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相信歸相信,該有的質疑還是不會少的。人們質疑的不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因為有張偉在,技術方面應該就不會存在問題。人們所質疑的是,未來科技公司有這么大的財力在月球上建立一座城市嗎?雖然未來科技公司富可敵國,但就連當前依然是世界gdp排名第一的美國,也不敢妄言有財力在月球上建立一座可供3o萬人居住的城市!因為月球上一窮二白,所有物資和設備,哪怕是一塊磚,一口氧氣,也要從地球上運過去,這樣的成本實在是太恐怖了,除非全世界一起承擔,否則單憑未來科技公司的財力,恐怕夠嗆。
“張博士,未來科技公司預計投入多少?”
“張博士,未來科技公司有能力獨自承擔月球城市的建造嗎?”
雖然還沒到提問環節,但是臺下的記者們已經忍不住高聲提問了。
張偉聞言,自信的笑道,“未來科技公司的投入,肯定是一個天文數字,暫時就連我們自己也難以有效的估計,不過我相信未來科技公司完全有能力獨自承擔一個月球城市的建造。”
他的自信來源于三方面。
第一,未來科技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一只恐怖的吸金怪獸,將源源不斷的為建造月球城市提供財力支持。
第二,對其他人來說,建造月球城市的成本的大頭是運輸成本,而未來科技公司的宇宙飛船的能源是由核聚變原子爐提供的,核聚變原子爐的燃料——氦3,現在已經可以大量從月球上免費獲得了,所以未來科技公司的運輸成本幾乎等于零。當然,這是在沒考慮宇宙飛船等設備折舊的情況下。
第三,未來科技公司將在月球上興建大量月球工廠,等這些工廠竣工以后,就可以利用月球上的資源來建造月球城市。至于工廠的工人?當然是不要工資又能干還能完美適應月球環境的智能機器人了。
看到張偉這么自信,臺下又是嗡嗡討論了起來,然后就有記者大聲詢問張偉的底氣何在。
不過張偉并沒有詳細解釋,而是進入了下一個話題,“月球只是一個起點,月球之后,便是火星。眾所周知,火星是地球的近鄰,是除地球之外,太陽系中氣候最宜人的一個行星,也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現的最適合星際移民的星球。
根據目前的探測成果和各種理論研究,在遠古時期,火星曾是一個氣候濕潤、生態環境較適宜生命繁衍的世界,大氣層相比現在更為稠密,表面曾有過遼闊的海洋、星羅棋布的湖泊、涓涓流水的河流和洪水泛濫形成的沖積扇,當時的火星,跟地球一樣是適合生命的存在。
但是在遠古時期之后,火星由一顆充滿充滿活力的行星變成一顆死星,根據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火星內部的冷卻。火星內部冷卻后,內核不再流動,導致火星失去磁性,兇猛的太陽風直接吹在火星表面,讓火星的空氣飄散到太空中。隨后隨著水分的蒸喪失,維持生命存在的基礎也沒有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