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齊玄素說是要拿衍秀試刀,不過事到臨頭又改變了主意,畢竟“飛英白”的目標太大,很容易留下痕跡。 所以齊玄素最后決定用拳頭解決問題。 至于是否有人能從拳法上看出破綻,倒是問題不太,自從玄圣整合傳承以來,便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不傳之秘,就連“太陰十三劍”都流傳在外,更不必說只是上成之法的“澹臺拳意”了。 退一步來說,就算齊玄素不用“澹臺拳意”,而是用了一種旁人從未用過的手段,別人該懷疑他也還是會懷疑他。 這就像太平道在金陵府做的事情,哪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要沒有真憑實據(jù),那就上不了秤。既然上不了秤,那就沒有四兩重。 其實按照道理來說,齊玄素不該如此著急動手,這個時間有些過于敏感,可世上之事不會總是順遂心意,衍秀這賊禿不會一直停留在梧桐苑中,若是錯過這個機會,再想找到衍秀的蹤跡就很難了。畢竟如今的齊玄素不比過去,職責在身,不能到處亂跑,過了這個村,未必還有這個店。 再有,衍秀畢竟是佛子,躋身天人幾乎是必然之事。如今齊玄素對上衍秀還有境界上的優(yōu)勢,若是錯過了這個機會,下次再見的時候,說不定兩人就是境界持平了。到那時候,就算齊玄素能勝過衍秀,卻未必能殺衍秀,要知道衍秀這廝的保命本事不遜于齊玄素,小秦王、謝秋娘圍殺他,都讓他給逃了,可見一斑。 正因如此,齊玄素斟酌再三之后,決定冒險行事。 關(guān)鍵是要做得干凈利落。 齊玄素出手如電,拔出插在衍秀右眼中的飛刀,同時繼續(xù)發(fā)力下壓,使得衍秀的脖子越發(fā)不堪重負。 到了最后的生死關(guān)頭,衍秀也終于用出了“大日滅身法”,整個人周身上下綻放出無數(shù)紅光,仿佛一輪紅日,與此同時,他的血肉也開始急劇萎縮,轉(zhuǎn)眼之間已經(jīng)瘦了一圈。 衍秀仿佛回光返照一般,竟是硬頂住了齊玄素的下壓之力。 若是兩人的境界修為相當,齊玄素還真要被拼命的衍秀扭轉(zhuǎn)局勢,或者兩人的差距只是一個小境界,衍秀也有一拼之力。 可惜兩人的差距是一個大境界。 所謂小境界差距,如玉虛階段對歸真階段,同是先天之人,只是量變。而歸真階段到逍遙階段,看似也是一個境界差距,卻是先天之人與天人的區(qū)別,已然是質(zhì)變。 無論是齊玄素,還是張月鹿,都未能做到以歸真階段修為正面勝過天人的壯舉。細數(shù)道門歷史,能做到如此壯舉的,并不超過十人,而且大多都是在道門初創(chuàng)時期的亂世,除了資質(zhì)極佳之外,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之輩。 說句題外之話,人性并不適合爭斗,反而獸性才更為適合。人在受傷吃痛之后,本能會轉(zhuǎn)身逃跑,心神大亂,而獸類卻有壓抑痛覺的天性本能。所以普通人在受傷之后,很容易就會進入到任人宰割的境地之中,比如齊玄素第一次遇到“客棧”刺客,連逃都不會逃,最終被一刀刺死。衍秀也是如此,被齊玄素用飛刀刺傷右眼,便因為劇痛而無法用出保命之法。 想要克服這種天性,需要大量的實戰(zhàn)搏殺經(jīng)驗,挖掘體內(nèi)的獸性,“魔刀”的原理便是基于此,如今的齊玄素算是摸到了邊,這也是野道士瞧不起花圃道士的根源所在。 “天刀”則是反其道而行之,拋棄人性,模仿神性,如下棋一般精密計算,雖然不能狂性大發(fā)而戰(zhàn)力大增,但更為穩(wěn)定,幾時見過棋子心生畏懼而怯戰(zhàn)不前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