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一 海軍造艦章程-《七海揚明》
第(3/3)頁
要知道,目前的西班牙軍艦還大量使用柏木等普通木材建造,而海軍一開始就定下了柚木和橡木兩種高品質的木材標準,更重要的是,戰列艦與蓋倫船的肋材標準有著天淵之別,除了社團之外,世界上所有的海軍戰艦還在用圓形肋材,這種圓形肋材對木材的要求低,而且其從龍骨只延伸到水線以上的位置,標準較高的也就延伸到下層火炮甲板罷了,除了青龍號,目前所有的戰艦都是如此,歐洲的戰艦上層甲板和那些船艉樓、船艏樓都是堆砌上的,雖然技術難度低,但那類似于違章加蓋房屋,注定不能太重,也就造成十七世紀的軍艦下層甲板以上的船體厚度很低,除了六磅以下火炮,大中型口徑火炮炮彈是防御不了的。
而從青龍號開始,社團已經才有橢圓形肋材,這是西班牙人在十七世紀末期才擁有的技術,橢圓形肋材的一直從龍骨向上延伸到露天甲板,密集的肋材加上船體內外船板,船體極厚,青龍號最高的船尾火炮甲板船壁厚度也超過了七十公分,下層火炮甲板厚度更是有一米。
當然,如此長的肋材必然對木材要求高,即便是采用拼接工藝也是如此。要想讓戰列艦大規模生產,就必須降低肋材的要求。
臺灣級戰列艦的肋材從龍骨向上延伸到上層火炮甲板,船尾炮甲板則另行加蓋,而每層火炮甲板的高度也降低,加上吃水較錢,讓肋材的長度比瑞獸級的縮短了四分之一,能讓更多的木料加工成肋材。
如此設計和妥協過的戰列艦雖然成本仍然較高,但至少能夠做到批量生產,因為沒有什么從未驗證過的技術,所以按照海軍提交的計劃,第一批就建造兩艘,建造時間加上試航,大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服役,比逆戟鯨級長了大半年,但這已經是最快的了。
李明勛更多的從戰術而不是技術方面去考慮臺灣級戰列艦的價值,雖然其比大型的東印度大帆船少了六門火炮,但臺灣級戰列艦的全部是十二磅以上的重炮,如果雙方進行200-300米的效力射擊,那么能臺灣級所有火炮都可以擊穿對手,而對手僅僅只有火炮甲板上的十八磅炮擁有這個實力,雙方的火力對比是三十二對十五,即便是貼近到百米距離,臺灣級仍然具備火力優勢,歸根究底,這型戰列艦對九磅炮以下的火炮已經免疫,直接廢掉了對手至少三分之一的火炮。
而由臺灣級戰列艦衍生出來的則是一種排水量在一千二百噸以上,擁有四十四門火炮的重型巡航艦,其采用一樣的龍骨和長度,把寬度降低到了十米,擁有更好的長寬比,采用的也是24+12的火炮配置,已經可以欺負大部分的戰艦了,對抗那些千噸以下的重炮艦也有資本。
瑞獸級和臺灣級都能夠的上三級戰列艦的標準,也是未來海軍的核心主力,而新式的重型巡航艦也擁有了拉上戰列線的時候,但海軍不能只有戰列艦,還需要各類輔助艦艇,護衛艦、通報船、臼炮船、運輸補給船只統統都有規劃,而這類輔助船只,海軍更傾向于向私營造船廠訂購,畢竟價格低廉,而海軍也有意扶持私營造船廠建造軍艦,例如在計劃書中,海軍向臺北造船廠訂購了兩艘排水量四百噸左右,擁有二十二門火炮的三桅橫帆護衛艦,驗證大型護衛艦在海戰中的性能。
在李明勛的建議下,海軍部完善了海軍中長期發展規劃,至少二十年內,這個規劃都不會有大規模的變動,當然,在規劃中,也有三層火炮甲板,配備百門以上火炮的一級戰列艦建造計劃,但那是十年以后的事情,與現有的預算無關。
這個發展規劃與預算草案一起提交到了元老院,在一場官僚游戲之后,核心的目標都達成,未來三年,海軍會獲得陸軍至少三分之二的預算,如此不僅可以維持規模,還能有所發展,而在元老院的支持下,李明勛對預算體系進行的重新規劃,海陸兩軍的維持、訓練、擴軍、裝備費用從各軍種預算中支出,而戰爭經費則單獨列出來,成立了戰爭統帥部,而這個統帥部自然由李明勛擔當。
經過財政部門和元老院的調配之后,統帥部用于大陸方面的戰爭經費被定格在了三百八十萬兩,而元老院授權,可以視戰爭發展情況,以大本營的名義向聯合銀行貸款一百萬兩,考慮到隆武二年過去將近一半,已經花費了大量的款項(主要是訂購物資、彈藥、向前線部隊發放津貼補助),戰爭經費大約還有二百二十萬兩的余額,另有一百萬兩的后備資金。
這就意味著,無論大陸戰局如何變幻,無論外界怎么給壓力,無論李明勛有什么想法,你最多只有三百二十萬兩白銀的文章可以做。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宿松县|
龙陵县|
平乡县|
卢氏县|
楚雄市|
亚东县|
公主岭市|
迭部县|
彰化市|
佛山市|
太仆寺旗|
上犹县|
昌图县|
上栗县|
紫阳县|
聂拉木县|
青冈县|
花垣县|
呼伦贝尔市|
旺苍县|
新民市|
远安县|
城固县|
双峰县|
若尔盖县|
临沂市|
四子王旗|
错那县|
太仓市|
宜都市|
托里县|
萝北县|
辽阳市|
望城县|
浦城县|
丰城市|
舒兰市|
怀柔区|
平顺县|
梓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