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果然就聽王安石立刻將當年的理論全部拿了出來,什么青苗法、市易法什么,各種花樣翻新的東西,層出不窮的出現在了商鞅的面前,一時之間,讓在場的那些春秋時期的變革者們無言以對,原本他們還認為重農抑商,應當是能夠貫徹很多年的政策,但沒想到的事,到了王安石那里,就連朝廷官府都要親自下場去做買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他們當年的政策是不是看起來非常可笑呢?基于這一點,他們當中的有些人甚至準備直接跳出來反對王安石。等他們的腳步還沒有邁出,就聽到蘇寧傳出的兩聲輕咳,然后他們就乖乖的說了回去,靜靜地等待著蘇寧的評價。 蘇寧的評價其實談不上公正客觀,他只是對王安石的某些變法細則作出了一定的調整,但王安石卻是出了名的牛相公,他不肯接受蘇寧提出的這些調整,認為自己的方法才是最為合理的。 一時之間,他們兩個竟然在大堂里爭吵起來,看得在場的其他人都驚訝不已。 但他們兩個最終也只是就事論事,雖然調門都拉的很高,而且臉上也多了幾次紅潤,但他們最終沒有大打出手,更沒有發生什么過激的事情,爭吵到了最后,也只是演變成了一場競賽而已,而這場競賽的規則是這樣的,蘇寧拿出在過去的戰爭當中受到重大創傷,且距離涼州比較近的兩個郡,作為這次比賽的試驗場地,其中一個郡奉行蘇寧的改革方案,而另外一個則按照王安石的辦法進行變革。這兩個郡也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存在,一個叫做左馮翊,另外一個叫做右扶風。在秦漢隋唐這些政治中心都在關中地區的朝代里,這兩個地方是斷然不會容許統治者忽視的區域。 不過宋朝以后,政治中心就開始向東移動,一開始是在河南的開封,后來換到了偏北的幽州,也就是后來的大都和北平。這兩個地方也就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東漢末年時期,這兩個地方還是很有參考意義和發展潛力的地區,至少水土流失的情況,還不如800年之后那么嚴重,只有1800年后,那就更加沒法和現在比了。 不得不說的是,宋夏百年戰爭對于這一代的自然地理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尤其是戰爭所需的木材,讓周圍的植被之一乎門,能安穩的生長過,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不發生大規模的水土流失,那才是活見鬼了。 但是現在這兩個地方的發展潛力都還算可以,至少農業生產還是可以勉強恢復的,倘若水利灌溉方面又有所建樹的話,那么一定可以取得不小的成就。 所以不管他們兩個怎么在這些地方折騰,能夠得到的效果,一定是能夠讓人瞠目的,區別只在于誰的改革方案能夠收獲更多的贊揚和認可。 其實王安石也清楚,他和蘇寧進行這樣的比賽,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會偏向于蘇寧,但是他的內心當中,也還殘留著作為赤子的一顆耿直之心,他堅信這世界上還是有人敢于說真話的,只要自己做出成績,總會引來別人的贊賞,所以他大膽的應下了這一場對決。 于是一件詭異的事情就這樣在涼州體系控制的土地上出現了,就在關東的各路諸侯們,你爭我奪的進行競賽式發展的時候,涼州體系的關注焦點,竟然變成了一場奇怪的變革比賽,雖然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梁叔的風氣,開始變的以崇尚變法為榮,但不可否認的是,包括正在西線戰場上工廠安息帝國形勢的一眾將領們,都很關心正在涼州地區腹地進行的這一場變革,因為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場變革比賽的最終結果,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后要推行的是何種政策,甚至位于關東及其附近地區的那些地方行政長官們,已經準備好就地奉行他們所推出的政策,或許還沒等到這場比賽結束,他們的政策就已經開始在周圍的郡縣被廣泛應用。 第一個被王安石拋出來的是,在歷史上同樣作為變法第一槍的青苗法。其核心內容也非常簡單,為了避免貧苦的農民受到富豪之家的高利盤剝,朝廷允許地方官府以較低的利率像那些青黃不接時期的農民放出貸款,待到來年有了收成,農民們需要把這些貸款連本帶利的腳還給官府。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限制了民間富豪的財路來源,減輕了剝削造成的壓力,同時為各級官府創造了大量的稅收。在緩解了階級矛盾的同時,也緩解了財政的壓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