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東林治史有深意-《明末好國舅》
第(2/3)頁
自始至終,東林黨都不愿意打仗,他們想要的是一個穩定的供他們肆意享受權利的大明,而不是連連打仗,局勢失去他們控制的大明,正好自萬歷三大征后,大明國庫枯竭,正好符合他們休養生息,謀求穩定的策略,因此,在明廷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東林黨后來掌權,一直都是主和派,打著招安為主,剿滅為次的策略,無論是面對建奴,還是流賊,都是如此,所以對于當時援朝之時的主和派,東林黨一直是抱之同情的。
這一點,從當時為了主和,刻意欺瞞明廷的沈惟敬身上便可看出,因為錢謙益在他后來所做的《東征二士錄》與蕭應宮的墓志銘中,均表達過對沈惟敬的同情。
《東征二士錄》是錢謙益為馮仲纓與金相所做的傳。
此二人在壬辰戰爭期間曾經受命于宋應昌與加藤清正談判,在碧蹄之戰后回到明朝。
馮仲纓最后在北京讀書賣藥終老,而金相則在敘功時遭到官員勒索,不得獎賞,最后終老于北京。
錢謙益在表達對此二人的同情時,又譴責了明軍在朝鮮戰場作戰不力。在談到沈惟敬議和時,錢謙益則說:“事垂成而敗,石司馬與惟敬皆論死。”
字里行間,錢謙益都流露出對議和失敗的遺憾。
而在蕭應宮的墓志銘中,錢謙益更直接表達了對沈惟敬的同情與贊同,大有沈惟敬之死為枉死之感。
錢謙益不僅同情沈惟敬,更認為沈惟敬對于結束戰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錢謙益看來,沈惟敬之死,是因為其議和作用太大,主戰諸將怕功勞被搶去,于是構陷沈惟敬,望其速死以邀功,掩蓋自己作戰不力的事實。
錢謙益對于沈惟敬多有溢美之辭,而且這種贊揚與同情,都是建立在虛假史料上面的。
在《東征二士錄》中,錢謙益對平壤大捷的記載,多有不實之語,認為李如松攻下只是一座空城。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明市|
普兰县|
邵阳市|
长岛县|
河北省|
彭山县|
涿鹿县|
云安县|
英吉沙县|
盐亭县|
孟村|
平遥县|
广德县|
河源市|
金寨县|
靖江市|
镇赉县|
象山县|
宝应县|
金山区|
南昌县|
临清市|
丰县|
阿克|
米林县|
东海县|
巴南区|
闽清县|
舟曲县|
奉贤区|
丽江市|
西峡县|
临西县|
成武县|
镇坪县|
洱源县|
七台河市|
南郑县|
社旗县|
巴里|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