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衛所的士兵來源是軍戶,具體的可以分為元代本來的軍戶以及現役士兵。在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頒行黃冊制度,正式給明朝確立了戶籍制度,軍戶在明朝得以確立。 軍戶是世襲當兵的家庭,這個家庭不能參加科舉、不能經商,只能世襲當兵。每個家庭要出一個男丁去當兵,稱為“正軍”,其余男丁叫“軍余”。 如果去當兵的那個男丁戰死,就要從其他男丁中抽調繼續參軍,直至其絕戶,再從其家族其他家庭中抽調補充。 軍戶當兵,需要自己負責武器裝備,并由一名軍余隨行照顧。國家會給軍戶分配土地,并免除正軍和隨軍軍余的差役,士兵的口糧是由屯田的士兵耕種,收獲之后上交國家,再由國家按月分配。 而且朝廷還有相配合的鹽引制度,補充軍戶在邊區土地貧瘠糧產不足引致缺糧的問題。 鹽引又稱鹽鈔,是宋代的取食鹽的許可證,鹽商必須向朝廷支付費用以取得鹽引,始可以合法販售食鹽。鹽引最早始于北宋,南宋沿用?!端问贰ねㄘ浿尽?,「鹽引每張,領鹽116.5斤,價6貫。」鹽引法沿用至明清兩朝。 表面上看來,一切似乎很完美。 明太祖還常常吹噓自己養兵百萬不花一分錢。 但是,這一制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卻暴露出極大的問題,以至于這一制度最終難以為繼。到了明朝中后期,隨著逃戶問題的加劇,明朝軍隊有超過一半的士兵都逃離了軍籍,明朝的衛所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軍戶大量逃亡,軍隊的兵源根本得不到保障,軍隊建設也就無從談起。 不得已,明朝只能采用募兵制度來彌補兵源缺口, 除此之外尚有簡拔、投充及收集等軍制;明朝中期以后又有強使民為軍的方式,不過都屬于少數;就有明一朝而言,衛所制是明朝廷最主要的軍制。 玉珠她家好好的一戶良民,因為被當地官員構陷,以因販賣私鹽逃稅罪被判處全家充軍到北邊來當了軍戶,家產盡散,加上南人到北地當軍戶,容易得病。老幼看病調理,又耗費了余下不多的余財,軍中屯田又已經大部分被人侵吞,無田可耕,又不能恢復從商,一家子人缺衣少食,還要為軍中長官及當地官員服役當各種苦工,苦不堪言。 為免全家饑餓而死或當逃戶,玉珠只好被自愿賣身進入燕王府為奴婢,后來還當上了郡主身邊的宮女。 她一心要為家人平反,但燕王一家又低調小心不敢犯忌諱,郡主也沒有為她出頭的心思。 眼看一年又一年,歸鄉無望,唯恐父母兄弟客死異鄉,她五內心焦如焚。 今夜驟然聽得通知有貴人急需侍寢宮女,而且貴人是蓋世英雄、太子少保王總兵大人,她心急要攀上高枝,目的不是求富貴,但求能得到貴人援助,把家人救出苦海。 「原來如此。」王小龍以手指輕拭掉佳人眼頰間淚珠:「我想想辦法?!?br>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