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软件,类似车行168的软件,单机游戏内购破解平台,今日打牌财神方位查询老黄历

淺談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

時間:2022-12-10 18:41:55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

  摘 要: 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觀上的革命也像認識論一樣, 在上是由于引進了辯證法和實踐觀點后發生的。“ 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研究、解釋自然界”克服了論“ 用孤立、靜止的觀點研究、解釋自然”的方法論缺陷;“ 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克服了機械論敵視人的自然主義缺陷, 生成了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的人本主義特性。本文從起源、思想內涵兩大方面整理了馬克思、恩格斯“ 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的人本主義思想。

淺談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

  關鍵詞: 馬克思恩格斯; 實踐觀點; 人本主義; 自然觀;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from practical viewpoint

  —Marx and Engles’s humanitarian outlook of nature

  ; Abstract :Marx and Engles reformed the outlook of nature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dialectics and practical viewpoint ,just as the epistemological reform. The study and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act and development conquered mechanism.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from practical viewpoint conquered the limitation that mechanism was hostile to man. And that make Marx and Engle’s humanitarian charactors of nature. Keywords :Marx and Engles ;practical viewpoint ;humanitarianism; outlook of nature

  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觀的獨創之處是什么? 這是每一位從事自然辯證法教學和研究的人都要遇到的問題。用“自然辯證法”來概括這一自然觀的方法論特征,無疑是正確的。用“自然辯證法”可以體現馬克思、恩格斯“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研究、解釋自然界”這一特點,但卻不能涵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觀領域中實現創新的全部內容。受實踐唯物主義研究范式的啟發,我對照研讀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關著作,感到: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觀上的革命也像認識論一樣,在邏輯上是由于引進了辯證法和實踐觀點后發生的。對于前者,我們的認識很到位,并恰當地稱之為“自然辯證法”。對于第二方面———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的思想,長期以來被我們忽視了。本文初步整理了馬克思、恩格斯“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的思想,從而得出結論,實踐觀點引入自然觀生成了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的人本主義特性,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觀在出發點和內容上有別于其它的又一獨到之處。因此,從思想變革的角度來看,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觀可以有三個名字: (1) 自然辯證法; (2) 人本主義的自然觀; (3) 如果合成一個名字,也可以叫作人本主義的自然辯證法。

  一、批判性的歷史前提

  人與自然的矛盾是人類生存所遭遇的最基本的矛盾。

  由于人的需要有個不同于動物的特點:即一個被滿足了的需要會刺激產生一個新的需要,而人的需求的無限衍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導致天然的自然資源和無法滿足人的需求,因此,改造自然以滿足人的不斷增長的需求就成為人類特有的生存方式。要想改變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生存狀況,人類就要設法預見自己所處的自然界的變化,這樣才能控制自然來為自己服務。因此,自然觀的實質并非是觀“自然”,而是觀“人與自然的矛盾關系”。但自覺到這一點,卻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

  文明史前的人們對自然的最初的解釋方式是擬人的神話———即用想象中的神化了的人性來解釋自然界。遠古神話解釋盡管形形色色,但它們卻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即各種神話中的神都是人格化的神,或神化的人。宗教是擬人說的充分發展的形式。擬人說是整個古代占統治地位的對自然的解釋。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尤其是力學的早熟,引發了對自然解釋的革命:自然機械論代替了神化擬人說。在近代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看來,力學是最典型的科學,它帶來了一種新的自然觀。這種自然觀以力學理論為基礎來解釋自然界,因此可以叫作機械自然主義的自然觀。近代機械自然主義把擬人說中被神化了的人徹底清除,用自然本身來解釋自然,以此保證對自然解釋的客觀性。從此否定了前科學時期的擬人說解釋[1 ] 。這是自然觀的空前革命———當然是帶有兩大缺陷的革命: (1) 用孤立靜止的形而上學觀點解釋自然; (2) 機械自然觀在否定神性的同時把人性也拋棄了,人沒有了高于自然的人性。人淹沒在機械化的自然中。恩格斯用“自然辯證法”稱呼自己的自然觀意在克服第一個方面的缺陷。我們下面著重研究第二個方面的缺陷———機械自然主義是怎樣把人排擠出自然觀的。

  機械自然主義排擠人的第一個辦法是,用不變的物質實體—“要素”這一概念來解釋一切現象的存在根據。為了解釋燃燒現象,人們引入了“燃素”這一物質實體;為了解釋熱現象,人們想出“熱質”,為了解釋電和磁,人們設想存在著電流體和磁流體。很顯然,人不是任何一種實體。

  機械自然主義排擠人的第二個辦法是,用“力”這一概念解釋各種運動現象,諸如萬有引力、推(拉、舉) 力、壓力、彈性力、摩擦力、離心力、向心力、粘滯力、表面張力⋯等名目繁多的力。為了解釋生物所表現出的一些有別于非生命系統的特殊運動。科學家發明了“活力”概念,并且假定,這些動力并不違背與化學定律,它們是在這些定律許可的范圍內引導有機過程。當時的科學家認為,一旦把自然現象都化為簡單的力,而且證明自然現象只要這樣來加以簡化,科學的任務便算完成了。有些哲學家還把“力”推廣到社會領域,霍布斯和斯賓諾莎把力學的模型轉用為“社會力學”模型,或轉用為“情感的力學”模型;亞當•斯密則構思了一個關系的“力學”。有些哲學家把動物和人看成是由可以精確定量的力學關系組成的實體———機器。笛卡爾說“動物是機器”,拉美特里變本加厲地說“人是機器”。用機械力學的“自然”觀點、概念解釋一切,實質上把人分成了兩半———肉體淹沒在機械的“自然”之中;精神和社會關系被擠出自然界。

  機械自然主義排擠人的第三個辦法是量化思維,即用數學來解釋世界的本質和一切現象。黑格爾指出“力學乃公認最不能缺少數學幫助的科學,在力學里如果沒有數學的計算,真可說是寸步不能行”[2 ] 。瓦托夫斯基曾經精辟地指出,17 世紀的科學革命,是以這樣的本體論和認識論信念作依據的,即自然界本身具有數學結構,而對世界的認識是通過發現這種數學結構而實現的。在這種本體論和認識論基礎上,科學家構思出一系列世界的量化模型。伽利略說;“自然界這本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正是表達了這種本體論信念并且也提示出一種怎樣正確閱讀自然界這本書的方法,即認識論信念[3 ] 。

  對于機械論從量的方面來規定自然(物質) 的做法,黑格爾曾批評道:“那種僅在量的規定里去尋求事物的一切區別和一切性質的辦法,乃是一種最有害的成見”,是“極端的數學觀點。”“在這種抽象物質里,誠然是有形式的,不過形式只是一種外在的、不相干的規定罷了”[ 4 ] 。這種建基于抽象自然物質觀點之上的唯物主義,實質是同唯心主義一樣背離了客觀實際。黑格爾以其深邃的眼光看破了這一點,他在《邏輯學》中寫道:“古代或近代哲學的本原,如水或物質或原子,都是思想、共性和觀念物,而不是直接當前的、感性中的個別事物”[5 ] 。馬克思進一步看到數學極端的觀點不僅導致了抽象的自然物質觀點,而且最終造成了人與自然的對立。人是無法進行定量分析的。馬克思指出,在機械論者霍布斯那里, “感性失去了它的鮮明的色彩而變成了幾何學家的抽象的感性;物理運動成為機械運動和數學運動的犧牲品⋯⋯唯物主義變得敵視人了”[ 6 ] 。機械論的解釋把人格化的神或神化的人從對自然的解釋中排除出去,企圖使解釋真正成為具有科學性的解釋。但是實體思維、力學思維、量化思維也因此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同盟,造成了人與自然的對立,形成了與人無關的自然(物質) 觀。

  自然主義自然觀用力學和量化思維方式把人徹底擠出了自然界,使得自然變成了與人無關的“純”自然。馬克思批評說,由于未理解自然界的人的本質,自然科學有著抽象唯物的,或者毋寧說抽象唯心的方向[7 ] 。馬克思在這里一針見血地點出了機械論的病根,一句話,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的抽象自然物質論觀點與唯心主義殊途同歸。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強調指出,只有考慮了人的現實的關系的唯物主義者才是科學的。馬克思、恩格斯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正是為了克服機械論敵視人的缺陷。

  二、實踐性的革命內涵

  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觀與近代自然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有著本質的不同,二者的總體思路是不同的:自然唯物主義是從自然出發向思維、社會領域推進。馬克思的辯證法則從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出發向自然、思維領域推進。馬克思在建立自己的之初便首先指出了自已的哲學出發點與其它哲學的區別,他說:“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 8 ] 。舊唯物主義(自然唯物主義) 從純自然出發,即從純客體出發,唯心主義從主觀性(感覺和思想) 出發,實踐唯物主義的思維則從人們感性活動———社會實踐出發,這是對待一切哲學問題的出發點,也是自然觀思想的出發點。

  馬克思、恩格斯不僅用實踐的觀點解釋思維領域(認識論) 和歷史領域,還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界,這是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區別于其它哲學自然觀的關鍵。馬克思之所以要從實踐的觀點出發,并不是概念推演的結果,而是因為人與自然的現實關系是由實踐引起的。馬克思說:“從物質生產的一定形式產生:第一,一定的社會結構;第二,人對自然的一定關系”[ 9 ] 。

  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就是要突出人對自然的能動作用,就是要求在解釋對象時, “必須把人的全部實踐⋯⋯包括到事物的完滿的定義中去”[ 10 ] 。如果說舊唯物主義的理想是力圖排除人的“干擾”去考察自然的話,那么馬克思則要求人們從社會實踐對自然的“干擾”的角度去動態地考察自然,把實踐包含進對自然的解釋,從而和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徹底決裂,辯證地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由此看來,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也就是把人本主義引入自然觀。用人本主義自然觀“觀察到的”自然,是人化自然。

  1. 自然界不僅是自然性存在,也是屬人的社會性存在。

  馬克思考察的自然不是與人無關的僅作為思維對象的“自然”,而是作為人的生存和發展的要素的自然。在馬克思看來, “被抽象解的、孤立的、被認為與人分離的自然界,對人說來就是無”[11 ] 。馬克思指出:“人只有提供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12 ] 。恩格斯說:“在我們的視野的范圍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懸而未決的問題”。又說:“如果我們對事物不能加以研究,那么它們對我們來說就是不存在的了”。“自然科學的極限,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們的宇宙,而在我們的宇宙之外的無限多的宇宙,是我們認識自然界時所用不著的”[ 13 ] 。總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解釋的自然是人與自然關系中的自然。馬克思明確地指出:“歷史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方面是密切相聯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 14 ] 。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運動的最初的和最基本的關系,因而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前提。馬克思說:“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與自然界的關系”,因此,“任何歷史記載都應當從這些自然基礎以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由于人們的活動而發生的變更出發”[15 ] 。因此,“人同世界的關系是一種人的關系”[16 ] , “因為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對人說來才是人的現實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對他說來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對他說來才成為人。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本質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的本質。也就是說,只有在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才是人的現實自然界[17 ] 。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近代唯物主義的最高成就,但他仍然是個自然唯物主義者。他肯定人從自然中來,這在說明世界的物質本原時是完全正確的。但費爾巴哈卻將同樣的觀點運用于人類產生以后的人類生活世界,認為自然事物的存在如果加上人的因素便會失去自身的本質。這就使他從邏輯上不僅否定了人對世界改造的意義,也使他無法正確地說明現實世界。他的唯物主義在現實面前反而陷入了脫離現實的唯心主義,無法超越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費爾巴哈所理解的“這種先于人類歷史而存在的自然界,不是費爾巴哈在其中生活的那個自然界,在這個問題上,他重新陷入唯心主義”[ 18 ] 。僅僅堅持人來源于自然,并不能把唯物主義貫徹到底,撇開人的實踐活動而單純談論客觀世界,這樣的唯物主義最終將滑向唯心主義。實際上,我們是通過制造自然,才知道我們是否認識了自然的。恩格斯說:“既然我們自己能夠制造出某一自然過程,使它按照它的條件產生出來,并使它為我們的目的服務,從而證明我們對這一過程的理解是正確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結了。⋯⋯‘自在之物’就變成了‘為我之物’了”[19 ] 。這是馬克思、恩格斯解釋自然的基本原則,有著極為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2.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是主體。

  人使自然變成自己的對象的同時又使自己成為主體。馬克思指出,人不是某種馴服的自然能力,而是作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主體出現的,這種支配首先體現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第一,勞動是人類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動。工具意味著人不滿足于直接享受自然的恩賜,意味著人對自然界的改造。因此,工具的出現是人確立自然對自然界的主體地位的真正開端,是人類改造自然力的測量器;第二,勞動是對象性的活動,人利用工具把自然物改造成合乎自己需要的對象,從而把自己的本質力量(體力、智力和聯系起來的社會力量)物化于對象之中。因此,根據勞動對象是什么,可以判定人的何種程度上實現為主體;第三,勞動的結果,使自然界在越來越大的范圍內成為人的消費對象,其范圍之廣,為一切動物所望塵莫及。總之,生產勞動在物種關系方面把人從其它的動物中提升為主體,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把自然生有條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作自然界的主人,這是人的主體性的第一層含義。

   在與自然交往的過程中,人之所以能成為主體,是人具有向著選定的目標前進的自覺性。這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恩格斯說:“人離開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多的具有經過事先考慮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行為的特征。”當然,“我們不想否認,動物具有計劃的、事先經過考慮的行動方式的能力。⋯⋯但是一切動物的一切有計劃的行動,都做不到在地球上打下它們的意志的印記。這一點是屬于人的”[20 ] 。一句話,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用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而引起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做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但這僅僅是初級的或表層的能動性,是與動物的活動特點相對而言的。更重要的是深層的能動性,即人類不斷學會認識、理解、預見和控制由于人的行動的造成的自然界變化的長期后果(包括自然的和社會的、直接的和間接和、積極的和消極的) 。特別是人化自然的負效應。

  恩格斯曾嚴肅地

  提醒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在第一線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線和第三線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響,它常常把第一個結果重消除。”[21 ]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別的地方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成為荒蕪不毛之地,因為他們在這些地方剝奪了森林,也就剝奪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貯存器。因此我們必須在每一步都記住:我們統治自然界,絕不象征服者統治異族那樣,絕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個,相反,我們連同我們的血肉和大腦都屬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們對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比其他一切生物都強,在于能夠正確認識和運用自然規律。

  因此,人的深層的主體性表現在,“我們一天天地學會了更加正確解自然界的規律,學會了認識在自然界的慣常行程中我們的干涉的較近或較遠的后果。特別是從本世紀自然科學大踏步前進以來,我們就愈來愈有能力去認識,因而也學會去支配至少是我們最普遍的生產行為的較遠的后果”[22 ] 。我們不僅需要學會預見我們的行動的產生的自然后果,而且還應學會預見這些行動的較遠的方面的后果,當然后者要比前者困難得多。創造蒸汽機的人們沒有料到,他們造成的工具,會比其它任何東西更使全世界的社會狀況革命化。但是經過長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經驗,經過對的比較和研究,我們在這一領域中,也漸漸地學會了追尋清楚我們的生產活動的間接的、比較遠的社會方面的影響,并且因此我們也有可能去支配和調節這種影響。

  當然,要實行這種調節,僅僅認識是不夠的,這還需要對我們迄今存在的方式以及和這種方式在一起的我們今天整個社會體制進行完全的變革。因此“迄今存在的一切生產方式,都只從取得勞動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出發的。那些只是在比較晚的時候才顯現出來的、通過逐漸的重復和積累才變成有效的進一步的結果,是一直全被忽視的”[23 ] 。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說的話,今天聽起來仍然振聾發聵。

  3. 人自身作為自然的人化

  作為主體的人和作為客體的自然界的關系,不單是指人和外部世界之間的關系,還包括和自身自然的關系,因為人“本來就是自然界”。工具的使用不僅確立了人對外部自然的主體地位,而且確立起人對自身自然的主體地位。當人使用工具“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24 ] 。

  工具的使用不僅僅延伸了人的肢體器官,而且改造和完善人的器官,使之真正成為人的實踐器官和認識器官。例如,動物的馴養和火的使用,使人類祖先的飲食方式和內容發生了重大變革,從而使他們的腦髓更迅速更完善地發展起來,大大促進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體力和獨立性。由于人類實踐方式的影響,今人的身體已非“原人”的身體,專業性的勞動以及體育運動、工具、醫療實踐使人的身體越來越成為人自己活動的產物,正反兩方面都是如此。比如,現代人的身體疾病可以說是人自己造出來的———癌癥、艾滋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疲勞綜合癥⋯⋯哪一種疾病與人的現代實踐無關?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恩格斯把動物馴養和火的使用看作是“直接成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的兩種進步。人自身自然的人化過程是人的自我實現過程。主體的自我實現是一切實踐的終極目的。

  從以上幾方面的論述可以看出,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是人本主義的自然辯證法,而非自然主義的自然辯證法。自然主義地理解自然辯證法會產生兩個消極后果(1) 無法在理論思維的層次上超越舊唯物主義的自然主義自然觀;(2) 在內容上把自然辯證法搞成了自然科學概論。

  參考文獻:

  [1 ] 李醒民. 科學解釋的歷史變遷: (上、下) [J ] . 百科知識,1987 (11、12) 。李醒民研究員從歷史的角度把科學解釋分成擬人說、說、嵌入說三種類型。本文直接引用了該研究成果中的“擬人說”、“機械說”兩部分,特此說明并致謝。

  [2 ] [4 ] 黑格爾. 小[M]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21 - 220.

  [3 ] 舒煒光,邱仁宗主編. 當代西方科學述評[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78.

  [5 ] 黑格爾. 邏輯學:上卷[M]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164.

  [6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64.

  [7 ] 馬克思. 1844 年學哲學手稿[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85.

  [8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M] . 根據朱光潛先生的譯文改動.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9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96.

  [10 ] 列寧全集:第32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84.

  [11 ] [12 ] 馬克思.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5 - 124.

  [13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4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83、561、557.

  [14 ] [15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3 - 24.

  [16 ] [17 ] 馬克思.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12、78 - 79、85.

  [18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0.

  [19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21 -222.

  [20 ] [21 ] [22 ] [23 ] 恩格斯. 自然辯證法[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3 - 304、304、305、306 - 307.[24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2.7 3 第1 期

【淺談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相關文章:

淺談用“數據文化”創造新的管理思維06-01

淺談教務管理團隊積分制的理論與實踐06-04

淺談實踐教學環節的幾點思考論文(通用8篇)10-10

淺談生命的可貴06-08

淺談供熱節能06-02

淺談自然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在詩歌中的運用05-29

從商場的“終極解釋權”談合同的解釋06-13

淺談用言語行為理論來分析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08-04

淺談行政公益訴訟04-15

淺談居住權06-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江| 新宾| 罗源县| 泗阳县| 广南县| 抚顺市| 蕲春县| 华蓥市| 阿图什市| 泉州市| 玛纳斯县| 苏州市| 包头市| 衡南县| 曲靖市| 灵寿县| 永春县| 临泉县| 天长市| 建昌县| 浮梁县| 常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梁平县| 昭通市| 长白| 兴义市| 青龙| 合山市| 荆州市| 公主岭市| 昌黎县| 河北省| 县级市| 老河口市| 阳曲县| 卢氏县| 文化| 红河县| 汤阴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