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通用2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大家知道事跡材料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
xx縣xx鎮永寧村有這樣一位婦女,在鄉鄰眼里她是兢兢業業做事、踏踏實實做人的好鄰居;在家人眼里她是孝敬老人、關愛長姐的好兒媳、好弟媳;在社會生活中她是平易近人、熱心幫助他人的好公民。多年來她憑借著自己滿腔的熱情和樂于助人的秉性,勤懇操持家務,孝敬關愛親人,支持丈夫工作,精心養育子女,向人們展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孝老愛親的崇高美德。
孝敬老人,用行動詮釋孝道
小徐與丈夫小張1991年結婚成家,現家有五口人,公公婆婆都是耄耋老人,丈夫在xx農中工作,兒子上初中。原本和睦的家庭,因為婆婆的癱瘓發生了變化,2017年,久病纏身的婆婆突然全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要在床上,小徐為了能讓丈夫安心的工作,她將自己心愛的事業、經營多年的清河大酒樓關閉,并對丈夫說“你安心工作,有我伺候婆婆,定會讓她有個舒適的晚年”。她每天都要為老人喂飯喂藥、洗漱更衣、倒屎倒尿,還要經常給老人翻身、擦洗。在她的精心照顧下,老人身體好了,心情也好了,逢人便說沒有這個兒媳,自己早不在了。
滿以為這樣的日子會逐漸好起來,但屋漏偏遭連陰雨,2018年冬季的一個傍晚,88歲高齡的公公突然感覺身體不適,跌倒后碰破頭顱,她趕忙找車把公公送到了xx縣第二人民醫院,樓上樓下拿藥、輸液,一直忙到半夜一點多鐘,直到公公病情穩定下來,她才打電話給在金昌辦事的'丈夫。在以后的幾天里,公公的情況越來越差,不能起身,右腿不能動,醫生也診斷不出什么原因,在公公的一再要求下,她只好將公公接回家服侍。那些日子里,家中兩位臥床的老人,對她來說真是雪上加霜,但她仍然精心照顧著老人。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不滿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老人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小徐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么難心事,她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她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為了減輕老人的心理負擔,她還有意識的為老人說些笑話,逗老人開心,鼓勵老人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她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互敬互愛,和諧維家
一直以來,家庭成員中就數三姐一家生活負擔重、沒有外來收入,三姐家的境況最不好,俗話說:親戚盼著親戚好,在這種情況下,她和丈夫商量后,把自家的二十幾畝地無償的讓給姐姐種,十幾年來沒收過一分錢的地租,而且提供種子、化肥等,在她的大力幫助下,現在三姐一家已經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雖然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她們的心沒有分開,每當家里有事的時候,她們總能聚到一起,召開家庭會,共同商量解決辦法,特別是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她們從不怠慢。她們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敬老孝老、家和萬事興的態度相處,人心換人心。多年來,姐弟之間、妯娌之間從沒有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爭吵過,正是由于她常懷著一顆孝順之心、體貼之心和關愛之心,才使她們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
樂于助人,和睦鄰里
她不但使自己的小家和睦幸福,還時刻想著鄉鄰,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她都會主動去幫忙,街坊鄰居提起她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2014年,她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承包流轉永寧村五社的1000多畝土地種植苜蓿,成立了圣木源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一家人五年的辛勤努力和不懈堅持,克服了重重困難,合作社終于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她想:“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合作社發展壯大后更應該回報社會,做到致富思源、回饋家鄉。”于是她將村上無法出去打工的村民吸納為社員,實行“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讓他們不出遠門就能打工掙錢,她的成功創業,讓更多村民學會了新型農業技術,也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
小君;女;年齡:48歲;籍貫:重慶市,一四一團十五連職工,是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自從2006年來到一四一團十五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始終如一,嚴謹求實,勤奮刻苦,兢兢業業,時時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論學習、聯系群眾和遵紀守法等各方面都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小君的家庭倡導的是“天地之間和為貴,百善之中孝為先,父母是生育我們的恩人,要知恩報恩……”提起小君家庭,認識的人都豎大拇指。
1995年,小君隨丈夫從重慶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此期間,他們到處奔波,2006年在15連承包土地參加工作,在單位她積極配合服從單位管理,扎實肯干,在生產的各個階段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曾多次受到單位領導的一致贊揚和上級部門的表彰。在單位,她是大家公認的好職工,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好兒媳。她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丈夫、兒子,與兄弟姊妹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受到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
小君家庭比較特殊,兒子小的時候由于經常感冒發燒多次打針治療,不幸藥物過量中毒造成耳聾和語言性障礙,但她并沒有放棄對兒子的治療。一直以來,她精心照顧著兒子,生活再苦再累,她都沒有放棄過希望,通過多方尋醫就診,加上多年來矢志不渝的堅持,現在兒子的病情有所好轉,雖然聽力還是很弱,但是借助助聽器就可以開口進行簡單的交流。為了兒子將來能自食其力的生活,她把兒子送到了的烏魯木齊聾啞學校上學,為了孩子的將來,她承受著和兒子的分離之苦,上學的12年間和孩子的見面次數屈指可數。但也正是因為她的堅持和深明大義,2018年她的孩子參加單招考試考入了湖南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有了上大學深造的機會。
她的`婆婆自退休以來,一直身患糖尿病和心臟病,都是她十年如一日的照顧。照顧好了兒子又要伺候婆婆,忙完了家里又要忙地里,經常忙的是筋疲力盡,當被問其累不累時,她總說“只要婆婆能健康長壽,兒子能茁壯成長,累點也值得。”多么樸實的一句話,卻流露出了作為兒女對婆婆的一份孝心;作為母親對兒子的愛心。
人們常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2013年11月,她的丈夫不幸摔斷了右胳膊肘,家里失去了一個勞動力,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她單薄的身軀上,但她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咬牙挺了過來。她的丈夫經過半年治療,胳膊肘已經愈合,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動作了。只是,有時用力過大會有所疼痛,丈夫幫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地里重活、累活都是由她一個人扛著。2018年團場改革,她分到了50畝的身份地,忙完大棚忙大田,家庭生活井井有條。2020年她種植的2座蔬菜大棚和50畝身份地喜獲豐收,小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她說現在的幸福生活她知足了。
在她的心里:婆婆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一個人做人最起碼的標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愛使得婆婆舒心愉快地生活;她用偉大的母愛使兒子茁壯健康地成長。她用自己的關愛使得丈夫享有美滿的家庭;她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養演繹著人間純真的孝德情懷。她的真情與美德值得我們贊美和學習。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3
我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4口之家,丈夫我和可愛的兒子還有年邁的婆婆,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么大張旗鼓的業績,但是我們全家80多平方米的住房可以說是整潔有序。互敬互愛,美麗源泉互敬互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也是家庭美麗幸福的源泉。我和丈夫婚后多年來,我們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經常交換工作體會,相互揚長避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雖然會遇到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像催化劑使我們的平凡的小家庭變得美麗。
我把婆婆當成自己的母親來孝敬,節假日陪老人聊聊天,講講社會發生的一些趣事。帶婆婆洗澡,給婆婆修剪指甲,婆婆的衣服從里到外的都是我給買,婆婆經常和鄰居說,“平時我自己是舍不得花這么多錢的,兒子對我好是應該的,但娶到一個好兒媳才真是不容易,兒媳平時給她自己買衣服挺舍不得的,只要一提給我買東西,沒有不愿意的時候,我心中真是感動啊!”說實話,我一直都覺得這是應該做得,鄰居的大爺大娘都夸我是孝順的兒媳婦,老公也經常自豪地說:“在外邊工作,最放心的就是家里媳婦和婆婆相處比我這個兒子還要親”。
在婆婆的影響下我們生活上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水拖地。教育孩子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我們的教育下,我的兒子衣著樸實大方,從不大手大腳,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兒子逐漸自立,假期參加社區的社會獻愛心活動。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度;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他們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支持、相互勉勵、相濡以沫。在社會、家庭生活中,也是力爭做好自己的角色,盡量完美的詮釋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親。
這些年,婆婆一直把我當成自己的閨女看待,老人在家拆洗被褥、打掃衛生、做飯等能做家務活都幫著做,我擺地攤主時,婆婆每天把飯做好,盛好飯等著我一起吃。我也一直把婆婆當成自己的母親來孝敬。我們家三代同堂,孝敬老人,夫妻共勉,兄妹關系融洽。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起走過艱難困苦的從容,是一種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態,是默默無語相伴一生的美麗。幸福不是在別人的眼里,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里。
我想構建和諧家庭的首要條件是做到心中有愛,有愛才可傾力營造家的和諧,家的溫馨,有愛才能同享甘甜雨露,同抵狂風暴雨。我想構建和諧家庭的首要條件是做到心中有愛,有愛才可傾力營造家的和諧,家每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們總能夠相互協商,共同面對。我想這都是緣于愛的支撐吧,愛是奉獻,愛是付出,愛是承諾,愛就是要讓家里的每一個成員快樂、幸福,那么我就必須盡心盡力為這個家著想,難免要做出一些犧牲,比別人多付出,來維持我們這個家的和諧。
家庭成員彼此寬容體諒、互相體貼關心是構建和諧家庭的另一重要條件,寬容體諒是構建和諧家庭的潤滑、調節劑,體貼關心是促使家庭和諧平衡的重要砝碼。心與心溝通交流,在家庭生活中處處以禮相待,以誠相待,家庭生活才會溫馨幸福,安定祥和,充滿歡聲笑語。
構建和諧家庭的最后一個條件是孝敬長輩、關愛老人。孝敬長輩是處理人際關系的第一臺階,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對待家中老人要主動關心其溫暖,時刻關心其健康,主動分擔其憂愁,充分理解其絮叨。
一個家庭的和睦不光是要對自己家人要關心、關愛,而且還要處理好鄰里關系,和鄰居們也要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都熱心幫助。我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創造美麗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時鄰居朋友生活上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也盡量給予幫助。多年來,我與鄰居和諧相處,相互間彼此尊重,也結下了很好的人緣,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平時生活中我還注意以身作則,敬老尊長。自結婚起,雙方父母離自家很近。對雙方老人我和丈夫都十分尊敬和孝順。不僅在生活上予以照顧,家中大小事也征詢他們意見,使他們覺得受尊重,在我們的言傳身教下,我的兒子禮貌懂事、健康活潑,非常為大人著想。一家人相親相愛,再大的困難和風雨都不算什么,我為有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而深感安慰。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父慈子孝、相信相愛、其樂融融,生活在這么一個幸福的家庭使我更有動力努力生活,嚴于律己,用自己的言行去帶動更多的人,建設我們和諧的大家庭,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4
小斌同志的家庭與千萬個家庭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這普通的背后,卻蘊藏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這一家人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于助人,深受同事、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愛崗敬業,工作楷模
小斌同志不論做什么事情,他都充分發揮軍人的本色,認真履行職責,處處以身作則。雷厲風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黨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近幾年,他擔任我鎮林工站站長,經常不分晝夜的奔赴在森林火災第一現場,親自指揮、加入滅火隊伍,尤其是在逢年過節,舉家團圓的時刻,林工站的工作人員絲毫不敢放松警惕,時刻準備著遭遇火情時進行緊急應對。每年夏天雨季來臨時,他還主動參與到防洪防汛工作中,遇到大暴雨,整夜巡查,排除受災隱患。正是因為他的突出表現,年度考核連續多年排名第一。這些榮譽的取得,與他愛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二、尊老愛幼,家中模范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小斌同志還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工作之余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兒子,他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他仍然堅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兒子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勤儉樸素,家中賢內助
小斌的妻子小燕同志在我鎮職工餐廳工作,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作為媳婦,她恪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常陪伴老人談心,做他們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兒子生活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兒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助”的最佳代言人。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她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把家中的事情管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為了讓丈夫做個清清白白的鄉鎮干部,不濫用權力,不迷失自己,她建立起比一般家庭更加純樸和節儉的家風,牢固地守護著自己家門。她常吹家庭廉潔風,常念家庭廉潔經,督促丈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外做到“一身正氣上班去,兩袖清風回家來”。
四、以德育人,父慈子孝
在父親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之下,小斌同志將兒子黨浩然培養出自立自強的性格,在生活上,獨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進,在事業上努力拼搏。
在小斌同志帶動和影響下,全體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共同努力,精心營造出一個洋溢著溫暖、民主、文明、科學的美好家庭。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5
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就是小汪和小梅的家。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2014年,小汪小梅家庭獲得上饒市最美家庭提名獎。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樂家園
小汪與小梅于1997年結婚,夫妻兩18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敬如賓,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婦。小汪,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講臺,至今已有25個年頭,在25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并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
在農村,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給孩子的學前教育是不系統、不專業的,而且現在有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看護和教育問題越來越嚴重。于是,深受丈夫園丁情懷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辦幼兒園的.想法。2006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她開辦了李宅鄉貝貝樂幼兒園。這些年來,靠著他們勤奮的雙手和對孩子們的滿腔愛心,幼兒園漸漸走上了正軌,眾多的留守幼兒在這里得到關愛與歡樂。
除了事業上的進步,他們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溫馨幸福。最讓小汪欣慰的是,婆媳關系這個千古難題,在他們家卻不用煩擾。18年來,他的妻子從未與公婆拌過嘴紅過臉。他的母親今年63歲,父親67歲。2008年父親患了腦溢血后,留下了后遺癥,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父親出院后,他們便把兩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小汪是個大孝子,為了使半身癱瘓的父親能盡快恢復健康,他不惜代價四處尋醫問藥。不管工作多么累,壓力多么大,他都堅持每天下班后為父親按摩手腳,幫助父親做運動。他使出渾身解數,讓父親能早日獨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小梅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兒園的事情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搶著為公公端飯送水,以盡兒媳的微薄之力。蒼天不負有心人。值得慶幸的是,在兩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關照下,小汪的父親如今已經能夠左手拿勺吃飯,拄著拐杖去遛彎了。
小汪的弟弟2000年在外打工時落下了一身病,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歲還單身一人。于是,小梅與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顧。現在他們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二、攜手創辦普惠園,熱心公益報社會
小汪經常對妻子說,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他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他們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社會捐獻愛心活動。2012年,宗儒源頭的小杰不慎燙傷,需要多次作植皮手術,醫藥費不少于八萬元。這簡直是給本來就貧窮的農村家庭一個致命打擊。小汪夫婦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四處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園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小杰渡過難關。僅第一次便為小杰募捐一萬八千多元。如今小杰已基本恢復健康,又來園里上學了。小汪兩夫妻商議,每學期都為其減免保育費,且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小杰,讓他忘記痛苦,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
三、愛國守法懂誠信,為夢匯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倆夫妻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積極執行居委會有關規定,配合居委會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他們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促進農村地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為實現大家共同的夢匯聚正能量。
在小汪看來,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只有做到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這樣才是真正的和諧幸福的家庭。小汪認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他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讓他收獲了幸福和溫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6
小張是小溪市鄉光家村下13組的一名普通村民,一直在家務農,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是村干部和村民普遍認可的好同志。其妻子小劉平時為人低調,待人和善、有禮,自結婚以來恪守妻子本分,尊老愛幼,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夫妻倆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一、辛勤勞動,帶動致富。
種植雙季稻、花生10多畝面積,在村里起帶頭致富作用,鄉、村干部吩咐的事均能按時完成,是村里、隊里的好榜樣。
二、真心待人。
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助,他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村民解決一些燃眉之急,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勤儉持家,弘揚家庭美德。
積極倡導男女平等,在村民代表會議中積極提議,并始終維護廣大婦女同志的權益,為廣大婦女同志爭取在村里的各種應有的權利。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婦
四、孝敬老人、教子有方。
家里有一位80多歲的老父親,是50年代開始在村中擔任村干部的老同志,現已退休在家,平時的生活都是小張夫婦照顧。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養成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具有獨立人格,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長的迫切要求和希望。小張夫婦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教育和感化自己的子女,雖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們竭盡全力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全面發展。他們有兩子一女,從小要求嚴格,并教他們待人處事的道理。子女均待人有禮貌,性格溫和,從不在村里和人吵架鬧事,成年后,在外學習開車技術等,掙錢貼補家用。去年上半年全家買了輛代步車。
五、妻子生病照顧細致周到。
小張妻子小劉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被查出有嚴重風濕病,一直在邵陽進行治療,但效果不是和理想,手腳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小張不離不棄,一直細致照顧,在醫院時陪床照顧,在家也伺候的很周到。今年年初,小張一家轉院去長沙治療小劉的風濕病,目前情況得到了一些控制,但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需要堅持。從去年到今年,治療費用已經超過5萬元,今后還需要更多。小張一句話沒說,取出全部積蓄,另外,子女均拿出錢補貼母親的住院費和治療費。女兒雖已嫁出,但經常回娘家伺候母親,幫助照顧年邁的爺爺,并經常開導母親小劉,增強她戰勝病魔的信心。
綜上所述,小張家庭事跡典型,各方面表現突出,特評他們家庭為“最美家庭”,同時也愿天下所有家庭都能成為最美家庭,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麗。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7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的發展基石。受家中老一輩傳下來的家風當中,一直銘記不忘——尊老愛幼,言傳身教。下面,我就說說我的家庭當中的一些事情。
我的愛人,今年41歲。是一名極其普通的工廠職工,工作當中盡職盡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茍,是大家公認的好職工。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女兒,好媳婦,好兒媳,好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與兄弟姐妹鄰里之間和睦相處。19年來如一日,用愛呵護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用真心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庭。
結婚至今,一直和母親一起生活,同吃一鍋飯,大多數人都認為婆媳關系是天底下最難交往的,而她和母親的感情如同自己的親生父母,母親一直視她如己出,沒把她當做兒媳看待,有些話寧愿說給她聽也不愿告訴自己的女兒。剛結婚那時,工資低,她舍不得給自己買時髦的衣服,總惦記著先給幾位老人添新衣服或是買水果,副食之類的東西讓老人先嘗嘗,這一習慣一直堅持著。
作為一位母親,她深知知識和做人的重要性,因為每個人都有老了的時候,只有我們為下一代兒女樹立好尊老愛幼的標尺,讓他們從小在愛的`氛圍中國接受熏陶,才能讓他們明白愛心、孝心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責任和品質。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從不放松對兒女的教育。她時常教育兒女學習要踏踏實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人要誠實,做事要有誠信,并在很多方面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今年17歲的女兒和8歲的兒子十分尊重奶奶。
尊老愛幼、言傳身教成了這個家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她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筑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可她卻在平凡中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她尊老愛幼、積極樂觀、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8
小芳,現年55歲,是xx苑中園業主委員會主任,全家7口人。結婚30多年來,她在家中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關心照顧一家老小,盡著為人兒媳、為人妻、為人母的本分,婆媳關系融洽,受到全家老小和鄰里的一致好評。
1982年與丈夫結婚,新婚第一天就早早起來為婆婆全家做早飯,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平日里,她和丈夫互敬互愛,對丈夫生活上體貼,工作上支持,視公婆如親生父母,視兒媳如親閨女。15年前公公因腦溢血導致偏癱,生活不能自理,她與婆婆一同挑起了照料公公生活起居的重擔,為了減輕婆婆的負擔,家里的一切家務都由她承擔,為全家老小洗衣服、做飯,經常背公公去樓下曬太陽,細致入微的精心照料減輕了公公的病痛。婆婆患有高血壓及慢性腸炎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日趨加重,生活幾乎不能自理,照顧公公重擔全部壓在她的肩上。2004年公公的高血壓病突然加重,成了老年癡呆,大小便失禁,她不嫌臟不怕累,端屎接尿,洗衣喂飯,翻身子,換被褥,幫公公理發、洗臉、擦身、喂藥、喂水、喂飯,始終讓老人的家里保持著潔凈舒適,讓老人安享晚年。
2008年公公去世后,婆婆的病情加重,幾乎每年都要住一兩次醫院,婆婆每次住院恢復期間,她都盡心照顧婆婆的起居飲食,在家里,一直由她親自給老人端水端飯、洗頭洗腳、洗澡、換洗衣服,日復一日,從未間斷過。在照料婆婆的'同時,還要工作并承擔家里的全部家務。她的兩個兒子,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在家尊敬爺爺奶奶,主動做家務,在外面也與人為善、樂于助人,大兒子成家后,她和媳婦關系相處融洽,詮釋了“家和萬事興”的真諦,受到鄰里們的好評。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9
小齊,女,現年50歲,中共黨員,全家5口人,現任xx社區兆祺園黨支部書記,負責社區民政工作。
在她的家庭成員中,父母公婆均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他們年老體弱,身患各種慢性病,既沒有勞動能力,又沒有任何生活來源,雖然父母、公婆有自己的房子,但為了方便照顧,小齊和老公總是把父母和公婆輪流接到自己家中來照顧。2012年,小齊80歲的老父親因患腦梗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但小齊和老公從來沒有怨言,從不對老人發脾氣,而是默默地給老人換衣服,幫他洗臉、梳頭、擦背、剪指甲、洗弄臟的衣褲,主動挑起了贍養四位老人的重擔。
在工作中她心系困難群眾,熱心助人,從無半點怨言。雖然她家也不富裕,但只要親朋好友、鄰居有事說一聲,她盡其所能都要幫助別人。多年來,她主動定期到轄區孤寡老人家中幫助干活,陪著聊天,有時還請人幫忙給轄區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理發。貧困家庭學生沒錢買文具,她幫孩子們買;孩子天冷衣物不夠時,便把自己家孩子的衣物送給她們。有一次,她的鄰居吳某身患重病,承擔不起醫藥費,她毅然拿出了自己準備帶女兒看病的.錢,幫助吳某渡過難關。居住在同一單元里的兩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較困難,小齊夫妻倆不僅經常上門問寒問暖,照顧老人的生活,逢年過節還為老人送去蔬菜、水果,讓他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濃濃的真情。
小齊一家幾十年如一日,夫妻恩愛、孝敬老人、關懷子女、熱心助人,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點點滴滴的真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贏得了周圍人們的贊譽。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0
小英今年53歲,是一名退休工人,家住xx區平等巷7號樓,全家5口人。左鄰右舍都說她是一個心底寬厚、待人熱情、孝順老人的好媳婦。
雖然丈夫家兄弟姐妹好幾個,但因為她是家中的大兒媳婦,自6年前婆婆失語癱瘓坐上輪椅后,他們夫妻倆就主動搬過去與公公婆婆同住,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6年間她每天重復著這些事情:給婆婆做飯、梳理頭發、洗衣、洗澡、喂飯、擦尿端屎,洗尿布、拆洗被褥衣物,倒便盆等等。做這些事時,她總是一口一聲“媽”,親熱地叫著老人,從不怕老人臟、不嫌老人煩,耐心細致地照料著婆婆,天氣好的時候,她就把婆婆推到外面曬太陽、散心。每次做飯,她總是想辦法做出有營養又適合高血壓患者吃的飯菜,婆婆的'口味在家里永遠排在第一位。婆婆有時因為生病心情煩躁,時常會發脾氣,甚至有時會打她罵她,但她總是委屈自己,忍讓老人。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身上沒有任何異味,穿戴干凈,精神很好,病情也逐漸減輕了許多,也深深的依賴上了小英,每次出門買菜,小英都把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趕著去,趕著回,生怕婆婆看不到她會著急,就連兒媳生完孩子做月子,她也沒能照顧上一天。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小英的婆婆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要盡孝心并不難,難的是數年如一日的孝敬,在她的感染下,小英的兒女們也都懂事孝順,他們都說要以媽媽為榜樣,讓孝老愛親的好家風在自己家里代代相傳。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1
小斌,男,現年41歲,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現任xx川東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川東片區)鄰水收費站站長。
小斌的家庭是一個三世同堂的四口之家,雖然只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夫妻恩愛、尊老愛幼、家庭和諧、鄰里和睦,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全家人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創建和諧社會盡心盡力,獲得了川東片區公司領導和廣大員工的普遍稱贊。
愛崗敬業樂于奉獻
小斌是一名有著17年黨員的老黨員,多年來,小斌同志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嚴以律己,不計得失,帶領收費站基層員工一心從公司利益出發,努力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做到了讓領導放心,讓員工滿意。
2003年3月,小斌同志支持公司改革,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第一位競聘上崗的收費站站長,雖然經過了幾屆領導班子,但他從來沒有因為換領導而耽誤工作、推卸責任,反而把收費管理工作看成自己的事業,帶領收費站員工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開展工作,以收好費,服好務為追求目標,以服務廣大司乘為宗旨。隨著經濟的發展,高速公路的車流量越來越大,保證車輛快速通過收費站就成為收費站最迫切的一項工作,特別是節假日,加班加點現場保暢服務已經成為收費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小斌作為收費站負責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加班加點不計報酬也無怨言。他堅持了自己的基本原則,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在他的帶動下,收費站的各項目標任務都完成得很好,多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全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收費站受到上級部門和同行們的一致好評,多次獲得上級的表彰和獎勵。其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優秀共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個人”,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黨員的本色,領導和同事們都親切的稱他“伍共”。
關愛家人家庭和睦
小斌作為基層管理者,事情多,任務重,家庭管理的重擔幾乎全部壓在了妻子小清的肩上。但她從無怨言,默默地支持著丈夫的事業,承擔著教育兒子的責任。平時兩口子生活上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幫互學,共同進步。他們結婚十多年來,家里總是充滿著和諧的氣氛,笑聲不斷,得到街坊鄰里的羨慕和贊揚。
“學會理解和包容,要懂得感恩,進行換位思考,每一個人都不容易。”這是妻子小清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在他們結婚的十七年中,婆媳、夫婦之間,始終注意尊重對方,做到相互理解。自古以來,婆媳之間免不了有些摩擦,但是作為兒媳的小清同志,能夠用她那顆熱愛家庭、關愛家人,希望老人健康、兒子健康向上的善良之心,真誠對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使這個家庭成為人們羨慕的和諧家庭。
小斌的母親不到50歲就失去了丈夫,一直沒有再婚,獨自一人將四個孩子拉址大,直至成家,個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她以自己的善良和執著撐起了這個家,不但得到親朋好友及社會的認可,也贏得了晚輩們的尊敬和孝心。
妻子小清是在農村長大的,中專畢業參加工作10年后,遇單位集體改制,員工全體下崗買斷工齡自謀職業,她沒有氣餒,以自己的能力去追尋自己的夢,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環境下,她與丈夫一起借款圓了自己的房子夢,現在已還清借款。
因丈夫工作忙,妻子在家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她在家做飯總是計算著時間,爭取在孩子回家后馬上吃上很香的飯菜,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他們全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生活有滋有樂。她帶著一顆善解人意的心,以她吃苦耐勞的精神,熱愛家庭的本能,把這個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條,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十七年間,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寬容善良之心,維護和建造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作為媳婦、妻子、母親的小清同志,在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以她那直爽的性格和愛家的責任心,尊老愛幼,真誠相待,維護著家庭的幸福美滿。
言傳身教育子有方
小清同志在家庭中,是孝順的兒媳,勤儉持家的愛妻和成功的母親。這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家庭——婆婆安享幸福、夫妻恩愛和諧、兒子成績優秀。由于丈夫工作忙,妻子承擔起了家庭管理的大部分事務。她不僅注重兒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兒子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時時關心兒子沿著正道走,勉勵兒子勤奮刻苦學習,禮貌待人,并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關心兒子的成長狀況。小斌深知妻子的辛苦,有點空閑時間他也顧不上休息,總想著幫妻子做點事情。他們夫妻間相互信任,互相關愛,形成了一個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日常生活中,夫妻倆和睦相處,雙方享有平等的家庭經濟支配權,互相促進,共同營造和諧家庭。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的兒子在這個和諧氣氛十分濃厚的家庭熏陶下,從小就非常懂禮貌,尊重長輩,遵紀守法,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家里是好兒子、好孫子。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不但得到長輩們的贊揚,鄰里間的好評,在學校里年年獲得學校的表彰和獎勵。作為兒子,他把長輩的優秀品質,當做鞭策自己成長的動力,努力學習,不甘落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廣安友誼中學,現在讀高一。他的成長映射出一個文明、和諧、向上的家庭帶給他的無盡精神食糧。這些都和夫妻倆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平時的言傳身教分不開。
尊老愛幼共建和諧
在這個家庭里,年邁的母親身體狀況隨著年齡漸老逐年走下坡。2009年,母親因腦出血住院治療兩周,這就需要兒子和媳婦的精心陪護。小斌在收費站工作,他的工作本來就忙,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因為工作繁忙而推卸照顧老人的責任。出院后,做為獨子的小斌將母親接到家里休養,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都要有人幫忙才能解決,在兒子和媳婦的精心照料下,母親恢復很快,半年后基本上生活能自理了。但因年老體弱,母親的病也越來越多,治療腦血栓、心臟病、胃病的藥一直未斷過,2012年又因病住院一次,看到母親的身體狀況,夫妻倆商量后決定,妻子暫不出去工作,專門在家照顧母親,每天做可口的飯菜給母親吃,為老人洗衣、洗澡,天氣暖和了經常帶母親出去走動,節假日、生日為母親添置衣物等,把老人伺候的非常周到。她經常和老人嘮家常,給老人講故事、說笑話。老人跟每位到家的人都夸兒媳好,是兒媳讓她活的開心,舒心。
在尊老愛幼方面,夫妻倆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作為一個家庭中的媳婦要起到中樞神經的.作用,既能調動起丈夫和兒子愛家的積極性,又要時刻體現自己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好作風。媳婦尊重婆婆,孝敬老人是給下一代做榜樣,這是一種無聲的動力和命令,也是凝聚一個家庭全部力量的源泉。二是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真誠相對,相親、相敬、相互關愛,家庭瑣事不能斤斤計較,人人都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來面對家人、鄰里、同志、同事、親戚、朋友。
熱心公益回報社會
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這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為社會捐獻愛心活動。多年來,在印度海嘯、汶川地震、甘肅地震、冰雪災害、雅安地震等一系列捐助活動中,這個家庭的成員共為社會無償捐贈錢物達數千元。特別是小斌,還參加了廣安市義工聯合會的助學小組,長期資助貧困兒童,并定期走訪資助對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
團結鄰里互幫互助
小斌倆夫妻是助人為樂的人,鄰里關系也非常的好,深得鄰里的信任和尊重。他們經常幫助樓內的鄰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曾經有一對姓孫的年輕夫妻,因長期在外工作,把父母接到城里居住,走時專門托付給小斌夫妻倆代為照顧一下其父母。有一次,樓道一鄰居家里漏水,滲到了樓下,而他們家里又沒人,小斌倆夫妻千方百計想辦法,打了很多個電話,終于找到了鄰居迅速開了門,一同幫忙拖地排水,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并通過溝通協調,化解了因為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有人說,你為鄰居何必那么辛苦了呢,他們卻有自己的說法: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都是街坊鄰居住著,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互相理解就過去了。普通的人,樸實的話,可這里面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十七年來,小斌夫妻倆,相敬、相愛,他們是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的家庭也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這個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顆平凡的愛心,他們互幫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攜手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2
小李,今年45歲,是xx村婦代會主任,她的家庭是一個三世同堂的六口之家。結婚二十多年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年過古稀的公公婆婆身體健康,通情達理,一家人互敬互愛,幸福溫馨。
2005年,她的婆婆因患高血壓左眼失明,右眼視力模糊,小李一邊干村上的工作,一邊照料著還不到一歲的小女兒,同時又挑起了照顧婆婆的重任。她不僅沒有對生病的婆婆產生厭煩之心,反而對病中堅強的婆婆多了幾分敬重和愛憐之心,每天給婆婆端水送藥,洗衣做飯,在無微不至的精心照料下,她的婆婆的右眼恢復了以前的視力。在和公婆共同生活的這些年,每逢母親節或重陽節,她都要精心為自己的媽媽或婆婆挑選幾件合適的衣物等送給她們。她的真誠和愛心,也同樣言傳身教給了自己的.女兒,使年少的女兒有了一顆善良和感恩的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她和丈夫不僅在生活上關心二位老人,還開車拉老人一起去足浴、按摩、洗桑拿,還時常利用節假日,陪同老人和孩子一起出去聚餐游樂,使兩位老人盡量過的更加開心,更加快樂;在平日里,一日三餐她都盡量調劑的讓老人吃的更舒心更營養,也時常為喜歡秦腔的公公婆婆買來戲曲光盤讓他們排解寂寞。為了滿足公公婆婆多年來做飛機的夙愿,她支持丈夫兄弟姊妹陪公公婆婆乘坐飛機去了云南、北京旅游。
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的那顆真心,善心,孝心和感恩的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3
小楊,男,38歲,2006年與妻子結婚,他的家庭是小區里少有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小楊的奶奶已經80多歲了,是一位退休多年的企業職工,雖然文化程度低,但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很有原則。奶奶自強自立的性格,對家里人無私付出以及樂于助人、記得感恩的人生態度,深深的影響著一家人。小楊的父母也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老實人,在家中,對老人十分孝敬體貼。2年前,奶奶查出有高血壓,大夫說不能吃肥肉,盡量少吃鹽,飯菜要清淡,為此小楊的父親總是叮囑母親,炒菜的時候盡量少放鹽,雖然飯菜并不合家人的口味,但為了奶奶的健康,全家人也欣然接受了。
小楊和愛人自2006年結婚,做些小本生意,雖然掙不了大錢,但生活得平平順順,夫妻之間也偶爾拌嘴吵架,但很快也會過去,在他們看來那不過是生活中的小插曲。2007年,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降生給原本幸福的家又增添了不少歡聲笑語,夫妻二人在做好自己的`小生意的同時,悉心照顧家中的老人,當父母、奶奶有什么要求時,都盡量滿足;節假日,老人生日時,總是給老人添件衣物,準備驚喜,在夫妻二人的言傳身教下,孩子也懂事貼心。
在這個普通而平凡的家庭中,大家相互關愛,坦誠相待,用看似簡單而平凡的點滴為家庭傾情奉獻著,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4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度;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提起小楊,認識他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他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小楊同志,籍貫鶴山市古勞鎮新星村洛社一隊,中國共產黨黨員,鶴山市政協委員、鶴山市總商會會員、古勞鎮商會副會長、鶴山市三峽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妻子小葉,與丈夫共同經營三峽鞋材有限公司。育有二個兒子,一個就讀于鶴山市第一中學,一個出國留學,成績優異。他們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一、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小楊夫婦家庭多年來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于助人,是鎮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生活當中,每當發生摩擦時,他們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妻子既是事業的好幫手,又是家庭主婦,把家庭照顧的細致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贊揚。夫婦兩人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每年特定時候,小楊夫婦就會帶著孩子一起來到敬老院,探望老人,跟老人閑談家常,送上禮品和慰問金,讓孩子們在為老人家送溫暖、獻愛心的過程中,傳承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他們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樂。在這個家庭里,雖然他們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大家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風。
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助。他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鄰居解決一些燃眉之急,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同舟共濟,事業有成
小楊夫婦是鶴山市知名的鞋材企業家。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小楊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干事業,1993年他通過市場調查后,決定"下海"從商,設廠加工鞋材,一邊經營鞋材,一邊照顧家庭。小葉擔心丈夫一個人太勞累,也堅持要求去廠幫忙,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雙方老人,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由于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鞋材加工很快打開了銷路,一年純利潤可觀,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長,生活質量得到了提升,夫妻倆成為了該村的致富帶頭人。2000年,夫婦找準時機,拓展業務,轉換經營項目,擴大規模,成立鶴山市三峽鞋材有限公司,又取得了成功,家庭收入再上一層樓,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
三、勤儉持家,崇尚環保
他們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他們時常教導兒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盡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里或辦公室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并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熱心公益,助人為樂
致富不忘飲水思源,小楊夫婦非常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作為鶴山市政協委員、古勞商會副會長,小楊多方面溝通鎮屬企業老板,宣傳鎮委、鎮政府的政策法規,在依法納稅、做好社會公益事業及協助鎮中小型企業招收員工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多年來,小楊積極支持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解決工業區廠區道路硬底化。07年上半年他搬遷新廠房時,自己拿出3萬多元將廠房前的道路硬底化,并營造好綠化、美化環境,為過往車輛和行人提供了方便。07年中秋節,小楊夫婦偕同廠辦公室人員來到鎮慈善敬老院慰問,給老人們送上慰問金和慰問品,并花費1萬多元為該院完善辦公設備。四川汶川地震,小楊慷慨捐出1萬元善款,同時積極發動員工獻愛心,捐款4000元。多年來,夫婦熱心家鄉建設,共捐款18萬多元用于學校建設、修橋筑路、興建文化室和龍舟賽事等。
牽手相伴二十個春夏秋冬,小楊夫婦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小楊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5
小馮,現為玉樓村委會計生員,與玉樓村的小陳結婚后生了兩個小孩,家中上有80歲的老父母,下有兩個上小學的小孩,全家一共六口人一起生活。除了做好村委會的計生工作,小馮還和丈夫在家中經營小賣店,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有一次公公因高血壓帶肺部感染在海南省醫院住了差不多一個月,期間丈夫負責在醫院照顧公公,家庭重擔便全落在小馮身上,在家她要照顧兩個孩子和年老的婆婆,又要看店,把家里的事務做好的.同時也要兼顧村委會的計生工作,即便如此,她也不讓丈夫操心家里的事情,讓丈夫安心照顧公公直到病愈出院。公公婆婆年老有不愛干凈的毛病,為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小馮苦口婆心勸父母勤洗澡換衣服,還專程買了部手機給他們用。夏天時,小馮特地買了風扇為公公婆婆納涼;冬天時,小馮就帶公公婆婆出來曬太陽,為公公婆婆添衣加被。小馮在日常生活起居上也十分注重對公公婆婆的關心愛護,噓寒問暖,陪伴談心。一片孝心誠可貴,身體力行更難得。問起小馮照顧公公婆婆有沒有感覺到厭煩和累過,她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做什么也都是應該的。”沒有抱怨自己多么辛苦的照顧家人,也沒有炫耀多年的付出,小馮就是這樣普通的一個媳婦。每當談及妻子在家里辛苦的付出,小陳總會憨笑著看著妻子,無奈的搖搖頭說:“這么多年苦了她了,也沒讓過上什么好日子,盡是照顧我們這一大家子人了”。
他們是眾多家庭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家人,卻也是眾多家庭中不同于其他家庭的一戶。一家人都是玉樓村的普通農民,一樣上有老下有小,一樣靠種地為生,問起小陳和媳婦小馮,鄰居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夫妻倆不僅維持著一個家庭的和諧,教養子女走上正途,贍養老人安享晚年,夫妻關系也是和睦。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6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唐代詩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千古名句。
小烏,女,蒙古族,現年33歲,烏審旗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執法隊員。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茍,是大家公認的好職工,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女兒,好媳婦,好孫媳,好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與兄弟姊妹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十年來如一日,用愛心呵護每一個家庭成員,用真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庭。
她20xx年與丈夫胡日查結婚,丈夫沒有固定的工作,干一些臨時工收入甚微,自己又是地方聘用人員,工資才1000元,到20xx年才漲到3500元左右,結婚以后生了兩個男孩,生活的開支越來越多,她沒有灰心,堅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用微薄的收入維持著一大家的基本生活開支。她的爸爸有糖尿病,媽媽有高血壓,經常需要人來照顧,有時還需住院治療。雖然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但對老人的照顧她是最多的,只要兩個老人一有病,她就過去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照看液體,買藥陪床。特別一提的是她的丈夫胡日查從小被外婆斯仁那米德撫養長大,現在外婆就一個人,平時和小烏一家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外婆有高血壓和風濕性關節炎,行動不便,常年吃藥,又沒有收入,這一切開支只有小烏一家人提供。她對外婆特別好,默默地承擔起了這份盡孝的責任。
兩個孩子的出生,讓小烏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開支更大了,生活更忙了。她既要去工作,又要精心照顧外婆,還要給丈夫洗衣做飯,更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小孩。但是,她沒有被生活負擔嚇到,也沒有被繁忙的勞動壓倒。
工作生活中,她總是開開心心,樂樂呵呵的與同事和鄰居相處閑聊。有一次,同事為償還5000元信用卡,四處借不到錢煩惱的時候,她主動找到同事問清了情況后,及時借給同事5000元,幫同事渡過難關。還有一次,鄰居的一個小孩發高燒,小孩的爸爸不在家,媽媽又是一個殘疾人行動不方便。她得知這個情況二話沒說,就把孩子領到醫院治療,等小孩高燒退了才把孩子領回去,雖后兩天又領上孩子去醫院復查2次,等孩子徹底康復以后她才放了心。這樣的好事,她做的還很多很多,在單位和鄰里樹立了很好的口碑。
作為一位母親,她深知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為給下一代樹好尊老、愛老的標尺,讓他們從小在愛的氛圍中接受熏陶。即使再忙再累,也從不放松對兒子的教育,她時常教育兒子學習要踏踏實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事要誠實。
她用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筑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可她卻在平凡中用實際行動展示了自己孝老愛親,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7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花石峽鎮吉日邁村,提起村民小卓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兩位老人,還有一雙兒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擁護和遵守村規民約。小卓一家一直積極執行村委會有關規定,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村委會完成村里的各項工作目標。在村硬化道路期間,因工作需要需占用其部分土地,全家人二話不說,主動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清理整治工作,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使村委會硬化道路工作順利完成;小卓一家堅決抵制賭博、打架斗毆、聚眾鬧事等行為,勇于同歪風邪氣做斗爭,宣傳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小卓還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空余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兒子,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他仍然堅持抽空陪伴他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兒女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積極幫助、團結鄰里。不管誰家有困難,小卓一家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2017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小保因車禍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里的頂梁柱,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后,小卓一家人立即趕去幫忙解決問題,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錢物,這種做法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不只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小卓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兒,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受到群眾的好評。
牽手相伴幾十個春夏秋冬,小卓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小卓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8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最美家庭一定有最動人的風景、最優良的家風,小王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奮斗、嚴謹、孝老是小王家庭的關鍵詞。
一、奮斗。戶主小王1990年進入綜合執法局工作,時任中隊長,任職期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受到領導的器重和同事的贊譽,由于工作成績突出還連續多年榮獲"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妻子小張1988年參加工作,就職于石化供銷公司,1991年因公司效益不好而下崗,她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積極地自主創業,在1991年至1995年之間的五年當中,她先后開過自行車專賣店,做過酒代理,開過電話亭,還跑過出租,她勤奮自強的事跡影響著她身邊的很多人,她的丈夫小王和兒子小思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她,做她堅強的后盾,在1995年她開辦了物業公司,2005年至今在美景嘉園經營恒中物業公司,任總經理和法人代表,公司自成立以來,經營有方,管理嚴謹,受到廣大業主的一致好評。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兒子小思也十分勤勉上進,大學畢業后在華龍區綜合執法局工作,并任優勝教育顧問,表現出杰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才能。
二、嚴謹。作為父母,小王夫婦真正的做到了嚴謹治家,他們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和睦關系,對獨子小思的教育也是盡心盡力,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小思從小便聰慧懂事,勤奮好學,大學期間利用寒暑假時間在外面勤工儉學,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畢業后進入華龍區綜合執法局工作,還在一家私人的教育機構優勝教育任教育顧問,表現出了非凡的教育和管理才能。
三、孝老。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小王和小張婚后將老人接來同住,悉心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二十多年間,無論工作再忙,都會趕回家為老人做可口營養的飯菜,老人們在他們的照顧下雖已八十多歲的高齡,但是精神矍鑠,身體康健,逢人就夸兒子媳婦孝順懂事,孫子小思對老人也是關愛有加,每次回來都給老人噓寒問暖,給他們添置新衣和需要的.東西。
幸福是什么?腰纏萬貫不一定幸福,位高權重也不一定幸福,小王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尊老的一顆孝心,創業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地奉獻和付出,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和諧。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19
在南譙區大柳鎮曲亭村,有這樣一戶人家,只要當地人一提及,無不知曉,他們就是小陳老師一家。多年來該家庭,能夠認真執行國家政策,全家和睦溫馨,尊老愛幼,與鄰里團結融洽,真正以“平等、禮貌、和睦、穩定”的形象,弘揚家庭美德,帶動周邊家庭共同建立和美環境。
一、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在他的家庭成員中,有三位是年過八旬的老人,他們年老體弱個個患有慢性病,完全喪失了勞動潛質,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方便照顧,陳老師把自己的父母和岳母接到自己家中,不但從生活上關心老人,給老人買衣服和禮物,更從精神上關心他們,一有時刻就陪陪他們散步、聊天。在老人生病期間,他們夫妻倆悉心照料,盡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讓老人感受快樂。
小陳老師的父親其實是他的繼父,今年已有84的高齡,患有肺心病,常年吃藥,只要天氣一變冷,吃藥就不行了,需要打吊針輸液治療,年年如此,村衛生院治不好,就來到滁州二院。年老的父親看到58歲陳老師為他治療花去了超多的工資,為了支撐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而忙于生計時,竟然主動放下治療,不愿意去滁州治療。每當這個時候,陳老師總是耐心勸導她。就在2014年的3月份,他父親的病又加重了,在村衛生院看了十幾天也不見好轉,可父親怎樣也不愿意去滁城治療。這時陳老師從親友借了600多元,強行將老人扶上車送到滁州二院,經過治療病情此刻大有好轉。看到老人又一次從死神那里回來,陳老師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陳老師的母親今年84歲,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平時直不起腰,同時她還患有嚴重的老年病,苦不堪言。陳老師平時到滁州第一件事就是到藥房買一些筋骨方面和抗風濕的藥。
他的岳母也有80多歲了,患有老年癡呆癥,生活不能自理,睡覺時不知道脫衣、脫鞋,起床時不會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但陳老師從來沒有怨言,從不對老人發脾氣,而是默默地給老人換衣服,幫他洗臉、梳頭、擦背、剪指甲、洗弄臟的衣褲。鄰居們都說這個女婿比兒子還要親啊。
陳老師的老伴看到他在家庭、學校、農田來回奔波這么辛苦,每每暗自流下眼淚,同時也為能嫁給這樣一個孝順父母、吃苦耐勞的好老師而感到自豪。此刻陳老師夫妻倆主動挑起了贍養三位老人的重擔,對待老人他們始終毫無怨言。
二、呵護子女,不離不棄
為了培養子女成長,他們夫妻倆重視對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陳老師不僅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潛質,時時教育子女沿著正道走,鼓勵子女刻苦學習。
陳老師有個女兒,十幾年前就出嫁了。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到了婆家勤勞能干、孝順父母,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但是天有不測風云,陳老師的女婿因病治療無效,丟下了他的女兒和他的小外孫。母子二人艱難度日,由于生活的壓力,去年他的女兒患上了抑郁癥,對生活喪失了信心,幾次自殺未遂。陳老師夫妻倆心如刀絞,他含著眼淚把女兒接回家,他看著三位年邁的父母、看著女兒憂郁的眼神、聽著小外孫口口聲聲“父親、母親”稚嫩的話語,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痛楚,抱著小外孫嚎啕大哭起來。是的,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悲哀時。應對困難,陳老師沒有倒下,沒有選取放下,而是以樂觀的態度去用心應對。從此以后,他便利用雙休日四處奔波,尋醫問藥,尋找偏方。大柳鎮府聽說陳老師家的不幸遭遇后,也用心伸出援助之手,陳老師把政府送的糧食、油送給女兒看,并告訴她有黨和政府的幫忙、有父母的關心,日子必須會好起來的。他期望女兒鼓起勇氣,用心應對生活,把孩子培養長大,回報那些幫忙過他們的`人,也算的上對得起孩子的父親了。在陳老師夫妻倆的關心愛護下,他女兒的病情已經穩定了,情緒也好多了,3月底,陳老師用剛到的工資加上省吃儉用的零用錢湊了2000元錢,帶女兒又去鞏固治療了,堅信在社會各界的幫忙下,陳老師的女兒必須會好起來的。
三、扎根山區教育,任勞任怨
陳老師家住在曲亭村朱咀村民組,位于皇甫山腳下,地處偏僻,當地人戲稱是南譙區的大西北。陳老師任教于曲亭村校,是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他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山區,從未有過怨言。他是曲亭小學的骨干教師,多年所帶班級在南譙區教育局組織期末檢測時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多次榮獲“先進個人”“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在工作中他不甘落后,敬業愛崗,深得大家的好評。
他雖然自己生活不富裕,但對學生視如自己的孩子,有家庭貧困的學生,他主動資助,直到小學畢業。陳老師身處在教學第一線,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成才、成人。無論家里多忙、多累,始終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用心鉆研業務,探索教學新方法,發奮提高教學質量。辛勤的耕耘就有滿意的收獲,多年來,他深受學生喜愛,所任班級各項成績均名列大柳鎮前茅。
雖然陳老師家的狀況特殊,但他從不把工作中的壓力帶回家,也從不把生活中的煩惱帶進課堂,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學生。他的堅強,他的執著,他的孝順,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
四、勤儉持家,鄰里和睦
在處理家庭的重大事項時,夫妻倆平等對待,互相溝通,共同商議決定,只要是合理的推薦,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情緒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經費,從不鋪張浪費。夫妻倆應對困難,應對挫折,二人攜手相伴,從沒紅過一次臉,從沒斗過一次嘴,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沒有不羨慕她們這對夫妻的。
雖然自己很忙,家庭不富裕,但只要親朋好友、鄰居有事說一聲,他盡其所能幫忙,他深知人在困難時的難處,因此當他看到有殘疾人在乞討,便掏出自己的零花錢;自己所教的學生沒錢買文具,他幫孩子們買;農村孩子天冷衣物不夠時,便把自己家孩子的衣物送給學生。
在對待鄰里關聯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忙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聯親如弟兄,情同手足。記得有一次,他的鄰居吳某身患重病,承擔不起醫藥費,當陳老師老伴得知這個消息后,毅然拿出了自己準備帶女兒看病的錢,幫忙吳某渡過難關。在他們夫妻倆的心中,人的生命始終高于一切。
居住同一村子里的兩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較困難,陳老師夫妻倆向這對老人伸出了熱情的雙手,不僅僅多次上門問寒問暖,照顧生活,多次買上一些好菜、水果送到了這對老人家,讓他們感覺到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感覺到社會的溫暖。鄰居家有了事他主動過去幫忙,誰家有事相求,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便盡力去辦,從不推諉,大家相處在一齊,彼此感到情緒舒暢。
陳老師一家幾十年如一日,他們夫妻恩愛、孝敬老人、關懷子女、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點點滴滴的真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贏得了周圍人們的贊美。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0
小花,女,是新林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她的丈夫現擔任村黨總支書記。一向以來,她們夫妻二人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老人、夫妻、小孩一家人和睦相處,快樂美滿,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條。全家人團結和睦,遵紀守法,堅信科學,用心進行,樂于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愛黨愛國、誠實信用
她丈夫禮貌,有著多年的黨齡,且一向在村里工作,對黨組織、對國家有著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這種感情用心地影響著每一個家人,全家人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支持改革開放,是一個政治上信得過的家庭。全家人遵紀守法,而且用心幫忙和教育村違法人員改過自新、重新作人。慎諾守信是該家庭的傳統美德,也是鄰里和社會公認的優良品質。
二、愛崗敬業、用心奉獻
禮貌在職這些年,他兢兢業業,克已奉公,工作中既勤勤懇懇,又堅持原則,較好地配合了鎮政府布置的`各項工作,帶領新林村多次取得鎮年度考核前五名的好成績,并且兩次獲得縣級優秀村班子稱號。家中其他人也能自謀職業、自食其力,減輕政府和社會的負擔。
三、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該家庭的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妯娌之間、姑嫂之間關聯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在家庭。在對待鄰里關聯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忙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聯親如弟兄,情同手足。
四、尊老愛幼、重視學習
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聯中,他們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對兄妹的子女,他們均視如己出。在外面,也能做到尊老愛幼。車上,經常給老人或病人讓座;用心幫忙村里需要幫忙的孩子,并經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老人,禮讓別人。
該家庭的思想較為開明,對一些不禮貌的陋習十分反感,遇到婚嫁喪事基本能做到移風易俗,不鋪張浪費。同時,該家庭有著勤儉持家的傳統,不會正因追求時尚而亂花錢。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1
小楊,男,現年45歲,是北留鎮南留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年富力強的他尊老愛幼、樂于助人、勤勞致富、家庭和睦。在外是好村民、好鄰居,在家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他把事業和家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為新時代和諧家庭的典范。
他成功地把家作為事業的基地,夫妻恩愛,夫唱婦隨。他在家和在外一樣勤快,夫妻倆平日里常和老人走動幫老人做點事情,逢年過節更是去拜見并孝敬老人。他教子有方,兒女在家庭的溫暖下茁壯成長。
平時鄰居常常能看見他們全家其樂融融、親密無間的身影。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小楊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普通農民,有著農民與生俱來的樸實,為了村民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他不怕苦不怕累,毅然做起了別人都不愿做的掏糞工。他全心全意為民工作,哪家地里要上肥,只要言語一聲,他就會及時地把肥料送到地里,他沒有時間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子女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都落在妻子小苗一個人肩上,她不緊不嫌氣丈夫的工作不體面,反而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在家里做妻子、做母親,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她同樣做得非常出色。
小苗放棄個人的業余愛好和休息時間,承擔起全部的家務。家務活是一個極其繁雜、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為讓丈夫安心工作,生活中她常抽空和其他幾個妯娌相互走動,相互溝通,促進彼此間的感情。每次只要是輪到她們家照顧老人,她總是在打發走丈夫和上學的兒女后就急忙往婆婆家趕,幫婆婆做家務。為料理好兩家的家務,她養成了中午不休息的習慣,始終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給丈夫、女兒和公婆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受到鄰里的贊揚。
在處理家庭的大事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培養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妻子小苗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并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丈夫為民做事。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子女成才
為了培養子女成才,他們重視對子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子女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有小苗一個人承擔。子女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特別是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來說更是如此。她愉快地承擔起子女上學接送、管理的全部事務。她不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時時關心子女沿著正道走,勉勵子女勤奮刻苦學習、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團結、禮貌待人,并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關心子女的成長狀況。小楊深知妻子的辛苦,有點空閑時間他也顧不上休息,總想著幫妻子做點事情。他們夫妻間相互忠誠信任,互相關愛,形成了一個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他們的子女學習成績好,愛好廣泛,身心健康。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獻愛心
生活日常開支,小苗能合理安排,克勤克儉,該花的`一定花,不該花的,從不浪費。在雙方父母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盡心盡力給予幫助。他們對年邁體弱的老人,能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去看望他們,或帶上一些水果、營養品之類的東西孝敬父母;老人頭痛腦熱時,帶他們去醫院看病、拿藥。在家庭經濟關系中他們雙方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處理得非常好。對雙方的老人都能做到經常去關心照料,并掏錢幫助解決問題。他們常教育子女要關心敬重老人,常回家去看看老人,問寒問暖。在他們夫妻的教導下,孫子、孫女樹立了正確的敬老觀,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都會去看望老人,并講一些新事情、新思想給老人聽,幫助老人了解當前的社會形式。
四、團結鄰里,互幫互助。
小楊夫妻倆都是熱心腸。街坊鄰居哪家有個什么事,只要用的著、能幫的上的他們都會伸出手來幫一把。就拿鄰居家孩子辦婚事來說吧,辦喜事都圖個喜慶熱鬧,人自然少不了,請客也是難免的,光應付這就得好幾天。小楊的妻子小苗主動上門去幫忙,一幫就是三四天。拔蔥倒蒜、洗碗摘菜,做完這個做那個,象給自家辦事一樣踏實。有人說你一個鄰居過來應付一下就行了何必要做的那么辛苦呢,那么多人做事你少做點也無所謂。可她卻說:都是街坊鄰居住著,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就都過去了。普通的人,樸實的話,可這里面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在家里,他們是好兒子、好媳婦、好父母,在外面他們是好鄰居、好家庭、好村民。他們創建了和睦的家庭,他們做到了鄰里的融洽,他們更點燃了和諧的希望。
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大力宣揚和諧家庭正是希望利用我們周圍觸手可及的榜樣力量來推動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諧。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2
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崗經濟合作社小張、小芳家庭,雖然普通,但堪稱最美家庭。這是一個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倆、兩位老婆婆,一個女兒。她的家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數十年來,夫妻倆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一家人勤勞善良,樂于助人,女兒懂事好學,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互敬互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也是家庭美麗幸福的源泉。婚后幾十年來,夫妻倆在生產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顧女兒;如今,夫妻倆都六十多歲了,不但要照顧年近九十的婆婆,還把一百多歲娘家老媽媽接到自家照顧。端飯遞水,洗臉抹汗,噓寒問暖,盡責盡孝,無微不至。每當看到兩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夫妻倆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每逢農忙時,挖地種菜,為花椒修枝剪葉、施肥澆水,夫妻倆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除了回家照顧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他們倍感欣慰。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夫妻倆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說起女兒小利,是小芳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女兒從小就非常聽話懂事,平時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幫忙分擔,若是碰上農忙的時候,更是會主動地去幫忙。小芳經常說:“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么,只要孩子們有出息,自己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在這對農村夫婦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為了供孩子讀書,夫妻倆一門心思扎進莊稼地,為的就是莊稼收成能好點,多賺點兒錢,供孩子們讀書。同時夫妻倆也很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他們以身作則,孝敬老人,鄰里和睦,為的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使她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在他們心中,孩子才是他們的希望,自己苦點累點都沒關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們這心里才踏實,日子才更有盼頭兒。女兒也在他們的關愛和呵護下茁壯成長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婦倆的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女兒小利幾年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現留學美國。雖然女兒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她總是常打電話回來關心兩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他們。看到孩子如此孝順,夫妻倆心里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他們關于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小芳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他們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做了個好榜樣。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系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小張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夫妻倆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們的努力也讓他們收獲了幸福和溫暖。夫妻倆用孝心,愛心、真心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3
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雖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我們全家人用自己的樸實、寬容和真心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十多年來,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我和丈夫2009年步入婚姻殿堂,當時我剛剛大學畢業后一直沒有參加工作,丈夫是消防隊的臨時工,月入800元,公公癌癥晚期,日子過得很是艱苦。隨著公公的離世、大寶的出生,丈夫和我發憤圖強,先后考入赤峰市公安局和美林鎮政府,一個成為人民警察,一個成為鄉鎮干部,兩人因工作離家遠的原因,婆婆又改嫁,家里照顧孩子的重擔就落在了我母親的身上,哥哥和嫂子又常年在外打工,侄子和侄女也需要一并照顧,所以四口之家就變成了八口之家。10年的時間,我母親辛苦付出,每天接送幾個孩子上放學,還要準備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我和丈夫夫妻和愛、孝敬老人、教育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和諧有愛。
我深愛著自己的家庭,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鄉鎮工作10年,我先后從事過計生、辦公室、團委、婦聯、文化等多項工作,都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表揚,獲得過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鄉鎮婦聯干部等獎項。榮譽和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父母的有力支持和丈夫的關心理解。隨著二胎的出生,大寶即將升入初中,母親的年邁,父親生病,我調回旗婦聯工作,回來后,接觸全新的工作,工作任務很重,一切從頭開始,但我沒放棄,家庭和工作我都能兼顧好,而丈夫也更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他的工作也更得心應手。
我和丈夫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尊重長輩、遇到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從未吵過架。在孩子的品德教育上傳承我母親的良好品德,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不罵人、不說臟話,有愛心,能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在學習上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我們家有很多書籍,每天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現在我的兩個女兒每天最愿意做的事就是讀書,大寶在學校被連續評為“書香學子”和“書香家庭”;在生活上,帶著孩子一起做家務、一起做手工、一起運動,讓她們自己整理床鋪,讓孩子知道作為家庭的一份子,都有自己的義務,需要互相陪伴和照顧,也培養她們自理能力。
我的父母已年近7旬,平時有個大小毛病和生活起居都是我和丈夫負責照顧,母親年輕時的苦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供我上大學,我就經常給她買些她愛吃卻舍不得買的東西,給她買好看的衣服。2019年,我的父親被查出患惡性纖維腫瘤,住院治療都是我和丈夫輪流照顧和陪護的,好在術后恢復的不錯,沒有再次復發,但是父親的脾氣不好,總愛發脾氣,為了讓他保持好心情,我們全家人都像照顧孩子一樣哄著他。去年,婆婆也查出患有膠質母細胞瘤,在醫學角度上說是不能治愈的,而且存活期很短,醫生不建議手術治療,但是丈夫和我還有小叔子一家都不放棄,手術成功后,丈夫和我又尋找偏方和走訪名醫,給婆婆吃中藥,丈夫在醫院陪床期間,我每天帶著二寶去醫院送藥,在家時候,我和丈夫給她剪指甲、按摩肩背,洗腳洗衣就為了她能舒服些。有人問我,“你婆婆沒幫你帶過孩子,也沒幫你洗過衣做過飯,現在生病了需要你了,你心里平衡嗎?”我說,“雖然她沒有幫我帶孩子,但是她是我老公的母親,是老人,我們孝敬老人、照顧老人那是我們應該做的,我愛我老公,也會愛他的家人。”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4
xx農牧場流傳著一個93歲的退休女共產黨員小張和兒媳小苗相敬如賓,孝老愛親,傳承好家風的故事。
主人翁是一對婆媳,兒媳小苗是獸醫站退休職工。婆婆小張在上世紀60年代就當過會計、小學教師,無論干什么工作都干的很出色,1959年就加入了共產黨,多次評為先進生產者。
第一次去小苗家,趕巧張老太不在。年過6旬的兒媳小苗在家把婆婆早年的日記找出來讓我看。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不到就不要說,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尊嚴。”
“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讓位給后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婆婆小張教育子女有方,用寫日記的形式宣揚家風、家教。退休后,仍不忘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怕臟,不怕累,主動承擔起場部市場附近公共廁所的衛生打掃工作。每天早晨東方剛露魚肚白,張老太趁大家都還未起床,就把公共廁所打掃完了。冬天結冰了,她就用鎬刨,實在刨不動了,就讓兒子來刨。她這種感人的事跡,被場編入《黨建工作匯編》。
第二次進小苗的家是去年春天,婆婆小張正在床上看書。兒媳小苗說,婆婆愿意看書,看完了我就收拾起來,再上別人家去借書給他看,隔幾天黨支部書記就送來《呼倫貝爾農墾報》,看有好的`內容就念給我們聽。
近幾年場部地區居民樓拔地而起外面的公共廁所拆除了。一天早晨剛下完雪,大地上一片銀裝素裹,婆婆拿起掃帚在門口馬路上清掃積雪,兒媳小苗上去搶過掃帚說:“媽!給我吧,您都90多歲了還硬挺著干,我接您的班!”
從此,對著她家門這段馬路每遇下雪,早晨天一亮就被小苗掃完了,而且兩頭都超過他住房好大一段。別人問她這么早就掃,不嫌累呀?她笑著說:“婆婆義務清掃公廁20余年,現在年紀大了,公廁也取消了,我接班掃馬路積雪,這么點活算啥!周圍老人多,冬天路滑,雪掃干凈了,大家走著放心。”
當談起婆媳關系時,小苗說:“自從我結婚到這個家,我和婆婆沒紅過一次臉。我買衣服時,想著給我媽買一件,當然也要給婆婆買一件她最喜歡穿的。婆婆知情達理,我們晚輩理應孝敬老人。有一段時間,婆婆腿疼不能下床,我對她體貼入微,細心照顧,穿衣、吃飯、擦洗,想盡辦法讓老人滿意。遇到頭疼腦熱,及早去醫院診療,不論路途遠近,都找出租車接送,從不計較花銷。婆婆飲食口味清淡,兒媳小苗就換著樣地給老人做喜歡吃的飯菜,丈夫口味偏重,硬是讓他逐漸適應這一習慣,照顧到老人的口味才是最重要的。”
小苗家住的雖是平房,但屋內外收拾的干凈整潔,這都是小苗勤儉持家,勤快所致,她成了這家人的主心骨。
這對婆媳的相處之道,更是現在眾多年輕人應該學習的典范,家庭之美,不在乎錢多少、房多大、車多好,唯有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用自己最真誠的方式同最親的人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因為有愛,所以幸福。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5
不拋棄,不拋棄什么?不拋棄親情、愛情、友情,不拋棄親情、愛情和友情所帶來的溫暖與安全。不放棄,不放棄什么?不放棄我們心中的信念、理想與追求、應該堅持的原則,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與原則所換來的努力與拼搏,不放棄最后一刻成功的可能,不放棄任何成長與凈心的機會。
小明,男,xx年6月出生,現為xx馳宏資源綜合利用開發有限公司貴金屬車間火法工序員工。2005年以前,他和妻子都在昆明新立公司上班,后來企業破產重組,他和愛人都被分流到了馳宏公司,家也理所當然的搬到了曲靖。他們有個可愛的兒子,當時在讀小學,三口之家生活過得雖不算富裕,但家庭和睦,夫妻恩愛,其樂融融,正當他還在憧憬著、規劃著未來,還沉浸在美美幸福之中,享受著天倫之樂的時候,一次突如其來的事故把這幸福美滿之家給打“碎”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場無情的災難降臨了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2006年7月,xx的愛人在接受膽結石手術時發生了醫療事故,至今人事不醒,變成了人們常說的“植物人”,前一天都還跟自己有說有笑的愛人突然間不言語了。當時,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整個人都傻了,甚至了有輕生的念頭,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手術會讓心愛的妻子昏迷不醒。那一刻,他像是沒了魂一樣,眼睛直直的盯著病床上的妻子,一股勁的叫著“劉燕(他愛人的名字),你醒醒,別睡了,醒來看看我們的兒子,醒來看看我呀,我和兒子都需要你”,當時在場的人看著都覺得心痛。近兩個月,在朋友、同事的陪伴和勸說下,他慢慢的接受了這個殘忍的現實,他知道,“既便自己再努力地呼喚,心愛的人也不會答應自己了”,于是,他開始振作,因為他是這個家的“頂梁柱”,還有年邁的父母和年僅10歲的兒子,他絕不能倒下。
那時開始,他開始了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醫院、家、公司,無論晴天還是雨天,無論寒冬還是酷暑,無論自己有多辛苦多疲倦,甚至自己病重了,他都在堅持,2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堅持每天給妻子送飯、喂飯,妻子剛出事的時候,醫院是給他的妻子打營養液,開始他也不懂,以為這樣還挺方便的,只要每天給她做做按摩就行了,但沒過多久,他發現,妻子在慢慢的消瘦,他覺得有點不對勁,他就問醫生,“怎么會這樣,這樣正常嗎?”,醫生告訴他,營養液畢竟一種藥物,況且是直接輸送到胃里的,沒有經過咀嚼,不經過食道,時間長了,消化功能會受到影響的。他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于是他想著親自給妻子做,從流食開始,米湯,菜湯,慢慢的,妻子嘴會動了,而且也能慢慢吞咽了,他便開始煮稀飯,把做好的菜切碎、攆爛,他自己吃的都會帶給妻子。每天都是早晨6點多鐘起床給妻子做早餐,然后趕最早一班公交車到醫院,到了醫院以后,他會叫醒妻子,給她洗臉,刷牙,然后一口一口的喂飯,就像給小孩喂飯一樣,一邊喂飯,還一邊哄著“燙不燙,乖,再吃一口”,一日三餐,他都是這樣哄著妻子吃的。
除了每天要給妻子做飯、送飯、喂飯之外,他還要每天為妻子做康復訓練,按摩,壓腿,靜力收縮練習……,只要是有利于妻子康復,他都會竭盡全力的去嘗試,而且堅持親力親為,早上因為要上班,他只能委托護工為妻子做康復訓練,每天中午給妻子喂完飯之后,他會在妻子旁邊的床上休息一小會兒,1點多鐘,就準時給妻子按摩,每隔兩小做一次,其實他完全可以全部交給護工來做,但他并沒有,他堅信護工沒有自己做得好,并不是因為他的按摩技術有多高,而是他希望自己的按撫能給妻子以安全感,能給妻子康復的信心,而且他在一旁可以跟妻子進行交流,一邊按摩,一邊嘮叨“聽話啊,肌肉收縮了就不好看了,運動才能好起來,好了就可以回家了”,他相信妻子能感覺到自己,他相信自己的信念能夠傳遞給妻子。從醫學的角度來講,妻子這種病的治療,親情交流非常必要。下午5點多鐘,他又匆匆到菜市買菜,做晚飯,重復著早上的流程,他每天會陪著妻子到晚上10點多鐘,然后才離開醫院回家。
晚上回到家的時候,兒子已經睡著了,說到兒子,他心里總覺得不是滋味,有點酸酸的,他說,“因為每天都要給妻子送飯,要給妻子按摩,幫妻子‘方便’,所以給兒子的關心太少了,他能為兒子做的僅僅是把飯做好后放在桌上,別的,他什么也做不了,不能小明同志的家庭與千萬個家庭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這普通的背后,卻蘊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他記錄了這個家庭生活自立、自強、尊老愛幼的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一、愛崗敬業,工作楷模
小明同志不論做什么事情,他都充分發揮軍人的本色,認真履行職責,處處以身作則。雷厲風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黨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他是前古鎮社區的一名居民代表,積極參加社區的各項會議,及時完成社區分配的工作。
二、尊老愛幼,家中模范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小明同志還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工作之余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兒子,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他仍然堅持抽空陪伴他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兒子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勤儉樸素,家中賢內
xx的妻子周麗麗同志是一名家庭主婦,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作為媳婦,她恪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常陪件老人談心,做她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兒子生活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兒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助的最佳代言人。
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她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把家中的事情管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她建立起一般家庭更加純樸和節儉的家風,牢固地守護著自己家門。
四、情系國防飽和潛水新記錄
2015年1月20日,平凡而又偉大的一天,北海艦隊某防救生支隊的4名潛水員出倉,標志著我國海軍組織的飽和潛水專項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并一舉創造了330.2米的全國飽和潛水新記錄。創造這一記錄的正是xx的兒子張恒銀。他入選潛水集訓隊后,事事沖自前頭,幾乎每一個動作他都練了上千遍,100多冊操縱規程大多被他翻的起了毛邊,訓練時有著永不服輸的勁兒,對潛水技術的研究有如癡如醉的勁兒,下水后有敢打敢拼不怕難的勁兒,他也因此得了“張三瘋”的外號。這一回,他正是靠著這股勁兒,一舉刷新了全國飽和潛水記錄。
五、道德品質優秀,勇挑重擔
xx有一位優秀的兵兒子,也有一位同樣優秀的`好兒媳郝千惠。"成功男人的背后總有一個女人是他的堅強后盾"。郝千惠為了支持丈夫安心在部隊服役,無家庭的后顧之憂,她始終給予他默默的支持和積極的鼓勵,從不拖丈夫的后腿。她一個人默默承擔照顧家庭的全部負擔,從而使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隊各項工作之中。
在小明同志帶動和影響下,全體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共同努力,精心經營出一個洋溢著溫暖、民主、文明、科學的美好家庭。
有一種愛,我們稱之為堅守。xx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女性,一位好妻子,7年如一日不離不棄悉心照料因車禍受傷成植物人的丈夫曹佳忠,以她山一般的堅守和默默的付出詮釋了這一份愛,溫暖守護著一個家。她的心像一縷燦爛的陽光,溫暖著丈夫,感動著鄰居,照亮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走進xx的家,窗明幾凈,一塵不染,房間收拾的溫馨舒適,臥室里xx的丈夫靜靜地躺在床上。“他這樣躺在床上已經6年了。”xx回想起丈夫剛出事那會還是難掩內心的悲傷。
2010年1月9日,她的丈夫曹佳忠乘摩托車回家途中與貨車相撞,當即不省人事。經過全力搶救,曹佳忠雖保住了性命,但卻成了失去知覺的植物人。當時,xx36歲,大女兒10歲,小女兒才剛滿4歲。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望著床上沒有意識的丈夫,看著眼前年幼的孩子,xx不知所措,流盡了眼淚。
擦干眼淚,xx想的仍然是要撐住,“只有他活著,這個家才是一個真正的家”。6年來,2000多個日日夜夜,她把照顧好丈夫,侍奉公爹,撫養兩個孩子當成自己的本分,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xx說起照顧丈夫的點點滴滴,臉上有苦澀,卻沒有太多悲怨。每天一日三餐她都要通過針筒和軟管,把流食一點點“喂”給丈夫吃;丈夫大小便失禁,一天要多次換洗,每天晚上還要起夜,“他是個愛干凈的人,每天都要給他洗手、洗臉、洗腳,隔段時間還要洗一次澡”;xx說,特別是夏天,要為丈夫驅趕蚊蟲,還要不斷地為他翻身;為了防止肌肉萎縮,每天還要全身按摩。付出就有回報,7年中,丈夫沒生過一次褥瘡,臉色一天天好起來。
生活剛有了一點起色,又一次意外把xx打入了谷底。2012年小女兒因意外摔斷手指,急需手術,看著受傷的女兒,那一剎那,辛酸充斥著xx的心,她感覺好絕望,好孤獨。生活的苦痛并沒有壓垮她的脊梁,但女兒們的懂事堅強卻讓她心酸自責,大女兒每年寒暑假都到工廠打工補貼家用,小女兒更是沒有享受到和同齡孩子一樣的無憂童年。看著懂事的女兒,xx再一次選擇了堅強,在醫院和家里兩頭奔波,照顧受傷的女兒和丈夫。
7年的付出和堅持,一個搖搖欲墜的家,雖然在xx身上刻下了辛酸,卻未摧垮她的意志,反而讓她對家庭更多了一份責任和依戀。“家是我的寄托,也是我的港灣,無論發生什么,我都不想讓這個家散掉,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和家人幸福快樂。”回想起這些年的付出,這位農家婦女說出了最質樸的話語。除去愛情的外衣,我們更看到了親情的可貴。一句“我實在不能離開他”,是她此生不離不棄、相依相伴的承諾與寫照。
“多虧了大家的幫助,我才能撐到今天!”對現有的一切,xx一直表達著感恩之情。讓她念念不忘的是政府、社會愛心人士和親戚鄰居對她伸出的援手,社區幫她辦理了低保,女兒上學也有減免照顧。近幾年來,經常會有熱心人送錢送物,幫助她們一家。xx說:“過去的苦痛可以忘記,但唯獨不敢忘的是大家的恩情,這么多年能堅持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好心人的幫助和支持。”
好人總會有好報。雖然一直以來總是磨難不斷,但xx一家不離不棄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生活也逐漸有了好轉。xx幾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丈夫,孝敬公爹,撫育女兒,自立自強,深得鄉鄰敬佩和社會廣泛好評,被xx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并被評為2016年“xx好人之星”。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6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唐代詩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千古名句。
xx,女,蒙古族,現年33歲,烏審旗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執法隊員。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茍,是大家公認的好職工,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女兒,好媳婦,好孫媳,好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與兄弟姊妹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十年來如一日,用愛心呵護每一個家庭成員,用真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庭。
她20xx年與丈夫胡日查結婚,丈夫沒有固定的工作,干一些臨時工收入甚微,自己又是地方聘用人員,工資才1000元,到20xx年才漲到3500元左右,結婚以后生了兩個男孩,生活的開支越來越多,她沒有灰心,堅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用微薄的收入維持著一大家的基本生活開支。她的爸爸有糖尿病,媽媽有高血壓,經常需要人來照顧,有時還需住院治療。雖然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但對老人的照顧她是最多的,只要兩個老人一有病,她就過去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照看液體,買藥陪床。特別一提的是她的丈夫胡日查從小被外婆斯仁那米德撫養長大,現在外婆就一個人,平時和烏云斯慶一家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外婆有高血壓和風濕性關節炎,行動不便,常年吃藥,又沒有收入,這一切開支只有烏云斯慶一家人提供。她對外婆特別好,默默地承擔起了這份盡孝的責任。
兩個孩子的出生,讓烏云斯慶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開支更大了,生活更忙了。她既要去工作,又要精心照顧外婆,還要給丈夫洗衣做飯,更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小孩。但是,她沒有被生活負擔嚇到,也沒有被繁忙的勞動壓倒。
工作生活中,她總是開開心心,樂樂呵呵的與同事和鄰居相處閑聊。有一次,同事為償還5000元信用卡,四處借不到錢煩惱的時候,她主動找到同事問清了情況后,及時借給同事5000元,幫同事渡過難關。還有一次,鄰居的.一個小孩發高燒,小孩的爸爸不在家,媽媽又是一個殘疾人行動不方便。她得知這個情況二話沒說,就把孩子領到醫院治療,等小孩高燒退了才把孩子領回去,雖后兩天又領上孩子去醫院復查2次,等孩子徹底康復以后她才放了心。這樣的好事,她做的還很多很多,在單位和鄰里樹立了很好的口碑。
作為一位母親,她深知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為給下一代樹好尊老、愛老的標尺,讓他們從小在愛的氛圍中接受熏陶。即使再忙再累,也從不放松對兒子的教育,她時常教育兒子學習要踏踏實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事要誠實。
她用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筑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可她卻在平凡中用實際行動展示了自己孝老愛親,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7
xx,現為玉樓村委會計生員,與玉樓村的陳和剛結婚后生了兩個小孩,家中上有80歲的老父母,下有兩個上小學的小孩,全家一共六口人一起生活。除了做好村委會的計生工作,馮貞娥還和丈夫在家中經營小賣店,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有一次公公因高血壓帶肺部感染在海南省醫院住了差不多一個月,期間丈夫負責在醫院照顧公公,家庭重擔便全落在馮貞娥身上,在家她要照顧兩個孩子和年老的婆婆,又要看店,把家里的事務做好的同時也要兼顧村委會的計生工作,即便如此,她也不讓丈夫操心家里的事情,讓丈夫安心照顧公公直到病愈出院。公公婆婆年老有不愛干凈的毛病,為了他們的身體健康,馮貞娥苦口婆心勸父母勤洗澡換衣服,還專程買了部手機給他們用。夏天時,馮貞娥特地買了風扇為公公婆婆納涼;冬天時,馮貞娥就帶公公婆婆出來曬太陽,為公公婆婆添衣加被。馮貞娥在日常生活起居上也十分注重對公公婆婆的關心愛護,噓寒問暖,陪伴談心。一片孝心誠可貴,身體力行更難得。問起馮貞娥照顧公公婆婆有沒有感覺到厭煩和累過,她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做什么也都是應該的。”沒有抱怨自己多么辛苦的照顧家人,也沒有炫耀多年的付出,馮貞娥就是這樣普通的一個媳婦。每當談及妻子在家里辛苦的付出,陳和剛總會憨笑著看著妻子,無奈的搖搖頭說:“這么多年苦了她了,也沒讓過上什么好日子,盡是照顧我們這一大家子人了”。
他們是眾多家庭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家人,卻也是眾多家庭中不同于其他家庭的一戶。一家人都是玉樓村的普通農民,一樣上有老下有小,一樣靠種地為生,問起陳和剛和媳婦馮貞娥,鄰居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夫妻倆不僅維持著一個家庭的和諧,教養子女走上正途,贍養老人安享晚年,夫妻關系也是和睦。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28
xx,女,19xx年8月出生,xx省xx縣xx鎮人,20xx年6月本科畢業于徐州師范大學設計專業,現任xx縣xx木業制品廠總經理,冉升木業法人。
面對突變,她毅然放棄了自己的理想。20xx年6月,她從徐州師范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她終于實現了自己小時候一直夢寐以求的理想。她決心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神圣的教育事業,用自己的愛心與能力,引導每一個孩子,鼓勵他們健康自信地成長,全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并決心做他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但人有旦夕禍福,20xx年7月,xx父親在出差途中,突然遭遇車禍去世,留下母親和三個未成年的弟弟妹妹,父親的工廠被迫停工,欠下外債約300萬元,弟弟妹妹的學費都無法湊齊。面對家庭的突變,僅有22歲的xx又一次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當時,自己最大的妹妹才只有15歲,最小的弟弟才剛滿6歲,母親因受刺激患有精神病,生活都難以自理。自己作為家中唯一有獨立能力的人,這時如果不挺身而出,那么整個家庭將陷入絕境,難以想像。可是如果從事自己從未涉及過的木材加工企業,不要說經營管理何等困難,就連最起碼的松木和杉木都不會區別,未來的創業風險可想而知。經過反復斟酌和激烈斗爭,最終,她不得不放棄自己最初的'理想,辭去了人民教師這一光榮而又神圣的崗位,毅然回到家中,獨自挑起已經停產的企業,承擔起撫養母親和三個未成年弟妹的重任。
大膽創業,她在家鄉開辟出一片新天地。20xx年初,xx承包了周邊20余畝荒地作為企業用地,為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奠定了基礎。在產品開發方面,她從一開始生產生態板,漸漸轉向木地板基材,現在又開始訂做門套板,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利潤空間越來越大。在原料采購方面,她通過摸索,學會了以港口為主,從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進口原材料。在企業管理方面,實行分配到人、承包到人、責任到人的管理,保證每一張成品達到質量標準。在安全生產方面,她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拆除陳舊低矮且有安全隱患的老廠房,新建標準化廠房,配備了滅火器,全廠房覆蓋水源。在企業環保方面,通過更換鍋爐,燃燒生物質燃料,控制粉塵排放,采用達到國家環保標準的膠水,照顧員工身體健康,提升員工的工作環境。在產品銷售方面,她一方面鞏固老客戶,一方面發展新客商,既與山東、蘇浙滬等地大型企業合作,又與意大利客商達成供應合作關系。憑著自己的勤勞與奮斗,在較短的時間內,她逐漸在家鄉開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砥礪前行,她用行動證明人生的價值。創業一年多來,xx創辦的企業為當地20多名農民工提供了就業崗位,月均工資收入達6300多元,讓村民既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又能照顧老人,陪伴孩子成長,同時促進了家鄉的經濟發展。
企業步入正軌后,她相繼考取了鍋爐證、叉車資格證,學會了燒鍋爐、開叉車。在每個崗位上,與員工一同體驗不同工種的艱辛,給予員工更多的關懷,與員工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提起xx,當地的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小蘭。
創業一年多來,xx逐漸償還了父親生前欠下的200多萬元外債,對剩下的債務,她表示將在一二年內全部還清,絕不拖欠別人一分錢。家庭方面,她對弟弟妹妹言傳身教,經常抽空輔導弟弟妹妹作業,細心照顧母親,使母親逐步恢復了健康。
雖然企業才剛剛起步,但是xx卻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回報社會,去年春,村里鋪設水泥路,她帶頭捐獻了一萬元,去年底,村里安裝太陽能路燈,她又默默地捐獻了3000元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x――這個美麗而又堅強的女孩,始終堅信,心里陽光而又努力進取的人,一定是最美的,社會需要無數個有光和正能量的人,去照亮每一寸土地。在創業的道路上,她將嘗試做一個有擔當、有作為的追夢人。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1000字02-04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事跡(通用19篇)02-02
最美家庭孝老愛親事跡材料02-22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08-12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06-12
最美家庭孝老愛親事跡材料優秀02-22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6-28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