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六十一章:相公千叮囑-《亂唐》


    第(1/3)頁

      李隆基一指身側(cè)的宦官,又向秦晉投去了一絲頗耐人尋味的目光。

      勤政樓正殿內(nèi)的光線并不亮,秦晉好不容易適應了,仔細一看竟是內(nèi)監(jiān)景佑。景佑早先因為同產(chǎn)兄弟和秦晉有過一些過節(jié),但后來早就冰釋前嫌,甚至還多有交情。秦晉相信,以李隆基的耳目,或多或少也應該知道一些景佑和神武軍的關(guān)系淵源。但令人奇怪的是,李隆基似乎仍舊不管不顧的重用了此人,自從兵變以后,興慶宮內(nèi)的格局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往得勢的宦官不是死在兵變中,就是失節(jié)而失寵。

      這個景佑在興慶宮的地位,已經(jīng)可以和昔日的邊令誠,程元振之流相比。當然,不論何時何地,景佑的身上還有著邊令誠義子的標簽。可這也不能成為李隆基信重其人的原因。

      都說天子心機深似海,僅僅是一個內(nèi)監(jiān)的任用就讓人摸不到頭腦。秦晉現(xiàn)在也算是有所領(lǐng)教了。當然,他絕不相信,李隆基任用景佑是老眼昏花,腦筋不靈所致。

      “奴婢一定不辜負圣人厚望!”

      景佑跪了下來,信誓旦旦的表明著心跡。李隆基也似乎對景佑的反應很是滿意,讓他起身之后,又對高楊二人笑道: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次亂事朕深有所得,景佑雖然是個宦官,但仍舊能夠做到始終如一,已經(jīng)勝過百官多矣。”

      李隆基很少在臣子面前夸贊宦官,高楊二人的面色都有些尷尬,包括秦晉的臉上都有些熱乎乎的。一句疾風勁草,板蕩誠臣,似乎在有意無意的暗諷他鼠首兩端。

      不過,李隆基并沒有糾纏這個話題,而是很快又提及了京師乃至關(guān)中的防備。

      對此,秦晉并不急于表態(tài),畢竟有高楊二位在前,怎么也還輪不到他來顯擺。

      果然,楊國忠率先開口。

      “臣以為,潼關(guān)雖有二十萬大軍,但哥舒翰畢竟病體尚未痊愈,關(guān)中還是要擴充軍備以防不測。”

      啰哩啰唆的說了小半個時辰,楊國忠的主旨就是一個,長安守軍的防備力量不夠,必須擴軍,而且要獨立于神策軍和北衙三軍之外,另行編練。

      對此,高仙芝表示贊同,他的話雖然不多,但句句都在重點上.李隆基頻頻點頭,顯然是對高楊二人的唱和十分滿意,擴充長安防備,的確是首要之務。

      秦晉則默默的盤算著,楊國忠這一番建議究竟還有什么別的企圖。

      其實,楊國忠的目的很容易就能猜測得到,吃夠了兵變的虧,自然要親自掌握一只大軍才來的安心。神策軍作為外來戶,起于隴右與潼關(guān)的哥舒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對他而言無異于枕邊虎狼,雖然由魚朝恩節(jié)制,但區(qū)區(qū)宦官,能不能管住那些半兵半匪的邊軍還是個未知之數(shù)。

      至于李隆基和高仙芝對此表示滿意,也很容易理解。李隆基最善制衡之道,龍武軍在兵變后背**,神武軍離開長安后,就只剩下了神策軍一家獨大,所以必須在扶起一只力量與之制約,如此才能高枕無憂。

      想明白了其中的關(guān)節(jié)后,秦晉更是抱定了不發(fā)一言的態(tài)度。眼下勤政樓中商議的無非是神武軍走后,長安城中空出的權(quán)力空間由誰來填補而已。

      若論擴軍的合適的人選,當非中書令高仙芝莫屬。但以秦晉對李隆基的了解,這位老邁的天子應該有八成以上的可能傾向于楊國忠。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干县| 平安县| 宜川县| 衡阳县| 龙川县| 灵台县| 徐州市| 德保县| 且末县| 阳高县| 宁陵县| 娄底市| 上饶市| 滦平县| 车险| 巩留县| 泸水县| 清镇市| 象州县| 武隆县| 从化市| 全椒县| 房产| 巴中市| 龙山县| 会宁县| 宣威市| 连城县| 中超| 江都市| 安宁市| 依兰县| 阳东县| 都安| 高青县| 德令哈市| 思南县| 卢龙县| 久治县| 承德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