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搞什么?你女票跟人跑了還是喜當爹了?嚇成這樣!” 留學生旁邊的一個同學取笑道。 留學生沒說話,只是把手機遞了過去。 而那同學看到祭文題目之后,也是渾身一震,下一秒就激動起來。 “媽的,我說怎么沒聽懂,原來是他寫的!牛批!強無敵!這名字一出,絕對嚇尿這群目中無人的東洋人!” 同學的叫喊引來一群華夏游客的側目,紛紛問道:“怎么了?” 那同學神秘兮兮的沖著華夏同胞一笑,道:“你們猜王老師剛才念得那篇祭文原文是誰寫的?” “誰啊?不是王老師臨時寫的嗎?” “王老師雖然才華出眾,但是臨時寫出這么一篇祭文來也不大可能。因為這篇祭文的原作者是毛!” “毛?”所有華夏游客都打個激靈,難以置信。 “不信?不信你們看!這是毛在1937年清明節祭祀黃帝陵的時候寫的,現在黃帝陵前還有依照原稿刻成的碑文呢!” 嘶,在場華夏人全倒吸一口冷氣。 他們怎么都沒想到,王庸看似“改過自新”的一篇新祭文,竟然更加過分! “怪不得我從頭到尾沒聽懂幾句!這祭文到底什么意思?” 拿著手機的留學生趕緊找到翻譯,給大家念起來:“我們顯赫功高的始祖,你最先建立了華夏民族。你的子孫繁衍生息香火綿綿,山岳巍峨黃河浩蕩向前…… 以土地敬奉敵人,敵人的欲望豈能滿足?敵人手持皮鞭和繩索,我們淪為奴隸受其*。我們光榮的祖先啊,曾是聞名世界的英雄。黃帝激戰蚩尤于涿鹿,而天下得以和平與安寧。我們是黃帝的后裔,豈能不具有他傳下來的勇武?我中華堂堂大國,難道任她淪亡?” 念到這里,一眾側耳傾聽的華夏游客只覺腦子嗡的一聲,血液上涌,好像有什么東西在胸膛里燃燒起來一樣。 每個人嘴里都喃喃念叨著“豈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國,讓其淪胥”,表情變得莊重而神圣。 幾十年前,先輩們用生命換來了華夏的今天;而今天,華夏子民依舊不屈的奮斗著,只為換來更美好的明天! 王庸這個時候選擇這篇祭文,對東洋人來說無異于挑釁,可對華夏人來說,卻極為提氣! 現場華夏游客的議論,傳到了華夏電視臺記者的耳朵里,記者當即就通過攝像機把這個發現傳遞給了電視機前的華夏觀眾。 本來王庸服軟,讓不少華夏觀眾罵聲四起。 可知道王庸念誦的新祭文出處之后,所有謾罵王庸的人都沒了聲音。 “如此大氣磅礴的祭文,近代也就毛能寫出來了!縱使他晚年有許多過錯,可仍舊無法掩蓋他經韜緯略的大才啊!王庸這篇祭文引用的恰到好處,華夏文明的綿延不息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的,這才是屬于我們華夏人的大祭!”一位電視臺嘉賓感慨非常的解讀道。 現場。 華夏記者旁邊就是CNN的記者,本來聽得一臉呆滯的CNN記者,正發愁該怎么跟美國觀眾解釋呢。忽然聽見了華夏記者的講解,頓時笑了起來。 看來學習中文還是有用的!關鍵時刻就派上了用場! 于是CNN記者鸚鵡學舌般,把華夏記者的講解一字不落翻譯給了美國觀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