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邊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下面是關于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邊框,歡迎閱讀!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邊框
憂愁清明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雨點醒上帝淚,行人匆匆淚潸潸。孤獨一人望灰天,心里怎能不憂愁?心溢慢愁怎可述,只有夜雨能曉之。
——題記
夜,寂靜,寂靜于無一絲喧嘩。夜,喧嘩,喧嘩于雨的聲響。
夜,灰蒙蒙的,猶若披上輕柔的薄紗,模糊不清,但此時我不能辨別,那模糊是因為下雨,還是因為自己的眼淚。
清明。在不知覺中,竟已到了。故鄉的思念涌上心頭,悶熱地(應為“得”)令人難以喘息,即使清明前后都下著小雨,亦是清涼。
被雨聲驚醒,從睡夢中醒來,便已不能再睡卻。
雨,下地(應為“得”)很大。
雨滴滴落在窗戶上,發出刺耳的“啪啪”聲。
自然界的雨,是十分平常的事,只因云撐不住那沉淀的水蒸氣,于是墜下雨滴。卻有人說,清明的雨,是上帝的淚,是上帝在哀悼那些死去的人,是上帝也在思念那些離去的`人。
這在科學原理上完全可以稱得上“可笑”二字,但是人們卻固然地認為確乎所以,因為清明,沒有人能夠大聲地笑,因為清明,是在哀悼那些死去的親人,因為清明,是溢慢思念的節日。
雨依舊下著,依然下地(應為“得”)很大。
我已經兩年沒有回故鄉了,鼻子想嗅那里的草(味兒)和空氣,眼睛想看那里天然的植物和景觀,雙手想要觸摸那里純凈的一切,嘴巴想嘗那里的特產美味。。。。。。心,更是向往那里,向往那里的純凈、那里的天然、那里的一切。
昔日的歡笑,昔日的清新,昔日的一切,只源于故鄉的記憶,只是,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去看那記憶的故鄉。
淚。不禁墜落在床邊。碎成無數的淚花。綻放著。那樣凄美。
雨依舊下著,卻逐漸變小。
夜依舊是灰色的,夜依舊發出低沉的吼聲,夜依舊那樣喧嘩、寂靜。
雨是貪婪的,焦慮地飄灑在各處,害怕遺漏任何一處,害怕萬物沒有發現自己的到來。
我輕笑兩聲,抹掉了眼角的眼淚,夜里很冷,我不禁縮了縮身子。
望向窗外,依稀看到一個打著傘的人焦急地跑著、跑著,大概是加班很晚的人吧,忽然那個人跌倒了,傘被風吹到了那個人的不遠處,雨盡情地講(應為“將”)那個人納入自己的懷抱。那個人張著嘴巴說了什么,抬著頭望著雨,苦笑溢滿了那個人的嘴,雖然離地(應為“得”很遠,依然能夠感覺到那個人的悲傷。那個人就這樣靜靜地站在雨中,傘被雨擊打地(應為“得”東倒西歪,風講(應為“將”)傘刮地(應為“得”面目全非,那個人并沒有管。
那個人把那把傘抓在了自己手里,離開了這里,離開了雨的懷抱。
雨停了,絲縷光束自遠方放射出來,盡管渺小。
灰蒙的天終于“笑”了,夜逐漸被亮光吞噬,夜凄冷的笑漸漸黯淡。
不再冷了。絲絲暖流涌入心頭。
太陽的光與雨一樣貪婪,一樣照射著各處,害怕遺漏任何一處,害怕萬物沒有發現自己的到來。
雨的痕跡依舊留著,清新的涼感依舊有著,只是變得很淡很淡。
這幅雨與光、這幅夜與明、這幅溫暖與凄涼的畫,就這樣在清明繪成了。
也許每個清明,這畫都是這樣色彩分明。
憂愁清明啊,竟這樣深刻地刻入我的心中。
就若那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不同尋常的節日。
一雨點醒上帝淚,行人匆匆淚潸潸。孤獨一人望灰天,心里怎能不憂愁?
心溢慢愁怎可述,只有夜雨能曉之。
淡笑,溢慢嘴唇,今天,應該會是個晴天。
題記切題,引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描繪了三幅圖畫:雨與光、夜與明、溫暖與凄涼。語言很好。最難得的是真摯感情的抒發,小作者借用恰到好處的議論,很自然的流露出來。這是學生作文中最難得的一點。只是想說,作者的悲涼淵源表現得不是很清楚。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邊框】相關文章:
清明節手抄報邊框07-13
小學生讀書手抄報邊框07-14
英語手抄報邊框05-17
小學生重陽節手抄報邊框06-14
學習雷鋒手抄報邊框07-10
消防知識手抄報邊框06-30
手抄報花邊漂亮邊框06-28
手抄報花邊邊框06-28
英語手抄報邊框大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