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去哪就任。 盧植聽蘇曜沒有表示反對,當即心下稍安的同時又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畢竟,下來這個才是重頭戲! 但是,他卻沒有直接告知目的地,而是問道: “且問君侯,汝是想去那太平富庶之地,還是動蕩混亂之地?” 盧植的話問的蘇曜一愣。 這還有選擇權嗎? 當下,蘇曜立刻道: “為天下安寧計,自當在混亂之地一展所長。” 若是在過去,只是單純為了爭霸天下。 那現在的選擇自當是一個富庶的太平大郡,用心種田,靜待天下大亂。 然而現在,在經歷了這么多后,蘇曜的想法再次有了變化。 既然到現在都沒有發現有任何其他玩家的跡象,那他還何必按部就班。 完全可以找一個又快又好,還能盡可能少的對全國造成破壞,使百姓們少受苦的方式來完成他平定天下的大業。 既如此,那自然是應該前往動蕩之地,護一方平安。 而且,也只有在這種地方,他的武力才有價值。 “蘇君侯果真是國之棟梁,心系天下,盧某佩服。” 盧植點了點頭,又道: “既然君侯有此心,那某便直言不諱了。” “陛下有意讓君侯留任幽州,協助劉使君處理戰后問題,最好是能擒殺張舉,克竟全功。” 蘇曜一聽便明白了。 這皇帝陛下還是頗有些好大喜功的意思。 這次北伐聲勢浩大,雖然攻克盧奴,也收復了幽州郡縣,但最關鍵的賊首張舉卻拋妻棄子的一溜煙跑了。 這無疑是給心里留了個大疙瘩,別說皇帝了,蘇曜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不然,他也不會讓甄家想辦法把細作潛伏過去。 這件事可以說是兩人共同遺憾。 要知道,這幽州之地,地處邊陲,民風剽悍,且叛亂勢力尚未完全肅清,殘余勢力依舊活躍。 蘇曜只要打開地圖掃上一眼便能立刻發現,幽州內外敵對勢力的紅色分布格外扎眼。 不但烏桓人,鮮卑和高句麗人等也在這次張純張舉席卷幽冀的叛亂中扮演著在邊郡趁火打劫的角色。 同時,張舉作為叛亂的首領,雖然逃亡塞外,但一朝為帝的他顯然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野心。 若有機會,他未必不會再糾集殘部,甚至勾結境外勢力,卷土重來報復。 唯有將這張舉擒殺,才能算是給這次事件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但顯然,皇帝不可能親自帶兵去塞外的。 而蘇曜,作為此次北伐中最為耀眼的人物,自然成為了皇帝心中最合適的人選。 不但是因為他勇猛善戰、忠誠可靠,更因為他每每的以少勝多和神乎其技的速攻制勝。 于是,在決定將蘇曜外放歷練時,劉宏幾乎第一時間的便想到了如此安排。 擇一幽州邊郡,讓其繼續追捕張舉。 一旦拿到了張舉頭顱,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再調回來。 皇帝的想法很好,蘇曜也很樂意借此機會,好好掃蕩解決一下幽州周邊的問題。 但,蘇曜卻知道事情怕沒那么簡單。 最關鍵的問題是: “劉幽州盧將軍可知此人乃是個標準的和平主義者?” “和平主義者?” 蘇曜的話把盧植問愣了。 這是個什么名詞。 但盧植頓了下后還是明白了蘇曜的意思。 這倒是不假。 劉虞對于治理這些邊疆的異族和叛亂的百姓都是主張懷柔和強調教化為主,這是朝堂人盡皆知的事情。 昔日請劉虞來任幽州牧,也是考慮到之前的剿匪戰略失敗,幽冀叛亂愈演愈烈的問題。 要知道,打仗是要啥燒錢的,而朝廷真沒錢了。 劉虞的主張可謂正對朝廷胃口,若能不動不到兵便平定叛亂,那自然是極好的。 不過可惜,他剛上任還未來得及施展政策,張純張舉的叛軍便掀起了新一輪的叛亂高潮。 如今,賊眾主力覆滅,劉虞也終于等到了發揮的機會。 故而,朝廷也沒追究他治理不力的罪責,還是讓他繼續擔任幽州牧。 “蘇君侯是擔心和劉幽州的政策產生沖突?” 蘇曜點了點頭。 這不是顯然而易見的事情嘛。 雖然是封疆大吏,但偏偏是幽州,頭上還頂了個主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