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說完,王庸面向臺下,用帶有歉意的聲音道:“很抱歉剛才的祭詞給現場愛好和平的人士帶來了傷害,我經過自我反省之后,決定重新作一篇。” 臺下東洋民眾聽到王庸服軟,不由冷哼道:“還以為是個硬漢呢,原來也是一個慫比!跟我們大東洋的武士道精神差遠了!” “這種人也能成為華夏國民偶像?看來華夏快要完了,沒救了。” 一眾媒體記者對于王庸的服軟,也是大為意外。 尤其CNN記者,這個王庸可是連美國都不怕,硬生生懟了美國整個國家的刺頭啊!他竟然會服軟? 這不科學! CNN記者帶著心中疑惑,罕見的沒有發表嘲諷王庸的言論,而是決定靜觀其變。 事實證明,他的這種行為幸運的讓他豁免了一次打臉戲碼。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 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 王庸開口,新致辭卻是一篇四字文言,標準的古祭詞格式。 別說是東洋民眾了,就連華夏民眾都聽得有點懵。 “咳咳,王老師這幾句話什么意思?哪位大神給解釋一下?” “別說整句了,我連單個字都沒聽懂,這要是有個字幕就好了。” “得,慢慢聽吧,總有聽懂的不是?” 可接下來王庸又念的幾句,卻是比前幾句更晦澀,全程下來,華夏民族只聽懂了兩個字——漢奸!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 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 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 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 王庸念得并不快,咬字緩慢而清晰,整段下來,耗時數分鐘。 直到最后兩個字“尚饗”落下,一干人才大夢初醒一般,意識到祭詞結束了。 只是,王庸到底念了些什么? 沒人知道。 幸好這個年代科技足夠發達,一個留學生拿出手機將記住的幾個字輸入進搜索引擎,下一秒,祭文的原文就整篇跳了出來。 留學生僅僅看了一眼這篇祭文的題目,就驚叫一聲,手腕一抖,差點把手機摔落在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