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藝術開始于一個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喚起他在周圍現實的影響下,體驗過的情感與思想,并且給予他們以一定的形象表現,一個人這樣做,目的是把他反復想起和反復感受到的東西傳達給別人,表演,就是在表達一種藝術現象。” “所以我決定,我要重新去了解我所表演的角色,僅僅用我所掌握的技巧是不行的,只有具備對社會各階層的人的細致,深刻的觀察和了解,才能體驗出作品里描寫的是否真實,所以我從角色所存在的歷史背景開始下手。” “而后,結合角色在劇本中的臺詞,來揣摩他的思想與情感,最終,我所要做的,就是在內心中復制一個活生生的人,他不必叫做角色的名字,我甚至以陸澤,也就是我的名字來為他命名,他會成為我的朋友,至少在我所需要他的時候。” …… “這可能么?” 從這一刻起,教授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卡米亞會說讀者心中會產生不解與理解這兩種想法了,大魔鬼,真的是魔鬼…… 他明明是在腦海中建立了另外的一個自己,并且需要這個人與他朝夕相伴,甚至在拍戲時,讓另外一個自己來掌控此刻的局面。 “這不是培養精神病么?” 這并非是表演專業最忌諱的練習方式,因為他們從未聽說過某個出色的演員是以這種方式來鍛煉自己的表演能力的。 但在不久的將來,教授相信,這就是表演專業最忌諱的練習方式了,因為某個人提出了這個方法,并且聲稱自己成功了。 都說體驗派的表演方式有些危險,會過度的深入角色內心,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角色的情感而走不出來,比如愛上角色愛的人,或者因為角色的遭遇而抑郁。 但跟這樣的方式去比,體驗派還是太溫和了,在內心中塑造一個新的自己,甚至把身體交給另外一個自己,天方夜譚的方法,能演好戲么?教授并不確定,但能培養出個瘋子是肯定的。 剛才因為陸澤與他同為老派表演者的認同感忽然間就破滅了,但由于為人和藹,他很難立刻對陸澤進行批判,只是在心里反復的發問,這可能么? 由于教授經常會在辦公室午睡,辦公室里自然會有一塊整理儀容的鏡子,此刻他就坐在鏡子的左手邊,看到陸澤的練習方法后,他下意識的撇了眼鏡子,試著去感受……他有一個朋友叫做羅密歐,并且接受這個叫做羅密歐的人走進他的身體。 “滾蛋吧!” 冷汗很快便打透了襯衫,一種毛骨悚然的情緒始終縈繞在內心,讓他不禁想起了早上起床在鏡子前念十遍“你是誰”,那個很恐怖的心理實驗。 在剛才的某一個瞬間,他也產生了那種認不清自己是誰的錯覺,從而很奇怪的發現,他好像有些討厭羅密歐了,即便他演了將近二十年的羅密歐。 “瘋子。” 或許是罵陸澤,也可能是在罵自己,總之,他現在不想再繼續看這本詭異的書了,再您媽的見,這就是教授心里最真實的想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