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歌舞在繼續,趙政經歷了愉悅的一。
次日之后,秦國再次忙碌著。
趙政又是翻閱竹簡。
在侍衛的保護下,趙政到了印書司。
印書局,這是隸屬于內府的一個部門,負責人為王綰。
到了這里,看到一個個玉器工匠在忙碌著。
前期制造望遠鏡,顯微鏡等,需要工匠高超的打磨技巧;到了后期,制造雕版印刷,又是需要刻畫雕版,也是要較高的技術。
玉器工匠的需求量在增加,此刻正在制造雕版。
拜見大王之后,王綰開始介紹起來:“大王,大秦制作出紙張后,可竹簡還是在流校上等貴族用著竹簡,下等士人用著紙張。很多重要的東西,還是用竹簡來記載。竹簡有良好的保存效果,可保持千年不朽,只要不是火災,都是能保存下來。只要不遭遇火燒,問題不大。”
“至于紙張,主要是印刷書籍為主,大秦最先印制書籍為《秦律》。昔日的時刻,秦律需要一屋子竹簡,可現在只需要薄薄的冊子,不到一百頁。大王看一下,這是雕版!”
趙政看去,只見放著一個木制的雕版。
“這是木頭制作的?”
趙政微微愕然。
王綰道:“這里有石雕版,銅雕版,木雕版,可發現木雕版成本最低,制造雕版的木頭,最好是棗木、梨木、梓木、黃楊木等。至于選用那一種木材做雕版,要根據印刷品的精細程度,再選用硬度不同的木材。”
“比如這本秦律,大約是五萬字不到,需要大約是八十五個雕版,前期刻畫雕版頗為費力,工匠每只能雕刻兩個雕版,為榴刻雕版動用十個雕版工匠,五的時間。”
“可在雕版制作完成后,一可印刷一千五百次,可連續使用一萬次以上。”
“大秦的民與吏,大約是一百比一,秦吏的數量最多為十萬,只需印刷十萬冊,就可讓秦吏人手一本。為了提高效率,共為秦律刻畫十個雕版。”
王綰興奮的道。
單純的紙張不算什么,單純的印刷術不算什么,可兩者結合在一起,卻是形成顛覆性的效果。
書籍成批量的制作,一批接著一批的制作,書籍的價格變得分外廉價,價格低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一本書籍,價格到了二十錢到一百錢不等。
一個大秦紙,可書寫一萬多字,價格僅僅為十錢。
廉價的書籍,加上紙張,到了普通的士人也可讀書的地步。
在書庫當中,正在整理百家的典籍,正在制作相應的雕版。
只要雕版制作完成,就可大量的印刷。
看似字數不多,卻是一大堆竹簡,馬車裝著一冊書籍,也帶不了幾本書。
可現在,士人只要背著一個包袱,帶著三本書,不到五斤,就是相當于過去一車的竹簡。
趙政問道:“秦國有多少雕刻工匠?”
王綰道:“不到百人?”
趙政微微皺眉道:“究竟是多少人?”
王綰道:“大約為八十二人!”
趙政微微皺眉道:“有些少!”
可仔細思考,又是在情理當鄭
大秦是農業國家,農業為根本,大量的人口在進行農業耕地,進行農業的人口占據百分之九十三到百分之九十五之多。至于秦吏、貴族、工匠、士人、商熱數量,可能就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之間。
大秦人口為一千二百萬,工匠的數量為十五萬到二十萬之間。
這些工匠,很多都是半農半工。
一邊在家中務農,每年進行大量的耕地,可一邊又是在農閑的時刻,制作一些產品。
純粹的工匠,不進行農業生產的很少。
只有鋼鐵廠一年四季,皆是在開工,沒有絲毫的停息,全年在忙碌著,為秦國打雜鎧甲兵戈等,制造農具等等。可等到為秦國打造完畢足夠的鎧甲,農具的時刻,鋼鐵廠也要減產,也要縮規模。
也要在農忙的季節,工匠回去種地;在農閑的時刻,用來煉鋼。
在穿越者記憶的世界,那是鼓勵消費的時代,很多東西用上一段時間,就是不用了。手機平均三年換一次,衣服鞋子平均半年換一次。
可在當今的大秦,一副鎧甲可能連續傳三代,甚至更長;長矛,刀劍等破損了,修補一下,可以繼續使用。身上穿的衣服,新的三年,舊的三年,縫縫補補又是三年。很多東西都是要用較長的時間,消費能力有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