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拂曉。 太陽還未升起,群山之間云霧繚繞,籠罩著山間小城石柱。 秦翼明三兄弟一夜未眠,他們在三邊城墻來回巡視,作最后的布防。 年紀最小的伏波將軍馬萬年也脫去了一身布衣,穿上了他的父親馬祥麟給他留下的銀甲。 四邊城墻上的土家士兵們,或蹲或坐吃著伙夫送上城墻的飯團,今日的飯團不限量,因為這或許是白桿兵們享受的最后一個朝陽,也是最后一頓飽飯。 土家白桿兵,以持白桿長矛為名,這支部隊的前身乃是秦良玉為助夫君馬千乘守衛石柱,征召土家民壯親自訓練而成。 就連這些士兵的兵器——白桿長矛也是秦良玉一手打造。 以結實的白蠟樹樹干作為槍體,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 必要時,數十桿長矛鉤環相連,便可作為越山攀墻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非常適宜山地作戰。 當年秦家兄妹四人就是靠著這支白桿兵,平播、平奢、援遼、勤王、抗清、剿匪,立下赫赫戰功。 土家民壯悍不畏死,白桿兵全盛之時,有士兵三萬,渾河戰役,秦氏兄弟率白桿兵血戰八旗兵,斬殺全盛時期的女真八旗精兵八千余。 三十年過去了,白桿兵戰死一批,征召一批,朝廷無銀,秦良玉散盡家資以資戰,饒是如此,幾經戰亂,白桿兵如今全部兵力,只剩城墻上個個帶傷的兩千人。 如果石柱失守,他們,將是最后的白桿兵。 所有士兵都知道今日他們將面臨什么,是以所有士兵皆是默默的吃著手里的飯團,并不作聲。 秦家兄弟三人各自站在城墻上向下瞭望,也是不發一言。 這就是白桿兵的風格,他們不需要什么豪言壯語,身后就是他們的族人,任務只有一個,守住石柱,哪怕是用生命來換。 沉默在墻頭上蔓延,不多時一縷霞光自東山之上灑下,照在秦氏三兄弟的盔甲上、照在白桿兵的臉上。 城下不遠處,賊軍勢動。 “將軍,賊軍距離本城已不足三百步!”一個瞭望手站于箭樓之上稟報。 “所有將士,準備迎敵!”秦翼明大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