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古魔窟里黑衣魔族那一槍,和洗月庵里養傷的日子,算是強制性地勒住了馬蹄。 一直以來一刻不敢停歇、一息不肯停留的姜望,不得不停下腳步,松了他緊繃的弦。 弓須養弦,劍須養鋒。 人非器物,更是該有松弛之度。可是就像玉真所說的那樣,姜望太不肯放過自己。 披荊斬棘,絕不退縮,破敵的時候,也難免自傷。 強大的時候可以掩蓋一切,晦沉的時候,不免照見傷痕累累。 僵臥孤衾的日子,又何嘗不是一種放松呢? 就像是睡了很長的一個覺,此時醒來,萬物復蘇。 在這無邊的草原上自由行走,姜望左手拄杖,右手捧著一卷書,時不時看上一眼,便誦讀一整頁——書是來草原之前,在路邊的書店里買的。 重玄勝要他隱藏行跡,扮演好失蹤的天驕,以利于齊景談判。劫后余生的他,本也不打算再做什么大事,繞行去懸空寺的漫長旅途中,正好撿起之前“讀萬卷書”的念頭。 養傷是一事,早課晚課是一事,道術琢磨是一事,劍術雕琢是一事,感受世間風物是一事,讀書亦是一事…… 萬般皆在修行中。 向內認識自身,向外認識世界,就是人成長的過程。 姜望此時讀的這本書,名曰《白虎通義》。卻不是什么兵家典籍,而是一部號稱“講論五經同異,統一今文經義”的儒家經典,當然它所謂的“今文”,已是昔年成書之時。“統一”的自然只是當時當刻,而未及、也不可能及現世。 如今讀來,難免有些不合時宜的地方。 曾經與朋友們討論讀書一事,照無顏便建議他讀此書,說是“此書經典之處,再過百年也不過時。而恰是有些不合時宜的地方,才不至于將你框了進去。” 意思是說,那些與現世儒學矛盾的點,可以幫助姜望擺脫禁錮,叫他不至于陷進去。這是知道姜望并非儒家門徒,所以給出的恰當建議。 照無顏還說過,讀《白虎通義》,最好先讀《春秋繁露》,因為這兩本儒家經典里,前者恰是繼承了后者。但姜望在書商處沒有買到,只好先讀了再說。 此外,在姜望表示要讀書之后,李龍川也推薦了一些兵家經典,許象乾熱情推薦了……他自己編纂創作的《神秀詩集》。 他自謂他寫詩“可稱神秀矣。” 所謂意可勝句,神可勝意,他許象乾自負詩才,平生不輸于人…… 總之這本詩集至今還躺在儲物匣最里面,姜望一直沒有勇氣翻開。 全然遮去往日的身份,劍也收在儲物匣里,唯有腰間的白玉依然佩著……反正對很多人來說,它也只是一塊普通的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