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緊接著,荀彧繼續說道: “其次,便是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他們雖權勢滔天,但終究名不正言不順,天子一旦駕崩,他們便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這些年朝野之間,誅宦之聲不絕于耳,群情洶洶,這些人絕不會坐以待斃。” “而兩位皇子年幼,更是給了他們一個隔絕外庭,壟斷朝政的天賜之良機?!? “而如今天下人皆知陛下有心廢長立幼,又分兵權給蹇碩,宦官們若是借此擁立皇子劉協登基,屆時其與大將軍之間,必然會爆發尖銳之矛盾.” “流血之事,恐難以避免。” 說到這里,荀彧微微一頓,目光轉向蘇曜: “君侯身在邊陲,卻心系天下,又是陛下甚為器重之大將?!? “此次高句麗之戰大捷,幽州內外平定,正是君侯回京重振聲威,參與朝局的最佳時機?!? “私以為,君侯正該借此良機,率少數精兵強將,以護送高句麗俘虜與戰利品的理由入京,以觀其變?!? “若是陛下此番再次有驚無險,君侯亦可在京師樹立名望?!? “若是陛下真有不測之事,君侯的這一方精兵強將,屆時必將成為左右局勢的力量?!? “屆時,擁立之功自不必說,一步而登人臣之極位也有未可知也?!? “倘若錯過良機,以君侯與兩方的關系來看,恐怕未來您都只能屈居中樞之外了?!? 對于荀彧的話,蘇曜只能是部分認可。 看來即便是這位大才,也是想不到宦官后來會自己內訌,干出害死蹇碩這種騷操作吧。 至于正史上最終何進與宦官拼的同歸于盡,便宜了董卓的黑天鵝事件恐怕就更不是當世之人在此時所能想象的了。 不過,荀彧這番分析倒還確實說得是頭頭是道,把蘇曜以外的那些人聽得是一愣一愣的。 甚至連一直希望蘇曜留在遼東割據的衛明,都有些心動。 一步而登人臣之極? 那他們手下這些跟隨的親信豈不是立刻就都要雞犬升天了? 到時候一人派一個封疆大吏的官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