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戶逃戶問題 [2]-《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丟了》


    第(3/3)頁

      王小龍想起,后世網(wǎng)上對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訂立的這套軍戶制度,其實批評得體無完膚。說這套制度先天性缺陷便嚴(yán)重,乃是一套民族革命起義時的臨時方案,根本不應(yīng)作為代代相傳的制度,卻被老朱當(dāng)成什么不世傳國護國利器,又自吹什么“養(yǎng)兵百萬不花費一文錢”。

      意思便是軍戶屯田,而商戶運糧去邊關(guān)后換鹽引販鹽。摳門的老朱在建國初年是空手套白狼,可以不花一文錢養(yǎng)活百萬將士。

      但說穿了其實便是利用和侵占軍戶和商人利益便宜,時間長了,不肯代代吃虧的人便會反抗,所以軍戶逃戶和私鹽現(xiàn)象便冒出來了。

      根據(jù)后世的分析,這個軍戶制衰敗除了先天制度缺陷,沒有考慮人性化之外,還有好些問題:

      一是先天不足:

      這是部份繼承自蒙古入主中原后建立的軍戶制度,本身便不人道不自愿。強制軍戶每戶派男丁參軍,父死子繼,兄亡弟代。

      這種軍隊鄰選不嚴(yán)格,戰(zhàn)斗力成疑。

      再加上兵將分離,平日若再缺乏訓(xùn)練,往往耕田屯田尚可以,一到草率匆匆拉出去對戰(zhàn)強敵,自然拉胯大敗。

      其實,若是這套軍戶法可行,大元也不會亡了。

      大明行此法,無非因為建國初年國家缺財力,故令軍隊屯田自給自足。

      第一代的軍戶為了推翻騎在自家頭上凌辱自家妻女的韃虜,加上山河破敗,到處災(zāi)荒,也沒有別的出路,自然甘愿接受安排。但建國后一切好起來了還讓要讓軍戶代代出男丁戌邊,日子久了便不愿了。

      二是〝南人發(fā)北,北人戍南”的規(guī)定,是明太祖為了防備軍閥擁兵自重而設(shè)的。令好多軍戶子弟在長途跋涉中病死或意外身亡。

      而且往往戍區(qū)防守地方距家千里以上,長時間幾十年不得返鄉(xiāng),太過不近人情。

      而且南人不習(xí)慣北方氣候,北人亦不習(xí)慣南方。影響戰(zhàn)力。

      估計也是因此故,后來對抗?jié)M清失利時,才有人建議大明以遼民守遼土。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盛区| 克山县| 同江市| 漠河县| 化德县| 根河市| 两当县| 昭平县| 连云港市| 克拉玛依市| 襄汾县| 宜都市| 扬州市| 峨山| 沂水县| 谢通门县| 泊头市| 滦南县| 潍坊市| 屯门区| 东台市| 扶绥县| 左权县| 岳阳市| 沙雅县| 仙居县| 城市| 马边| 丰宁| 离岛区| 巴南区| 万宁市| 兴山县| 漳州市| 马龙县| 凭祥市| 田林县| 贵定县| 东安县| 康马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