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慶之正講的如癡如醉,陷入自己的節奏里不能自拔。他覺得自己講的實在太棒了,跟百家講壇那幾個老師也不逞多讓。 忽然,張慶之打個冷顫。那感覺,就跟被一條大蛇盯上了一般,全身發冷。 “奇怪,難道空調開得太大了?”張慶之心里想到。 “老師,我有問題想問。”這時,只見坐在第一排的一個觀眾舉手示意。 張慶之笑著點點頭:“請問。” 常做節目的他當然知道第一排的觀眾基本都是托兒,必然是配合嘉賓的節奏進行提問的。 也就是說,這個觀眾這時候舉手,肯定是導演組安排的。 張慶之卻不知道,此刻的導演組也一臉懵逼。 “這人什么情況?還沒到安排提問的環節啊,怎么就提問了?”導演問。 “不清楚啊,好像是場務安排的人。這上節目還帶著墨鏡,搞什么飛機!場務,過來!”副導演也生氣了。 場務一溜小跑過來。 “解釋下那人怎么回事!” 場務一看王庸,心里就慌了。果不其然,就是那個毛病最多的家伙!早知道當時就不強制安排他做第一排了! 不過這時候后悔也晚了,場務只能強行解釋:“那人眼睛不行,所以才會戴墨鏡……” “眼睛不行坐后排去啊!坐在第一排是幾個意思?” “呃……其實這人很有文化涵養的,他提問題肯定是真的有問題要問,說不定能跟張老師摩擦出火花呢?” “要是他亂問一通,我找你算賬!”導演瞪了場務一眼,暫時揭過。 而觀眾席上,王庸已經站起身,在跟張慶之說著他的問題。 “張老師剛才講到了《莊子·外篇》,那么在這篇的‘胠篋第十’中有一句話:圣人不死,大盜不止。意思是圣人不死光,這天下的盜賊就不會少。張老師能對此發表下你的看法嗎?” “咦,這人提問的水平可以啊!”導演聽到王庸問題,一臉驚奇。 “我就說了嘛,這人的文化涵養沒得說。”場務賠笑道。 “嗯,以后多找點這樣的人來。”導演夸獎了場務一句。 只是如果導演知道王庸真實目的,還有沒有勇氣說出這句話,就不得而知了。 舞臺上的張慶之聞言也是贊賞道:“這位朋友的提問很有水準,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確實是莊子提出的一個頗有爭議的理論。那么我就給大家說說這個理論的真正意思。” “這是老莊對于儒家的一次最嚴厲批判,他用頗具鋒芒的語言直指儒家的核心——圣人。他認為圣人的存在,為世間立下了行為規范。也就是所謂的‘天生圣人,為世作則’。圣人站在高高的天上,制定出一套行為準則給下面的臣民看。然后跟臣民說,這就是最高尚的東西,你們都要學習。可是圣人在背地里干什么,卻沒人知道。 比如明朝的朱熹,被稱為朱子,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念,但是私下里干的勾當比普通人都要卑劣。不光連娶幾任小妾,還跟自己兒媳婦不清不白。在這種圣人準則之下,怎么可能會天下寧靜呢?必然會適得其反,產生大量的盜賊,產生陰暗面。這也是儒家太過于標榜自身的反作用,莊子對于儒家的批判可謂一針見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