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941年的上半年,世界局勢和中國抗戰局勢都在快速的演變,讓人目不暇接,看不明白。 先是在鬼子重兵壓境的情況下,國民政府大部分將領和高層都絕望的認為沒有贏得抗戰的機會,只能寄希望于英美等國干涉,同時仍然研究著如何限制敵后的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并試圖消滅一部,以消滅未來可能的威脅。 雖然南方事變在張云的提醒以及老家的武力威懾下得以避免,但是兩黨合作已經明顯破裂,軍隊之間互相提防成為了軍事常態。 然后,是鬼子敏銳的發現了英美等國的政治轉向,于是不斷向著英美等國施壓,試探美英等國的底線。 2月份,鬼子不顧英美的反對,強行大亞灣登陸,侵占淡水,切斷了香港通往韶州的運輸線,隨后日軍大本營下達封鎖中國沿海的命令,強行攔截英美等國的貨船,割斷了中國海運對外聯系。 加上此前鬼子強行占據法屬印度支那,逼迫法國關停了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與中國的公路,使得目前中國唯一對西方的物資通道就是中緬公路(還有借道蘇聯的道路)。 面對鬼子的試探,美國不愿意在希特勒橫掃歐洲,自身軍力又不足的情況下同日本發生沖突,因此選擇了妥協,并開始了與鬼子的談判。雙方逐步開始起草一份集中解決美日分歧的草案,也就是后面鬧得沸沸揚揚的《日美諒解方案》。 草案明確:日本強調軸心國三國同盟條約只是在其中一國遭到現在尚未參加歐戰國家的主動攻擊時才會生效,鬼子不會主動發起對英法等國的戰爭;美國則同意繼續為日本提供戰爭貸款,幫助日本取得戰略資源等,日美兩國要在太平洋地區保持和平發展。 不過,關于對中國戰場方面,日美雙方分歧較大。草案提到“中國獨立、從中國本土撤軍、重新開始門戶開放政策、蔣汪合并等問題”,但哪些算中國本土,中國政府將由美日雙方哪一國主導,并未明確。美國則承諾,一旦得到中國的同意,美國將調停中日關系。 整體而言,美國對此方案是不滿意的,但是有些觀點也符合美國利益,目前美國不愿意與鬼子發起沖突,于是決定在該草案基礎上繼續談判。 而為了制約日本政府的南下奪取東南亞殖民地的企圖,美國直接加速了對中國的援助工作,3月1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明確表示“中國將獲得我們的援助”,同時中國與英國進行了一系列軍事合作,并在4月獲得5000萬美元法幣穩定基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