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的主要路徑
法治理念是培育法治思維的基礎,而法治思維又是自覺運用法治方式的前提,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途徑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一、法治思維的內涵
法治思維是人們以法治理念為指導、依照法律的邏輯規則,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和法律精神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方式。其基本內涵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合法非法的思維。即在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時,要根據法律來進行合法與非法的預判,包括目的是否合法、權限是否合法、內容是否合法、手段是否合法,要把合法性評價放在優先位置考慮。二是法律權威的思維。憲法和法律的尊嚴高于一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組織和機構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在這個意義上,法治思維同時也是以制約和監督公權為核心內容的思維,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三是人民主權的思維。法治是民主的法制,人民主權是民主的本質體現。因此,法治思維也成為人民主權思維的本質要求。在立法做決策時要吸收人民的參與,充分體現人民意志,做到執法為民、司法為民。四是權利義務的思維。法律問題說到底就是權利義務的問題,法律關系就是權利義務關系。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社會主體彼此之間,都是權利義務的關系。法律的價值在于保障權利,義務是為了保護權利而存在的,責任因義務而設定。尊重他人權利是法治思維的表現,侵犯他人權利則是人治思維的表現。五是正當程序的思維。無程序則無正義,正當程序是保障實體正義的基礎,被稱為“看得見的正義”。違反程序同樣構成違法。程序思維要求將社會中已經存在的各種沖突按照法定程序辦理,嚴禁恣意行使權力,保障程序參與者的平等。程序正義是制度正義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也是保障實現個案實體正義最有力的制度性條件,在此意義上說,對程序問題的重視程度,恰恰是識別一個人、一個社會是否真正接納了法治原則這一個文化公理的最佳方式。六是邏輯推理的思維。從法律方法論的角度看,法治思維就是把法律作為修辭講法說理,運用法律邏輯規則、法律論證規則和法律解釋規則等進行思維決策,探尋用法治的方式解決現實社會中的糾紛與問題〔3〕.
二、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的主要路徑
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過程就是大學生不斷學習法律知識、不斷進行法律實踐,觀事察物、論人說理,以法律作為衡量和評判的準繩,從而逐步養成法治思維習慣的過程。
(一)樹立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培植法治認同感
法治理念是培育法治思維的基礎,而法治思維又是自覺運用法治方式的前提。法治思維就是要運用法律至上的理念去觀察、分析和解決一切涉及法律性的社會問題。法律是否擁有至上的地位,是區分一個國家究竟是人治還是法治的根本標準。法律至上體現了對法治的認同。法治認同是對現行法律所持的一種敬畏、信賴并積極認同的態度。沒有對法治認同的心理基礎,任何社會都不能邁進法治社會的門檻。對于大學生而言,法治理念不僅是法律素質的核心內容,而且也是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觀念外化為法律素質的橋梁。堅持法律至上,就要模范地遵守法律的規定,切實地維護法律的權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摒棄人治思維和官本位的錯誤觀念;加強監督,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抵制權大于法、以權壓法的現象,重拾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公眾對法治的信心。同時,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意識。法治思維的核心是如何看待法治,厘清法治的內涵。法治與人治、專制對立,是運用法律治國理政的方式。法治的基本內涵是法律至上、人權保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約束公權、保障私權始終是法治的精髓。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大學生只有牢牢樹立這樣的法治觀,才能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意識。
(二)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讓追求公平正義成為最大共識
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離不開良好法治環境的保障。法治環境包括社會法治大環境和校園法治小環境。從社會法治大環境來說,要崇尚法治價值在解決重大社會問題中的作用,弘揚法治文化傳統,提升法治價值的影響力,堅持依法辦事;推進依法行政,在利益多樣、觀念多元的今天,只有善于運用法治思維、選擇法治手段,法治環境建設才會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牢固樹立司法公平理念,將每一次辦案變為說服引導公民相信和尊崇法律的過程,在化解矛盾糾紛過程中體現法律價值,讓依法表達訴求、維護權益成為公民的自覺選擇,讓依靠法律、信任法律、認同法治成為全社會的情感歸依;努力營造有利全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的法治氛圍,讓厲行法治、追求公平正義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最大共識,形成不愿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社會法治大環境。從校園法治小環境來說,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狀況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念,進而影響到大學生法治思維、法律素質的形成。因此,高校管理者要秉承依法治校,努力實現高校管理的法治化,營造校園法治氛圍。要以人為本,依法建立以大學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暢通大學生處分申訴制度等救濟途徑,健全校務公開制度、學代會制度等各項管理規定,內容上改變過去重義務、輕權利的做法,程序上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充分利用校內廣播站、電視臺、校報、黑板報、宣傳欄、校園網等媒體,介紹相關法律法規,傳播法律文化,宣傳法治人物典型事跡,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小環境。
(三)開展多元化實踐性教學,加強大學生法治思維的訓練
目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陣地。提升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應該樹立重法律知識傳遞更重法治思維培養和法治方式運用的新理念,以法治思維訓練為向導,開展多元化法律實踐性教學。在課堂法律實踐性教學中,突出多媒體教學手段,生動地呈現出生活中的重大法律案件,讓大學生融入案件的不同角色,歸納案情,嘗試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提出、分析和解決相應的法律問題。在校園實踐性教學中,可以結合課堂法律理論教學內容,收看“法治的力量---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暨頒獎盛典”,精選中外優秀法治題材的影片,舉辦“影像中的正義電影周”,舉行“與法同行”法律知識競賽,開展“法律在我身邊”調研活動,指導學生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等,逐步養成用法治眼光觀察問題、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社會實踐性教學中,開展“旁聽法庭審判”,讓大學生對所學的法律知識、法律運用有直觀的體驗,提高學習法律的興趣;組織“法律進社區”,提供學法用法的用武之地;參觀監獄,聽取服刑人員真誠悔過的心聲,遠離犯罪,增強守法意識;與司法機關進行合作,建立法律實踐教學基地,有效地開展基地實踐活動。
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高校的主動擔當,更需要全社會、家庭的齊抓共管,才能與大學生自我教育形成合力,真正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陳瑞華.看得見的正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序言.
〔2〕鄭成良.論法治理念與法律思維〔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4).
〔3〕陳金釗.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詮釋〔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2).
【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的主要路徑】相關文章:
試析法治視野中的大學生權利保護05-27
影視公司并購重組的路徑與效應08-21
民事審判錯案的國家救濟路徑04-29
飯店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方法06-19
探求經濟管理類人才培育05-17
如何培育和構建企業安全文化05-31
培育發展南寧市總部經濟的思考08-30
美感教育對道德品質培育的價值論文04-20
論國內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其培育05-31
食品安全思維開題報告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