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這一章,是過去一個月以來,我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章,最富有激情、最真情實感、最能打動我自己的一章。
也是唯一一章沒有大綱,沒有細綱,沒有承上啟下、張弛有度的過渡任務,沒有內心自責聲音督促,沒有激烈內心糾葛交鋒,完全水到渠成、筆下有神、讓我想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章節。
我認為,它比過去一個月來所有躊躇彷徨之下擠出的牙膏,都更值得一毛錢。
···
從現在開始定時,這些文字會在需要的時間發出。
之所以要定時,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念想,也許我在最后的時間里會回心轉意。畢竟這一個月來,我平均每兩天就要改變一次心理狀態,一會兒穩定一會兒焦躁——間歇性的躊躇滿志和持續性的心煩意亂,彼此更替。
如果我回心轉意了,那么現在所有文字都不會被發出。
假如你能看到這篇感言,那么就代表,我真的放棄了。
···
我其實不太會寫作。
我只是想要創作一個受人歡迎的文娛作品,努力證明自己。
但是我不會畫漫畫,不會拍電影,更不會制作游戲,最后只能寫作了,在寫網文之前也試過雜志投稿等等。
不是職業作家,也不缺寫作的稿費。有傾訴欲,不太多,但大部分時候夠用。
大半年前,我的《小牧師在收容神性詭異》連載了幾十萬字后,家人看我這么難受這么痛苦,每天這么焦慮,還時不時失眠,胸口發痛,一直在默默關心我。最后雖然發現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11月份故事快結束時,我太過憤怒踢了花瓶(后來把泥土清掃了),砸了別人的車(用的是塑料罐,沒有損害也道歉了),但總算寫完了。
等連載完成后,我認為汲取到了足夠多的經驗,開始為下一本書做準備——書寫大綱,拆火書分解情節,平時幾乎不看電影的我破天荒地開始看電影,拆解電影里的矛盾線和角色的每一個目的/阻礙/轉折/意外,向那些真正會講故事的人學習。
那個時候,家人看見我居然還在準備下本書。老爸和我說:
“你下本書要是還像現在這么痛苦,我就不讓你寫了。
“答應我,要快樂寫作!”
我看著文檔里準備好的所有資料,腦海中閃回過這段時間學習到的所有知識和技巧,心中充盈著未來故事的無限幻想,信心滿滿地答應了。
我說:
“我下本書會選一個輕松愉快的題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