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著方彥頓了頓:“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傷寒論》中,太陽病除了太陽中風和太陽傷寒這兩大基本癥候,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癥候,有人知道是什么嗎?” 下面有不少同學舉起了手。 方彥點了一位前排的女同學。 “是太陽表郁輕癥。”女同學道。 “不錯,是太陽表郁輕癥。” 方彥點了點頭,讓女同學坐下,又問:“到了這兒,有沒有人想起點什么?” 下面有零零散散的同學舉手,方彥又點了一位前面的男同學。 “太陽病,得知八九日,如虐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為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男同學道。 “請坐。” 方彥讓男同學坐下,道:“這是傷寒論里面的條文,很是明確的說明了病癥還有治法.......” “方彥學長,不對呀。” 有同學高聲道:“條文里面說的確實是太陽病表郁輕癥,可現在他的情況并不符合。” “得治八九日。”有其他同學也跟著喊道。 傷寒論的這個條文說的是傷寒病的一個過程,傷寒到了八九天的時候還沒有痊愈,如虐狀,然后怎么樣怎么樣,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況,用什么方劑。 但是現在男同學的蕁麻疹都有一年了,并不符合條文。 “我之前說過,希望大家多讀書,但是不是讀死書,也要去理解,要學會舉一反三。” 方彥道:“這一條中,張仲景對于太陽病后期的轉歸,列出了三種情況.......” “一種是脈象去緊反緩,為外感得去,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走的假象,第二是邪正交爭日久,邪未去而正已傷,表現為正虛邪存,應當扶正解表,第三是邪正僵持,外郁閉表,陽氣怫(fu)郁,氣血周行不利而出現面紅身癢.......” 說著方彥目光掃視:“這三種情況都是古人在長期的觀察中總結出來的,傷寒在大多數情況下,哪怕不用藥,到了七八天,也有好轉的概率,也就是條文說的三種情況,要么好轉,要么邪氣勝,要么僵持,表郁不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