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子化胡經-《紫陽》
第(2/3)頁
“我漢人若是信奉外邦宗教,最終歸往何處。”王羲之再問。
“我不曾去過佛教所說的西天,不知究竟有無西天,也不曾去過佛教所說的地獄,亦不知道究竟有無地獄,中土信佛之人最終歸往何處只有他們自己知曉,但佛教倡導出家修行,此舉會導致漢人血脈難延,最終盡歸虛無。”莫問答道。
“此等滅族之禍,當防患于未然,早止,早退。”王羲之說道。
莫問聞言擺了擺手,“為時已晚,佛教寄希望于來世,視肉身為皮囊,其教義有利于朝廷統治百姓,故此被朝廷和君王所喜,當然,我道門中人若是齊心合力,一通殺轟攆打也能將其攆走,但此舉會引起百姓對他們的同情,認為道門中人囂張跋扈,民心若失,談何光大華夏道統,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與之約定各自統屬,信佛者多為勞苦大眾,佛法能否度他們暫且放在一旁,至少可以讓他們心存希望,這希望是真是假也不重要,有希望便不會感覺日子太苦,信道者需要明窺陰陽,自古便有無財不養道之說,需要衣食無憂之人方才能夠靜下心來練氣修行,故此道家信徒多半身居高位,為士大夫一流,世上不是每個人都能靜得下心,道家也從不試圖喚醒所有人,喚醒能喚醒的聰慧之人就夠了,先生眼下是三品右將軍,當為一州長官,至少管轄五萬百姓,先生一人清醒足矣,那五萬百姓還是不要清醒了,倘若他們人人清醒,你若公平待之還好,你若稍有不公,他們就會察覺抗逆,還是讓他們信佛吧,好管一些。”
王羲之聞言哈哈大笑,莫問說的確是至理,卻不曾故作高深,言談隨意,毫不造作。
莫問邁步之時出言說道,“先生放心,上清祖師已然神授幾位上清準徒代為處理外邦教派事宜,眼下此事由貧道接手,佛教教義以及小乘教法大有瑕疵,若是他們能夠改之,便留他們在中土安民,若是他們依然遵循小乘教法,不守客道,那就只能舉國滅之。”
“真人行事既有陰之退讓,亦有陽之剛猛,以德服人顯寬容,殺伐果斷真痛快。”王羲之笑道。
“先生過譽了,先生墨寶婉約挺秀,流暢自然,足見先生對陰陽之道亦有參悟。”莫問亦笑。
二人邊走邊說,到得傍晚時分來到上清觀,由于王羲之是道家信眾,故此莫問先請他往上清大殿為祖師上香,隨后請至西院丹房喝茶說話。
先前二人的交談主要針對生死,之所以說到佛教是因為牽扯到凡人的歸宿,隨后的交談是養生,先說練氣,吸收天地靈氣是練氣的高等階段,初期是利用調整和靜坐呼吸達到“無我”的狀態,很多經文記載的詞匯都很隱晦,實則無我狀態就是一種平和安靜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可以接近天地的“原始”狀態,以此平衡自己體內的陰陽之氣。
在練氣之外,還有養生術,就是如何通過食物養生,養生術建立在道家陰陽五行的基礎上,根據食物不同的五行屬性,不同的時節,五臟運行強衰的時辰,配比各種食物,其步驟極為繁瑣,即便是精通五行的老大夫也很難配準,故此莫問化繁為簡,向王羲之傳授了極為簡單的養生之術,那就是少吃,進食的本質是吸收五谷牲畜所含的靈氣,以此維持人體的消耗,但是不管是葷食還是素食,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濁氣,倘若吃的太多,體內帶的濁氣就多,濁氣多則百病生。
晚飯是丫鬟送入房中的,二人簡單吃完秉燭夜談,此番已經沒有了既定的話題,王羲之再度說起了道教和佛教的沖突,談話的同時莫問也在規整思緒,他日如果能夠找到孔雀王就要進行具體的細分,此時將諸多事宜想好,他日就可有的放矢,不會被人難問倒。
“信眾之生死,真人意欲如何分化。”王羲之問。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乃东县|
郑州市|
禄劝|
红安县|
上思县|
高碑店市|
莱阳市|
石屏县|
赫章县|
宜宾市|
太湖县|
永州市|
五华县|
东兰县|
兴安县|
正蓝旗|
阿拉尔市|
玛沁县|
乐至县|
合肥市|
壤塘县|
临沂市|
信丰县|
平安县|
新邵县|
闻喜县|
惠来县|
和平区|
北流市|
五寨县|
阿图什市|
竹山县|
定西市|
榆树市|
胶州市|
绥芬河市|
鸡西市|
枝江市|
固始县|
囊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