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梁國羽帝在烽火連天中展現雷霆手段。鐵騎踏破舊都時,新都的宮墻已悄然筑起。 且打且遷都,以最短時日完成了國內親宛勢力的肅清。 一個史官從羽帝進行反攻起就追隨在側,全程親歷這段改天換地的歷史。 后來他這么記載,“若非墉帝昏庸,與宛國簽署密議,置百姓生死于不顧,羽帝不會這么快祭出斬龍劍。” 斬龍劍一出,帝星轉移,百日更天。史官記羽帝以鐵血手腕避免了一場戰亂,更記羽帝實為正統,萬民所歸,民心所向。 當年那場東安郡大地震,乃羽帝一手安排百姓轉移,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有吳賢文和王易兩位老臣,親證羽帝以北翼駙馬的身份,時刻牽掛梁國百姓的安危。 這位流亡他國的曾經的梁國恒帝,從未忘記過梁國這片故土。 百姓們熱烈,走上街頭歡呼。尤其洛城百姓更是欣喜若狂,做夢都沒想到,有一日醒來,自己生活的邊城竟成了都城。 然盡管如此,每日仍舊刺殺不斷。不止是墉帝舊部瘋狂反撲,還有趁亂起勢的其他勢力欲渾水摸魚。 他們刺殺的,不止是羽帝。 誰都知海晏公主和三個孩子才是羽帝的軟肋,殺手將目光轉移到了北翼境內,甚至有人懸賞萬金取公主母子性命。 只是北翼邊防線何等牢固,這里駐守著四位威震八方的小將軍。 這幾位將軍,都曾為羽帝的學生。 他們不是羽帝的臣子,他們皆喚羽帝為“先生”。 每日死在邊防線的殺手,沒有十個也有八個。日子久了,無人敢隨意越境。 就算如此,卓祺然和邱志言還是擔心有漏網之魚,便將孩子們悄悄帶去與時安夏匯合。 當然主要也是孩子們整日吵鬧著要母親,所有人都沒想到公主回一趟京城這么久不回來。 事實上,卓祺然等人的擔心并不多余,的確有幾撥漏網之魚自投羅網。 往日孩子們居住的地方,如今是吳起程等人在里面守株待兔。 孩子們這一路,也是由表舅舅唐星河護送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