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成金身,伊奘諾尊的境界修為最高,進入黃泉國的時間最長,所以吃掉的最多,一人獨占三成,所以伊奘諾尊受益最大,得到不死之身。 三貴子境界修為不如伊奘諾尊,也不能時時刻刻都得到大日如來的庇護進入神國,所以三貴子加起來也只吃掉了兩成左右,其中月夜見尊吃掉的最多,應有一成左右。 不過吃不了還能帶走,卑彌呼尊和素盞嗚尊還趁機帶走了兩成,分別用于玉藻前、八岐大蛇、酒吞童子的復活,其中酒吞童子疑似因為碎片不夠,而復活失敗,或者說只成功了一半。 現在還剩下三成的金身遺蛻。 若是道門將其帶走,煉制成金丹,便是三顆不死之藥。縱然比不得開明六巫的第二代長生不死之藥,也能媲美上古巫教的第一代不死藥。 至于為什么是三顆,而不是將三成金身煉制成一顆以謀求更出眾的藥力,道理也很簡單,因為道門有三道,三道有三師,還有三位儲君。 道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道門,三是個十分特別的數字。 這就是天師說的均衡。 若是國師一人獨占,便是失衡。 無關道義,只有利益。 清微真人和代表了齊玄素的“帝釋天”都沉默了。 雖然“帝釋天”本身也不會開口說話,但沉默是一種態度。 他們不說機關算盡,也是處心積慮,費了這么大的氣力,不就是為了這三成金身嗎? 現在金身就在眼前,具體該如何分配? 清微真人下意識地摩挲著“趕山鞭”的握柄,目光并未在三成金身上停留太久,而是轉向了“帝釋天”身后的斜上方。 這里正是天神視角所在。 也就是說,清微真人看向齊玄素。 齊玄素便不得不表態了,這一刻他不是齊玄素,而是代表了天師和地師:“真人,此發現應全部上交金闕,由金闕定奪。” 清微真人提出了異議:“太著急了吧,如果金身只能保存在黃泉國中,一旦離開黃泉國就開始腐朽崩壞,那又該如何處置?” 這涉及到一個核心問題,如今地師是輪值大真人,可到了七月,國師就是輪值大真人,現在上交和七月上交還是有所不同的,清微真人已經不再奢求獨占,卻仍舊在最大程度上謀求利益。 齊玄素道:“三貴子也曾攜帶金身碎片離開黃泉國,似乎并無不妥。而且我們不能長久停留于黃泉國中,更不能隨時進入黃泉國中,若是現在不取,留待以后,恐怕會平添變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