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撿到寶-《反轉修真時代》
第(1/3)頁
“……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信息中大量的消息傳來,常樂一邊練習,一邊慢慢領會。
據說太極是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所謂的太初太乙。
兩儀就是指天地,天地就是陰陽。
所以說這太極,實際上是“陰陽之母”。
這里包含了古代樸素的辯證法,也即“天下萬物皆可分陰分陽”之意。
這就相當于把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具體地應用到拳術中了,同時也運用了“取象于天”的一些形象譬喻。
常樂通過一番練習后,發現此拳的“取象于天”,不僅僅是指用動作走弧線,勁路剛柔相濟來與“太極圖”相合。
若從整體來說,首先是把打拳者的人體比作“太極”,身體一動就分陰分陽,這就不限于動作方圓和勁路剛柔了,而是包括了拳術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現象。
至于動分靜合,也有廣狹之別,打拳為動,收拳為靜,取“靜之則合”之意。
而打拳雖屬“動”,但“動”中更有動分靜合,這個運動中的“靜”。
所謂“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這段話正是其所含哲理,動靜互為里表,有動自然就有靜,靜中動,動中靜,周而復始。
而且在行拳中,不論走架或推手,動作和勁力都不可過分或不及。
過猶不及,兩者都是“毛病”。
在常樂從信息中獲得的消息,也是需力避“頂抗匾丟”四病,要求遵循“沾粘連隨”四要。
“頂、抗”就是太過,“匾、丟”就是不及。
走架時上下要相隨,虛實要分明,運臂邁步都要曲伸相繼,而變轉虛實尤不可出現遲重的現象。
在運用中,對方用剛勁打來,我就以柔勁引化,這就叫做“走”,也稱之為“走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湛江市|
左云县|
娱乐|
涟水县|
威信县|
银川市|
奎屯市|
若羌县|
清镇市|
怀安县|
上林县|
西峡县|
宿州市|
紫云|
三亚市|
凭祥市|
临湘市|
苍梧县|
嵊泗县|
探索|
略阳县|
兴海县|
许昌县|
华亭县|
宿松县|
彝良县|
巴彦县|
大新县|
河北区|
汾阳市|
湖南省|
博湖县|
夏邑县|
云安县|
鹤山市|
青川县|
江孜县|
台南县|
商水县|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