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4月13日,蘇聯為了防止被德日兩頭夾擊,瞞著中國政府在莫斯科與鬼子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承諾在中日戰爭中保持中立,不對日本作戰,隨后蘇聯援助物資開始逐步減少。 (《蘇日中立條約》只要求蘇聯中立,仍然允許蘇聯援助中國,所以條約簽訂后仍然有蘇聯援助進入中國,但蘇聯為了備戰與德國的戰爭,確實是減少了援助,并將派往中國的300余名空軍飛行員等陸續召回。蘇援真正斷絕時間是蘇德戰爭爆發后,蘇軍損失慘重無力再支援中國。 不過,《蘇日中立條約》最被人詬病的,是以承認滿洲國換取鬼子不再進攻外蒙古,但當時國民政府雖然失去了對這兩塊領土的控制,但至少堅持其為自身領土的,這等于蘇聯拿中國領土與鬼子做利益交換。) 蘇聯,是抗戰前期唯一官方支持中國抗戰并大規模支援中**事物資的大國,他們突然對日妥協,嚴重影響了國民的抗戰信心,使得國統區國民對蘇聯一片罵聲,但是國民政府考慮到繼續爭取蘇聯援助,嚴格限制新聞界批評蘇聯。 而隨后,4月16日,美國新聞界爆出了日、美兩國代表在華盛頓秘密會談商定《日美諒解方案》的消息,并曝光了其中部分方案內容對中國極為不利。 太平洋彼岸的消息傳來,中國各界一片嘩然,報社紛紛認為如今外援斷絕,國際局勢不利,中國抗戰進入了“最艱難”的時刻,國民抗戰信心一時間受到了重創。 不過,這個“最艱難”的局面僅僅持續了一天。 4月17日,考慮到消息泄密引起了中**民的緊張,為了防止中國國民政府突然投降,使得日本政府獲得中國充足人力資源并釋放出大量兵力,隨后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向南發展,美國總統羅斯福及國會在一天之內走完所有程序,直接批準了價值四千五百萬美元的第一批援華軍用器材。 考慮到蘇聯已經中立,無法借道蘇聯運輸,而中國的海港全部喪失,中越公路關閉,滇緬公路成為了中國獲取美援的唯一通道。5月1日,國民政府專門成立了滇緬公路管理委員會,負責公路的擴寬和美援運輸協調工作。 自此,之前一直依靠蘇聯的國民政府逐步向美國靠攏。 而為了降低日本政府的戰爭潛力,壓制鬼子發展,4月份開始,美國連續發布命令擴大對日物資禁運的種類與范圍,法屬印度支那和泰國也開始縮減對日大米供應,英國更是禁止從馬來西亞向日本及日元集團出口橡膠等,鬼子的戰略物資供給越發受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