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這些老將軍當年都是先帝扶持上去的。當年陛下剛剛即位,帝位不穩,自是需要這些人穩固帝位。如今,陛下春秋鼎盛,帝位穩固,而且陛下想要一統天下,成就千古一帝的威名,自然要重新遴選屬于他自己的班底。” “這些老將身上有先帝的烙印,若是用了他們,即便是最后陛下成就了千古一帝的威名,一統天下,其中一部分功勞也會分給先帝。倘若是你,你還會用他們嗎?” “原來如此!” “哎……都是為我大靖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重臣,如今卻……” 后者搖頭欲言又止。 “難道陛下就這般心狠?” “非是心狠,而是陛下考慮的頗多,就看今日葉小侯爺此番詩作,能不能夠讓陛下回心轉意了。其實只要陛下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他便是這千古一帝,這朝臣們,是否有先帝的烙印,又算得了什么呢?陛下若重用這些老臣,說不得還落一個知人善用的名聲呢。” “話是如此,可這里面的道道,又豈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能說得清楚的。陛下放棄用這些老將,總歸不僅僅只從這一方面考慮才是。” 高臺金座之上。 永盛帝,眉頭在緊皺了許久之后,倏然松開。 “這小子,竟是給朕出難題!” “呵呵,陛下,若葉侍讀不這般做,豈不是更會讓陛下您失望呢?” 永盛帝怔了一下,細細咀嚼鄭千秋這番話,隨后道:“你說的沒錯,若是這小子連這點人情味都沒有,那他也便不是朕所看重的葉玄了!” “只是,這幾個老東西當真還能堪大用嗎?” “陛下,北境或許不行,但是有一地,幾位老將軍或許尚可。” “哪里?” “南詔國。” “南詔國?” 永盛帝側目看向鄭千秋。 “你還是覺得朕當先對南詔國出手?” “陛下,南詔為我大靖藩屬國,而今被黨項人侵吞,如若我大靖置之不理,天下人將如何看我大靖,黨項人又當如何看我大靖?” “朕自然清楚這個道理,但現在西北黨項人蠢蠢欲動,南晉國那老東西將死,幾位皇子野心頗重,朕若是在西南用兵,是否會鉆進了他們的圈套?” “陛下,老臣以為,黨項國在西北更多的是虛晃一槍,其真實目的,乃是化解此番朝貢和詩會,黨項國在我大靖栽跟頭而在國內積聚而且的民怨,非是真要與我大靖決戰!” “即便是黨項國有這個想法,以目前他們的國力,也斷然無法支持這般行動!” “哦,怎么說?” “陛下,黨項國這些年一直在東征西討,先是向西平了河西走廊,看似得到了大片的養馬地,可是卻也耗費了不少的軍力。而后他們又南征羌族故地,侵奪南詔國,哪一處不再用兵,用兵就是要用錢糧。黨項國不比我大靖,有多處產糧地,可以供給我大軍使用。” “黨項國真正適合種糧食之地也只有那兩套平原,那點地方,保證原來的兵馬供應,尚捉襟見肘,現在又征討他地,想來這些年積聚的糧草已經基本虧空!若他們想要強行開戰,只會讓自己國內陷入饑荒,倘若老臣是那黨項國國主,斷然不會干這種傻事。” “此乃亡國之舉!” 永盛帝沒有急于回答,沉默了少許。 “此事容朕再想一想!” “再者,即便是對西南用兵,朕也可以重用吳憂,這幾個老家伙……” “陛下,豈不聞,狡兔死而走狗烹,飛鳥盡而叫角弓藏。陛下雖有意削弱先帝之烙印,卻也不能絲毫不顧及老將們的想法,帝王之術講求的是制衡、平衡,而非獨攬一切。” 此話一出。 永盛帝臉色倏然大變。 他猛然回頭看向鄭千秋。 而鄭千秋卻也是不偏不倚的看向永盛帝。 “你是想說朕有些獨斷專權了?” “回陛下,您近來的確有些如此。” “哼!也便是你,若是他人,朕必定治其大不敬之罪!” 永盛帝眼底冷意盡顯。 “朕非是不分權之人,只是休養生息多年,而今重新擬定國策,朕不知何人能信,何人不能信?那只有先信能信之人,先用能用之人。至于那幾個老東西,他們雖的確不是朕第一考慮,卻也并非不再考慮。” “等葉玄南晉之行,朕自有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