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算了!我這兩天主要忙完Uber業(yè)務就準備回去過年了。” “司機們你負責培訓到位就行,也該結束了,大家的回去的票你幫著協(xié)調一下,若是買不到就讓公司的大巴幫忙送達一下。” 海鯨出行的業(yè)務經過大半年的時間,如今即將投入運營。 司機也已經招募完全,第一批共一萬五千名司機,有條件的來海鯨總部接受為期一星期的培訓。 沒條件的話就是網上接受網課培訓。 主要內容,其實就是跟司機們確定合作形式。 是自己買車還是算租車的模式進行收入營收。 同時,對于一些公司的處罰和獎勵標準也做到細致的規(guī)范提醒。 這一行很多業(yè)務實際糾紛也不少,例如順風車的高速費,過橋費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海鯨出行是著重關注了友商被吐槽的比較厲害的一部分服務槽點,專門進行規(guī)范。 且在紅包推廣業(yè)務上,也做了承諾。 即海鯨出行推廣發(fā)放給用戶的乘車紅包,是由海鯨平臺負責支出,司機的營收照常。 總體評判起來,海鯨出行對于司機的要求會更高,規(guī)則也更多更嚴格。 當然相應的,預期收入也會比滴滴的平均收入高出兩千左右。 同時對于這一批司機全都是以全職的模式招募,提供繳納五險一金。 這也是江皓敢讓海鯨出行的司機做到更多服務與要求的原因。 高收入高標準,業(yè)務的初期不敢說跟滴滴對抗。 起碼得有一定的優(yōu)勢,能夠讓習慣滴滴的乘客開始轉投到海鯨出行上。 “海鯨出行具體什么時候上線?” … “年初七就上線。” “車子這段時間陸續(xù)會給到司機們手中。” “城市就是上次確定的十個城市,會首先開放業(yè)務。” 蘇青青當下是摩拳擦掌,一副做好準備的模樣。 到底是熬了八個多月的業(yè)務,如今即將上線,期待之色溢于言表。 “江總,就是之前跟您聊的,關于兼職司機這塊?” … “暫時別開放了,等業(yè)務成熟后再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