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貞觀大閑人》


    第(2/3)頁

    李世民怒極反笑:“你的意思是說,因你之故而致兩國交兵,生靈涂炭,反而是你的體國忠直之心?”

    “是。”

    李世民死死瞪著他:“李素,是你吃錯了藥,還是朕聽錯了?”

    李素笑了,笑得很甜:“臣沒吃錯藥,陛下也沒聽錯,臣就是這么說的,陛下是萬邦景仰的天可汗,當年陛下還在秦王潛邸之時,便以善納良諫,胸襟如海而天下稱道。臣今日有一言諫上,未知陛下肯納否?”

    李世民陰沉著臉,冷冷道:“罪臣之諫,朕為何納之?”

    李素笑道:“如此,臣無話可說,任由陛下處置。”

    殿內君臣二人再次沉默,陷入僵持的氣氛,久久無人說話。

    不知過了多久,李世民努力讓自己暴怒的情緒平復些許,深吸了口氣,緩緩道:“爾既有諫,不妨道來,若是良諫,朕可納之,……只不過,進諫歸進諫,你犯下的罪朕卻絕不輕饒。”

    李素垂頭道:“陛下,臣斗膽,請循君臣奏對之禮。”

    李世民驚異地瞥了他一眼。

    “君臣奏對”是很正式的君臣對話,一問一答間,每個字皆由舍人載于史卷,流于萬世。

    只不過“君臣奏對”的正式與否,向來都由皇帝決定,如果皇帝覺得這次談話很重要,便事先在談話之前下令召來舍人和紙筆,殿中一個負責問,一個負責答,還有一個負責用紙筆記錄。

    今日卻是李素主動要求正式的君臣奏對之禮,李世民愈發奇怪,當皇帝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聽到臣子有如此要求。

    思量片刻,李世民狠狠剜了李素一眼,揚聲下令召舍人入殿。

    舍人姓崔,年初平晉陽之亂后代李世民宣旨與太原王氏聯姻的那位,與李素算是有數面之緣了,崔舍人很快匆匆來到殿內,先朝李世民見禮,然后看見了李素,二人含笑對視,互相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研墨,鋪紙,洗筆……一切準備就緒,崔舍人一言不發,毛筆飽蘸墨汁后懸停于紙上,靜靜等待君臣二人的奏對。

    氣氛忽然間變得凝重莊嚴起來,李世民整了整衣冠,肅容凈面,身軀微弓,不論心中對李素如何憤恨,此時已是正式的君臣奏對場合,李世民只能依禮而行,待李素以國士,垂問天下之治。

    李素也整理好了衣冠,先朝李世民行了一禮,然后也不等李世民吩咐,徑自從跪伏之姿改為盤地而坐,神情肅穆莊重。

    李世民咳了兩聲,肅然道:“卿欲進何諫耶?”

    李素拱手道:“臣進澤萬民,安天下之諫。”

    李世民眉梢跳了跳,沉聲道:“朕愿聞其詳。”

    李素沉默片刻,組織了一下措辭,方道:“陛下,天下千年朝代更迭,興亡盛衰長不過三百載,短不到十年,此何以故?臣以為,四字可以概括,‘天災**’。”

    李世民漸漸有了興趣,眼中露出饒有興致之色,笑道:“此四字何以解?”

    “天災,自是天降災禍,大唐自武德年開始,天災不斷,從江南的澇災,北方的旱災,還有蝗災,雪災,地震等等,陛下應該知道,這些天災幾乎每年每地都有,輕則糧食歉收,重則家破人亡,更嚴重者,百姓沒了活路,遂揭竿而起,若天時地利人和恰到時機,改朝換代則是必然。”

    “其次是‘**’,這個幾乎是千年來改朝換代最大的原因,所謂‘**’者,首先是君主昏聵無道,親小人而遠賢臣,然后是朝臣貪腐,官府殘暴,視百姓如草芥,苛以重稅,動輒殺戮等等,又或者君弱臣強,臣權勢大,禍亂朝野,這些都是‘**’的一部分,故臣謂‘天災**’皆是改朝換代的根本原因,只有當一個朝代的君主圣明,臣子賢明,吏制清明,民風樸實,才能奠定一個朝代中興乃至盛世的基礎……”

    “臣說了那么多,究其根本,其實原因只有一個,正是陛下曾說過的話,‘水亦載舟,水亦覆舟’,百姓才是決定王朝興衰的根本,百姓從來都是最善良最認命的人,但凡能活下去,哪怕吃得不是那么飽,穿得不是那么暖,上有一片破窯瓦遮天,下有三分薄田糊口,他們便會安安分分地活下去,不鬧事,不抱怨,而且會由衷地覺得自己生在一個太平盛世,修了八輩子福才投胎活在一位圣明君主的治下,心甘情愿并且感恩戴德地擁戴這位君主的統領,誰想造這位帝王的反,便是在跟自己的好日子過不去,拼了命也要為帝王清剿謀反者……”

    李素看著李世民若有所思的臉,笑道:“陛下,‘水亦載舟,水亦覆舟’,用白話來說大抵便是這么個意思,臣剛才說了那么多,歸納起來很簡單,王朝興盛,必須讓百姓真心擁戴,水載舟,而舟行遠。百姓的真心擁戴自然是有條件的,總的來說只有兩個條件,‘衣’和‘食’,作為一位圣明君主,讓百姓有吃又有穿,那么,王朝的統治便可千秋萬代而不衰,有吃有穿的百姓不會造反的,關于‘穿’,臣別無辦法,大抵便是種桑種麻織布紡衣,但是關于‘食’,臣有一物獻上,此物,可安邦定國。”

    說了一大通,到最后終于點了題,李世民身軀一震,兩眼頓時放出光亮,腰板不自覺地挺直了,語氣有些迫切地道:“何物可為朕安邦定國?快快呈來!”

    李素撓了撓頭:“此物……呃,臣剛從大理寺出來,此物還在臣的家中……”

    李世民頓時無語,隨即狠狠剜了他一眼:“惹事生非的混帳東西!朕真該再關你幾日,教你好生反省反省!……還愣著作甚?來人!”

    殿外馬上閃身進來一位宦官,躬身而立。

    李世民揮了揮手:“馬上遣快騎去太平村李家,李素,所取何物,你徑自告訴他。”

    李素急忙起身,附在宦官耳邊詳細告之,宦官邊聽邊點頭,李素說完后,宦官朝李素行了一禮,然后轉身匆匆離去。

    君臣二人等待中,再次陷入沉默。

    李世民耷拉著眼,不咸不淡地道:“時辰尚久,說說吧,為何壞了和親之事?你與吐蕃祿東贊有私怨,或是……受了江夏王的托付?這次沒少賺辛苦錢財吧?”

    李素正義凜然地直視他:“臣向來廉潔如水,兩袖清風,陛下怎可誣我?”

    ******************************************************************************

    君臣奏對的同時,太平村李家卻一片凄風苦雨。

    李素入大理寺監牢已五日了。

    李道正和許明珠急得六神無主,沒了主張,李道正整天蹲在門檻外憂心忡忡地嘆氣,許明珠在后院終日以淚洗面。

    李素被鎖拿離家之前曾反復交代,家人不可妄動,許明珠很聽話,盡管急得不行,也遲遲不敢有任何動作,生怕自己稀里糊涂的把事辦差了,反而害了夫君性命。

    武氏這幾日也非常盡責地陪著她,原本許明珠對武氏頗有敵意,然而武氏有一顆玲瓏心竅,做人也是四平八穩,上次在窯洞內生死與共,這次家逢大難,又是她從頭到尾相陪,一來二去的,二女的關系居然變得融洽多了。

    李素被鎖拿,許明珠依稀明白是什么事。上次李素曾與她有過商量,她知道李素曾經無意中害到了無辜的人,這次義無返顧地做出令陛下龍顏大怒之事,實是夫君的自我救贖,贖罪也好,求自己心安也好,無論什么后果,他必然都會去做的,再加上武氏這幾日或多或少透露了一些事情的真相,許明珠這才明白原來夫君竟做下如此潑天大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 英超| 浦东新区| 渭源县| 会理县| 临猗县| 武山县| 东至县| 广南县| 沙坪坝区| 焉耆| 武宣县| 聂拉木县| 都江堰市| 全州县| 田林县| 冷水江市| 兖州市| 舒城县| 乌海市| 永宁县| 贵溪市| 勐海县| 西青区| 慈溪市| 于都县| 柘城县| 赣州市| 额尔古纳市| 静宁县| 中卫市| 屯昌县| 新丰县| 武宁县| 漳浦县| 泰兴市| 阜阳市| 北京市| 江安县| 聂荣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