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大魏王侯》


    第(3/3)頁

    “三等吏,”徐子先又沉吟著道:“和他們說清楚,三等吏等若縣里的押司勾管。二等里,等若府里的孔目官。一等吏,則視為河泊官,督糧官,管庫管,從九品,算是入仕途的開始。吏員無功無過,奉職謹慎,三年一遷,若立功則一年一遷,滿三年的一等吏,可以參與我幕府的選拔考試,直接授給官職。此前我幕府官職,多半是有功名在身,比如李公曾經考選過解試舉人,還有玄平你,還有陳牢之他們,都有秀才功名。而自此之后,我幕府任官需得先為使,由吏為官,需得奉公謹慎,無不法情事,且立下功勞者,方可為官。何為立功,奉公謹慎無差錯,事事能為人先,這是積勞為功。發現錯漏或不法情事,奏書于上,這是拾遺補缺之功。節省公帑開銷,或為幕府生利,這是開創之功。而撫恤百姓不遺余力者,這是撫民之功。我現在只是泛泛一談,要結合百戶的百戶官選任投票之制,對吏員的任命,升遷,黜落,開革,乃至治罪,都要仔細列好章程,要仔細再仔細,不怕瑣碎。我能泛泛而談,你們卻不可……這些話,你動筆寫信給李公他們傳閱吧。”

    徐子先威儀漸重,孔和雖然在財賦之事上還是敢和徐子先頂牛,但王上真的吩咐事情的時候,卻也是凜然而遵,細細聽完之后,孔和便躬身一禮,然后才思忖著道:“還是大王一慣的想法,事無世細,皆依法度,那么我等商議出來的治吏之法,就叫置吏法?”

    “可。”徐子先贊道:“此前我和老相國并福建路官員談事,說減賦是頭等要緊事。其實我內心看來,設官置吏,涮新地方政務吏治,這才是頭等要緊的大事。”

    孔和贊同道:“大王所言極是,好比是人沉疴在身,當以固本培元為第一要緊,涮新吏治,看似不及軍務,財賦要緊,但其實反而是最為要緊之事,甚至在軍務之上。”

    “對了,很對。”徐子先大為贊賞,笑道:“玄平你現在是真的長進了……吏治不清,就談不上財計,沒有財計錢糧,也無從談起養兵,更不能使兵民一體。玄平你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不是斤斤計較你的一畝三分地,對辦吏校之事也不反對,我對你當刮目相看也。”

    孔和卻并沒有笑,只是正色道:“眼前這些船每艘都要費錢數萬貫乃至十幾萬貫,大王要新開造的中軍艦以上的鎮字級大艦,每艘最少要五六十萬貫,下官難道能說不開造?有了諸多戰艦,海上防捐才收的上,貿易才能開展,才會有更多的錢財。吏校也是,咱們要培養更多的符合規矩的吏員,這學校當然是非辦不可。不過下官還是要明言,大王的涮新吏治,不可流于往日,就象是京察,地察一樣,流于空泛。而是如東藩島上那樣,從申報身家開始,每年計查,從日常的職務,往來人等,還有生活花銷,存款,地產,房產,包括日常帳目,都要有制度可言。按大王的做法,還是要立法。”

    “是要立法,當然不僅查是否貪污,還要看是否浪費,舞弊,受人請托,或是昏庸無能等等,置吏法是選拔,再立一法是管束,就叫行吏法吧。其余政務,公務,財計,學校,軍隊,貿易,工商,倉儲,轉運,俱要有法度。這些事,僅憑你和李公等人忙不過來,我已經寫信給吳先生,還會拜托老相國,熟知秦漢律令和本朝律法的,當一并延請,群策群力來做好這一件事情。”

    “是,臣知道。”孔和臉上有一些激動神色,這是徐子先早就有所籌劃的事情,李儀,孔和,陳佐才,還有方少群等人早就知道了。

    毫無疑問,徐子先是堅信再好的道德也不及律法,口說無憑,以字據為證的那種人。

    確定各種法度,甚至各部門俱有法度可依,一切事務依法而行。并不是說對外內對就毫無彈性,只是凡事有法度可依,在法度的范圍之內可以有彈性,法度之外,就只能對外不對內。

    對徐子先來說,大魏光是有一部魏律是相當荒唐的事,不知道太祖當年為什么對此事極為疏忽?

    一部魏律,包括宗室,朝官,禮儀,教育,軍事,政治,財會制度都無所不包,憲法,刑法,軍法,民法,皆在其內。

    這其實是和唐朝的做法近式,師承遠宗的是漢。

    漢初時是人皆苦秦律過于細致瑣碎,過于繁苛之余又極為酷烈,秦制之下的秦國百姓已經相當適應秦律,而六國新附之人根本很難適應。除此之外,就是秦始皇用兵不停,大工程太多,勞役多而法度嚴苛殘酷,真是亡國可期了。

    漢初之時,算是對秦制的撥亂反正,漢高祖劉邦初入關中時與百姓約法三章,除此之外根本沒有成律,此后蕭規曹隨,以黃老清凈無為之道治國,所以漢家開始并不用儒,儒家只占了一個孝,其余都是黃老之道治國,甚至漢武之時要用儒,當時的太后信黃老,對漢武施行儒家治國,頗有滯礙。

    漢之后,律令皆尚寬簡,地方官要寬簡,朝廷中樞也要寬簡,唐初只有武德律,然后陸續只是修訂,加了令,式,格等詔命,公文于律法之中,對治國來說,可謂寬簡之至。

    此后列朝,大抵也是相差不多。

    徐子先現在要做的就是在選官任吏的同時,將置吏律,行吏律先辦好,然后再修刑律,軍律等相關的律令,修律事大,徐子先下令召集閩地相關的學者共同參與,一起斟酌,甚至會廣發榜文,如當初招募名醫那樣,在全國境內的各地招募律法名家,一起研究探討。

    這會是大魏境內的一件盛事,當然,只限于對律,令,詔,式感興趣的學者,至于那些純粹的儒者怕是無法參與其中。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平南县| 深圳市| 通渭县| 武安市| 确山县| 道真| 临西县| 仙桃市| 香河县| 吉安市| 灵璧县| 牟定县| 陈巴尔虎旗| 玛多县| 双桥区| 太谷县| 大安市| 元江| 南投市| 新闻| 同心县| 永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洞头县| 闽侯县| 达日县| 福安市| 康保县| 遵义县| 濮阳市| 文安县| 昭通市| 韶山市| 溧水县| 白银市| 正安县| 铁岭市| 青川县| 临江市| 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