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今番論學,正本清源,力盡,以身殉之而不悔! 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 吾人于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此誓。” 轟! 王庸最后一個字落下,現場華夏游客頓時炸了。 “好!” “牛批!” “蕩氣回腸!” 剛才還擔憂王庸丟臉的華夏游客,全部滿面紅光,目光閃動,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而旁邊的東洋觀眾則一臉懵逼。 這篇致辭哪里好了?好在哪里了?不就是一篇普通的致辭嗎? 即便王庸沒有契合芝櫻祭來致辭,算是小小反抗了一下千葉真昔的陰謀。可也不至于讓這些華夏人這么興奮吧? 東洋觀眾不懂。 祭臺上。 站在后首的千葉真昔聽完王庸致辭,再看到臺下華夏游客的反應,登時心里咯噔一下,想到了什么。 王庸這篇致辭似乎有些耳熟,好像是……好像是…… 千葉真昔眼睛一瞇,想到了王庸致辭的由來,臉色變得異常難堪。 他快步上前,怒氣沖沖道:“王老師,我邀請你致辭是好意,你卻用一篇戰爭祭文來搪塞侮辱我國的重要節日,未免過分了!” 王庸所說的致辭,卻是華夏抗擊東洋侵略時期,胡璉將軍的一篇抗戰祭天文! 只不過被王庸改動了幾個微小細節,使之契合王庸的處境。 原本胡璉是說為了保衛祖宗領土,身死無悔,請求上蒼護佑。 王庸則改成了為了正本清源,找回華夏文化的正統,他不惜一死,求山川神靈保佑。 現場的華夏觀眾在王庸張嘴念出第一句的時候,就已經聽出了來源。 在東洋人的地盤上念抗擊東洋的祭天文,華夏觀眾怎么不興奮? 更關鍵是當年那場戰爭華夏還打贏了! 這就更加具備諷刺意義了。 “呸,小鬼子存心不良,這下傻眼了吧?偷雞不成蝕把米,跟王老師做對,這不是找死?”有個華夏留學生揮舞著拳頭叫道。 “咦,剛才好像你不是這么說的啊。你說王老師要給華夏丟人了。” “是嗎?我怎么不記得了?你一定聽錯了!”那名華夏留學生一本正經否認道。 而東洋觀眾經過半天的茫然,終于知曉王庸這篇祭文由來之后,立馬變得憤怒起來。 “道歉!這個混蛋分明是在故意搞事!” “跪下!跪下給所有東洋人道歉!連對一個民族的最起碼尊重都做不到,還想當什么文化大師?” “支那人果然劣根性!只會抓著仇恨不放,意圖挑起第三次大戰!建議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共同封殺此人入境!” 千葉真昔面色陰沉,指了指臺下憤怒的東洋民眾,對王庸道:“王老師,這次論學是和平交流,不是挑起仇恨。臺下觀眾的情緒已經沸騰,如果你不做點什么,我想這件事情很難善了。” 王庸眼睛一眨,問:“抱歉,這個結果是我沒有想到的。那我重新作一篇?” 千葉真昔臉色稍微緩和:“可以,但是不要再出現任何觸怒東洋民眾情緒的字眼了!” 王庸微微一笑:“保證不會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