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路軍如何籌劃用好大規模轟炸暫且不提。 在謀劃完海軍設立和東北工業建設后,張云就把心思重新放回了如今的戰局上,關注起了孔捷1縱在吉林山區中的一路狂飆、李云龍3縱在遼中平原上的大步前進以及通遼周邊的部隊動態。 整個東北戰局,在數十萬八路軍和三十多萬鬼子邊境部隊的生死競速中快速演進。 …………………… 3月19日凌晨3點左右,丁偉率領的獨立支隊2縱部隊在付出800余人傷亡并拿下通遼部分街區后,正式退出了通遼巷戰。 五萬多部隊轉而向東挺進,準備在鐵路兩側阻擊即將過來的鬼子邊境部隊。 南路軍麾下的山東第31旅、32旅、冀北第2縱隊等部隊接手了2縱的陣地,隨后沿著2縱已經占領街區繼續向城內清剿殘敵,保持著對通遼鬼子的強大壓力。 在確定了“圍城打援”的會戰決策后,參與通遼巷戰的部隊們不再急于求成,反而穩扎穩打的向內推進。 他們按照2縱在幾個小時通遼巷戰中總結的經驗教訓,圍繞著城內鬼子重武器不足、彈藥相對緊缺且缺少自動火器的弱點,以步坦協同巷戰方式慢慢向內清理。 加掛了外置裝甲和橫木的四一式坦克,憑借著皮糙肉厚的裝甲,發揮出了移動機槍堡壘和移動炮臺的作用,一點點消磨著鬼子到處設立的火力點。 步兵們則是伴隨在坦克側翼,掩護著坦克的安全。 同時,巷戰部隊也吸取了之前沿著街道進攻失利的教訓,各個攻擊班組在配合坦克沿著街道推進的同時,側翼攻擊小組則直接破開房屋側壁,以沖鋒槍等武器與鬼子屋內近戰相博。 密集的槍聲響徹通遼外圍城區,一棟又一棟的房屋在作戰中變成千瘡百孔。 此時的通遼市區遠不是沈陽或者后世那樣的大城市,絕大部分民區和街道商鋪都是單層建筑。 鬼子們固然可以依托緊閉的民居商鋪改造成一個個隱蔽火力點,卻只能平面進攻,無法借助樓層高度伏擊坦克。 他們提前精心制作的大量反坦克燃燒瓶,根本沒有機會投擲出去。 相反,這些燃燒瓶反倒成為其防守的危險隱患,很容易被八路軍戰士們的子彈擊中起火,進而將其火力點變成一片火海。 鬼子們唯有依托少量的步兵炮、山炮伏擊坦克,亦或者抱著炸藥包試圖與坦克同歸于盡。 但在皮糙肉厚的坦克以及密集的步槍、沖鋒槍子彈面前,一切都是徒勞。 巷戰部隊就這么一點點的穩定緩慢推進,留下了大量被擊斃的鬼子尸體以及眾多嚴重損毀的房屋。 而周參謀長等人也安排了大量干部,一邊搶救已經收復區域的受傷百姓、甄別百姓身份,一邊則開始動員群眾們配合指認鬼子可能的火力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