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分明很簡單的一個戰略,可是朝堂之上的宰輔們,為何要制定那么復雜、多路進軍的方案出來? 是朝堂上那些大佬、名將們沒有房俊更懂得軍事? 這不能夠啊…… 大唐立國,朝堂上的那些個名將都是一場一場大戰打出來的,爵位是以一場一場勝利堆積出來的,固然各有謀算、各有陣營,但是卻無一個尸位素餐浪得虛名之輩! 如此多的大佬,比不得一個房俊? 若說天下斂財之術無人能出房俊之右,李承乾信;可若是說行軍布陣之道,滿朝文武比不得一個房俊,打死李承乾也不信。 答案顯而易見,正如房俊剛剛所言那般,這是一場國戰,更是一場攫取功勛的饕餮盛宴,每一個勢力、每一個陣營、每一個武將,都要在其中分潤一份功勛,誰敢阻撓他們,誰就是舉世為敵! 斷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斷人家的功勛,那更是比死不休! 這等情形之下,就算李二陛下明知道這樣的戰略會嚴重的拖延進度,卻也不得不妥協,來顧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分配。 而自己居然想著讓房俊攫取首功,以此達到加官進爵的目的,簡直太過天真…… 李承乾有些懊惱,頹喪道:“孤是否當真不是做太子的料?” 這是房俊自己看的清楚,否則若是按照他所說的前去搶攻,必成眾矢之的,父皇不會維護,大臣們不分陣營派系群起而攻,即便是房俊,最后怕是也只能黯然隕落。 這令他深受打擊,不由設想,若是魏王、吳王在他這個位置,是否依舊會做出這等近乎于愚蠢的舉措? 答案很不幸,是否定的…… 房俊倒沒覺得有什么問題,更不至于因此便認為李承乾毫無政治天賦:“殿下何出此言?沒人是天生的什么都會,微臣所站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殿下未能識破其中關系,乃是正常。再者,天底下沒人是什么都能夠憑借一己之力便事事都做得好的,身為上位者,不必自己事必躬親,只需能夠引導臣子、能夠虛心納諫,便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上位者治人,殿下只需分辨臣子的才能,將臣子放在盡可能適合的崗位上,便可垂拱而治,高枕無憂矣。” 沒有人是全能的,一個帝王執掌如此龐大的帝國,方方面面都要兼顧,政治,軍事,經濟,怎么可能盡皆了如指掌,全都做出正確的指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