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著張慶之的講解,底下一些年輕人紛紛點頭。 “原來如此啊!我以前看到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幾個字,都覺得很奇怪,但是也沒多想。直到今天才算明白,原來是莊子用來批判儒家的啊!” “張慶之講課雖然不夠生動,不過文化水平還是可以的。這算是我聽過的最好的一個解釋。” “人家好歹也是燕大畢業的博士,能差到哪里去?” 張慶之的言論得到不少人的認同。 只是墨鏡掩飾下的王庸,卻眼中隱含輕蔑之意。 張慶之這些話表明看似有道理,實際上是顛倒莊子本意,指鹿為馬。 莊子的思想若是只有這般淺薄,也不會被魯迅用“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這句話來感嘆了。 “這位朋友,不知道我這樣解釋,你理解了沒?”張慶之看著王庸,問。 張慶之覺得這一段自己發揮的很好,王庸肯定會激動的點頭,并且夸贊他有文化的。 但是張慶之沒想到,王庸非但沒有一絲激動之情,還搖起了頭。 “張老師,我覺得你說的不對。” “不對?”張慶之臉色變了變。同時他心中冷笑,暗道一個觀眾懂什么,也敢當眾指摘他! “那你說說我哪里說的不對吧。” 臺下剛才小聲議論的幾個觀眾看著王庸,臉上帶著嘲笑。 在他們看來,王庸這是自找沒趣。人家一個大學教授級別的學者,還不如你一個普通觀眾懂得多,說得對? 趕緊老實坐下得了,嘩眾取寵有什么勁? 王庸卻絲毫沒有坐下的意思,而是一本正經回答:“縱觀莊子一生言論,表面上看其是處處攻擊儒家。實際上恰恰說明最懂儒家的反而是莊子。儒家六經是莊子率先提出來的,他將《詩》、《書》、《禮》、《樂》、《易》、《春秋》歸納為儒家六大經典,直到現在也被所有學者承認。莊子又在批判中指出仁義是儒家的本質核心,所以莊子許多言論都圍繞這個仁義進行。莊子以批判之表象,促進了儒家文化體系的圓滿。尤其儒家亞圣孟子的思想,就跟莊子具備諸多相同處。比如兩人都主張人類心性的力量,都主張萬物平等、民貴君輕等等。如果說莊子只是單純的批判攻擊儒家,我覺得是不合理的。莊子批判的并不是儒家,只是豎起了一個靶子宣講他的思想而已。不是儒家也會是墨家、法家、陰陽家,甚至是莊子所代表的道家。” “臥槽!這人到底誰啊?這番話水平夠高的啊!”導演聞言,驚的眼珠子差點掉出來。 導演也跟其他人一樣,認為王庸會在張慶之講解完之后坐下。 誰知道,王庸卻一反常態跟主講嘉賓杠上了,甚至說出一段見解超越嘉賓的話語。 “你……”張慶之一滯,面對王庸的反駁,他竟然一時想不出話來駁斥。 臺下觀眾也是一下子來了精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