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304章:教育發展,三大工程 造紙術這項技術的價值,算是被嬴昊發掘到了極致。 造紙術才出世的時候,一本《論語》嬴昊都敢賣出十金的高價。 《論語》因為普及率高,各大家族基本都有了,自然賣不出太高的價格來。 但像《呂氏春秋》、《尉繚子》這等普及率低的書籍,哪怕是一本百金,世家大族們也依舊求之若鶩,并且還有價無市。 就這樣,嬴昊單單只靠買書,以及饑餓營銷,就從世家大族手中賺取了不下于數百萬金的財富。 當然,世家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巴巴的給嬴昊送錢。 隨著各類書籍的大量刊印,以及普及,世家對于書籍的需求也越來越低,書籍的價值自然也隨之暴跌。 之前十金一本都需搶購,但隨后一金十本卻都賣不出去,書籍的價值和銷量都迎來了斷崖式暴跌,僅靠賣書已經賺不到大錢了,而大秦也正在逐漸失去這一大財源。 賣書雖不在是暴利行業,但卻也依舊有利可圖,也正是因為如此,各國依舊在破解造紙術,并且距離成功也已經不遠了。 嬴昊見此,果斷將造紙術賣給了各國,并且附贈印刷術,總共賣了將近兩百多萬金,又大賺特賺了一筆快錢。 嬴昊利用造紙術就賺了個盆滿缽滿,卻并未停止薅造紙術的羊毛,反而繼續深度挖掘紙張的其他價值。 紙張的作用可不僅僅在于書籍,還可以作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小到廁紙,大到窗紙,油紙傘,燈籠紙,包裝紙,總之各種用途,應有盡有。 一張小小的紙,卻被嬴昊給玩出了花樣了,給大秦帶來數額巨大的財富。 現如今不僅各國都已掌握了造紙術,甚至連不少家族都掌握了造紙術,并且大量刊印書籍進行販賣獲利。 不過造紙術最大的紅利已被嬴昊獨吞,市場上的書籍價格已經被壓的很低,這些家族只能跟著喝口湯而已,不可能在向大秦那樣賺的盆滿缽滿。 書籍價格變的低廉了起來之后,各大家族賣書都賣不出高價來,只能進行薄利多銷,并且擴大書籍的種類,各類詩集小說話本故事集也在市面上大范圍流傳。 這反而使得諸子百家之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家,小說家,開始日漸興盛路了起來。 在現如今的大秦,書籍的已經很便宜了,哪怕是平民百姓也買的起,但買得起并不代表能學得會,畢竟學習是需要言傳身教的。 基礎教育則又成了大秦所面臨的又一大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大難題,嬴昊在和各大官員經過多次商議之后,決定拿出大秦財政的百分之一,投入到大秦的教育事業當中去。 可別小看這區區百分之一,平攤到國家收入上的話,那可就不是一個小數字了,足夠嬴昊建一百所學宮了。 本來嬴昊時候準備投入百分之三的,但卻遭到丞相王猛等眾多官員的反對,理由則是目前天下尚未統一,大秦的資金應該花費在更需要的地方,而教育沒有十幾年耕種是看不到任何回報的,并不適合現在就投入如此龐大的資金進去。 嬴昊聽了之后也覺得非常有道理,畢竟對于現在對于大秦來說一統天下才是首要任務,把寶貴的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看不見任何回報的教育當中,卻是有些舍本逐末了。 嬴昊的‘教育大發展計劃’雖被否定了,但不代表他就放棄發展教育業的耕種。 庸臣和能臣的區別到底在哪? 庸臣只有有錢才能辦事,而能臣不但有錢能夠辦事,沒錢也照樣能夠辦事。 嬴昊現在手下已經不缺能臣了,自然能夠沒錢也把事情給辦好。 嬴昊給戲志才的任務就是,讓他用大秦百分之一的財政去發展教育,卻要發展出百分之三財政的效果來。 這個任務不可為不艱巨,連嬴昊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去辦,但戲志才卻向他打包票保證完成,然后教育司司長就遭殃了。 禮部的教育司司長,乃是孔子之徒,顏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