次課達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自己在教學技能的不足上也有了一定的改正。
1·兩次課注意了以前講課羅嗦、重復學生的話的毛病。
以前講課,對于學生剛剛回答的問題,我總是再重復講一遍,目的上是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際上助長了學生不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的毛病。在本組老師的再三指正下,我在這兩次課上,盡力克制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對于學生能夠回答的問題,就放心大膽地讓學生自己解決,采用簡單的語言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我發現沒有老師的重復,學生能夠聽懂,這樣節省出了很多時間進行其他內容的教學。我充分認識到了數學課教師語言應該注意簡潔,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繼續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2.課堂上注意了及時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并及時給予一定的反饋。
以前自己急于進行教學進度,對于學生課堂上生成的一些問題或想法,我沒有做到認真傾聽并給予合適的反饋,這樣錯過了認識學生在某方面知識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兩次課上,我注意了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發現在簡單的問題中學生也容易出錯,這需要老師及時指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課堂教學上,老師給予學生反饋不只表現在課堂糾錯上,還要及時捕捉學生表述不清的地方,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的問題等,對于復習課,更要幫助學生進行算法的優化選擇。在這節課上,學生在根據體育用品統計表提問題時,有的學生提出了“參加比賽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12+8+4=30,我追問了學生是怎么計算的,目的是在計算連加運算式時要學會觀察,學會使用“湊十法”。在處理智慧老人的挑戰選擇合適的體育用品這個問題中,有的學生購買了多個同樣的體育用品,采用的是連加的計算方法,我注意到了引導學生用更為簡便的乘法來計算,這樣培養學生進行算法優化的意識。但在處理這個問題中,我沒有進行小結,應該把連加和乘法進行對比,讓學生從感觀上認識,乘法的確比連加簡單,認識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3. 設計教案時注意了過渡語的使用。
在以前教學時很少在使用過渡語上下工夫,通過這次課,我發現創設符合問題情境的過渡語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過渡語貫穿整節課,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從另一個角度上讓學生認識到事情有起因、經過、結果。他們在處理某個環節的問題時,從而認識到這個環節是為下面的內容作鋪墊,培養了學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終的態度。
4.做好備課,充分想到學生根據題目可能會引發出的想法,針對這些想法要有所準備。
在以這些為基礎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思考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力求把解決問題的環節簡單化,避免形式上的繁瑣。第一節試講課,當電腦課件出示淘氣和笑笑的問題“24名學生參加50米跑步比賽,怎樣分組最合理?”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后集體匯報交流。學生們根據乘法口訣認為分為2組、3組、4組、6組、8組。接著我問:選擇哪種方案最合理?學生進行討論,大多認可分為4組和6組這兩種方案,由于我缺乏經驗,急于按照教案去走,沒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當一個同學站起來說:“分為4組,因為操場上有4條跑道。”他的回答符合我備課時的思路,我馬上認可了答案,并總結要根據操場的跑道條數來選擇合理的分組方案。具有不同意見的學生也在我的總結下機械地認可了這種方案。上完課后意識到自己在這道題上理解錯了,混淆了小組接力跑和賽跑的方式。在第二節課上我進行了調整。當出示問題情境時,問學生:每組有幾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答案是2人、3人、4人、6人、8人,接著學生小組討論選擇哪種最合理。學生根據跑道的條數能很快地選擇每組4人的方案,再接著利用乘法口訣計算出分成6組。當時有一個學生提出分為4組也可以,一條跑道一個組。由于在備課時考慮到了學生可能會出現這種思路,因此,我當場讓4個組前6名學生起立,讓他們模擬比賽,結果大家發現這是接力賽跑,與題目的要求不同。這樣的引導既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又能有效地把學生的發散思維集中。學生通過解決這道實際問題,從實際情況中區分了兩種賽跑的不同方式,加深了對題目的理解。
這節課存在著一些不足,如:
1·教態不自然,缺乏跟學生交流的親切感。
在課堂上生動幽默的語言更容易和學生交流,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我在課堂上缺乏這些,比較生硬、死板,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技巧。
2.對于學生的活動缺乏小結,沒有充分讓學生明白活動的目的。
如學生動手設計表演隊列活動,我要求同學合作給18個學生設計表演隊列,并寫出算式表示表示表演的總人數是18人。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得很有規律,算式很容易寫出來,而有的學生設計沒有規律,面對種種情況,我應該通過學生的匯報展示,讓學生認識到設計要有規律,這樣才能寫出算式,但我沒有點明,只是讓設計有規律的學生展示了,那些設計沒有規律的學生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第二次課我注意了這個問題,達到的效果好一些,可見教師的活動小結很重要。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經歷編寫6、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后我對自己的課進行了反思。
成功之處:
1、處理好了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靈活應用的問題
就教材而言,顯得很枯燥,以前我會簡單地處理成找規律,編口訣,背口訣的機械記憶的模式,這次我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與6、7有關的話題。
2、處理好了情景創設的問題
本課開始引出小朋友喜歡的逛商店畫面,從學生直接的對圖像的興趣轉移到對數字的興趣,初識6、7的乘法口訣。
3、在本課中體現合作學習
本課在指導學生編寫口訣的時候,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方式。小組合作,編寫的口訣并讓記錄最快的同學整理下來,每個人都很投入,爭取以小組第一獲勝。在指導學生記憶口訣時,又采用了一種合作學習的方式,這種合作方式就是讓其他的學生分享別人的思維結果,請學生討論如果忘記了其中一句口訣你可以有什么辦法想出來,再請同學說說哪些口訣好記,哪些口訣不好記,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它,讓學生在說明的過程中使其他學生跟著記住了。
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要強調知識之間的聯系,本課是學習6、7的乘法口訣,在學習6、7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有了2-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將學習2-6的乘法口訣的一些學習方法遷移過來,這堂課上沒有體現出這一點來,下次教學要深入考慮。
2、這節課的設計運用了很多集體備課中老師的設想,自己創新的地方很少。雖然是善于學習了,但是也要自己嘗試改革創新。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的引領為主線,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為契機,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學數學,在學數學中用數學,在用數學中愛數學。
我的整個教學活動中都體現了趣味性:因為二年級的孩子對單純的學知識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把故事貫穿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知識,這也體現了“在快樂中學數學,學快樂的數學”這一教學理念。這樣的設計勢必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新知。
對于新知識的教學我采用了“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數學活動貫穿始終,把原始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尋求數學問題,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經歷數學再發現的過程。從而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善于思考,敢于創新,主動獲取的精神,發展他們終身學習數學的愿望和能力
口訣編寫的重點不是如何編出口訣內容是什么,而應把重點放在如何讓孩子明白3的口訣是意義感悟口訣的變化規律,加強學生學以制用的應用能力更加的重要。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學生不一定能直接提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對于學生的匯報,教師適當給予肯定的同時,要著重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如何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情境、提取信息,是本環節的關鍵。由此讓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提出數學問題,運用乘法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從觀察中感悟到:一向喜歡數學的笑笑,她看得很仔細,她看到了魚,還發現河里有四群魚,每群都有三條,于是她在想:河里一共有多少條魚?這樣,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全圖,并提出數學問題。
備課時,我考慮到學生在靜態圖中獲取信息存在難度,上課時告訴學生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然后簡單介紹這個圖的情況。你們看,這幅圖有學校、樹木、花草、小河,從學校走出三群小朋友,每群小朋友都是三個;在他們經過的草地和樹上飛來三群小鳥,每群小鳥各有5 只;他們走到河邊時看到游來四群小魚,每群有三條魚;接著又看到從遠處劃來的四條小船,每條船上有四個小朋友等等。這樣逐個呈現圖中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的幾個幾的資源。學生根據畫面輕松地互相提出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就是乘法口訣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利用生活經驗有效地理解了抽象的乘法意義。
單一的數學計算和練習不僅使學生感覺枯燥,而且不利于長期記憶。創設豐富有趣的活動情境,能化枯燥為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使學生在比賽、游戲、模擬生活情境等活動中,自覺主動地運用、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效率。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及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以及口算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課的新知識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式題.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一重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豎式計算,以及連加和連減的口算題,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法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本節課的練習除了邊講邊練外,最后安排了有層次的集中練習,并進行及時反饋,表揚用簡便寫法及結合口算算得正確的同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分桃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的口算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本節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筆算除法;本節是后續學習的基礎。
回放教學過程:情景引入后,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482,學生很易口算出結果,但對于豎式卻不能正確理解和正確計算,部分學生在嘗試用豎式計算時,有幾種寫法,而且這些錯誤在后續的幾節課的學習中,反復出現,非常頑固,很令我頭疼。
錯誤分析:少數學生對這種豎式的抽象寫法不理解,對其過程和筆算順序也不理解,更不熟悉,是一種機械的模仿。
反思教學。
(1)在教學過程中將具體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聯系起來,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教師要重視在引導學生理解算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筆算除法的順序:我們分桃子的時候,第一次先分 4籃,每個猴子得2籃,在豎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4,4個十除以2得2個十,把2寫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數2去乘2個十,積是4個十,寫在48的十位的下面,4-4=0表示十位上的數已經分完。再分8個,在豎式中8要落下來繼續除, 8除以2得4,每個猴子分到4個,在商的個位上寫4,再用除數2去乘4,積是8,表示從被除數里又分掉的數,寫在落下來的被除數8的下面,8減8得0表示全部分完。
(2)在學生解決問題,掌握算法之后,引導他們進行歸納、比較、置疑,能夠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同時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用豎式計算時,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還有余數,就要把這個余數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計算。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及時歸納:筆算時,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這里可以用學生喜歡的小歌訣讓學生記住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法則:筆算除法從高位起,除數一位商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每次只能除一位、除數當姐余當妹。并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補充下面的歌訣內容:一位不夠看兩位。不夠商1,0占位。
(3)反復練習,放慢進度。按教材編者的意圖,以上內容在一節課內完成,而我認為本內容適合兩課時完成,可以這樣劃分內容和目標,第一節課只研究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寫法、每一步的意義及過程,以及除法豎式計算與加、減、乘法豎式計算順序的區別。第二課時再研究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三位數,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在豎式計算中第一次商后,十位上還有余數的處理方法,并進一步讓學生熟悉筆算除法的順序和過程。
(4)課前要復習運用乘法口訣口算除法、表內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及每一步的意義,這些都是本節課的學習基礎,對理解本節課豎式計算有幫助。如課前讓學生用豎式計算92 185,讓學生回答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15 這個15怎么來的?表示什么?
這個3怎么來的?表示什么?
(5)這節課在注重算法優化的同時,算法的多樣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注重引導學生探究,但課堂40分鐘又顯得少,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多,如何解決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在這節加法中有一部分是讓孩子自學的內容,發現孩子們根本就不會自學,看書的時候不知道看什么,看見有空的地方就往上寫,不懂得觀察,不懂得提問,不會提問,也發現不了問題。
在以后的數學課上就要鍛煉學生的看書能力,先教孩子們怎樣看書,看什么,從哪看,不懂的地方就要提問。鍛煉孩子提問題的能力,只有會提問題才有創新才有發展。還要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有的孩子會計算,并且計算的非常的準確,但是當你讓他說的時候他就不知道怎樣表達,在以后的課堂中多讓孩子用語言表達怎樣去做,這樣還有助于讓孩子理解算理。
在進位加法的時候發現孩子有不進位的情況,還有少部分同學各位出現0的時候不知道該怎樣寫,在做題的時候要提醒孩子認真仔細。做完題后進行檢查。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01-05
小學數學上冊教學反思范文10-20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關于小學數學上冊期中的教學反思12-11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02
初中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12-12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21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21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4-18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