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漢興二年十月。 又一個驚人的消息傳遍大明——任何人都可以持寶鈔去銀行兌換現銀,不論崇禎朝、弘光朝還是隆武朝的寶鈔,一兩換一兩,足額足值兌換,立刻拿現銀。 崇禎朝時候的舊賬朝廷都認,誰還能懷疑朝廷的信譽?! 然而前一陣子絕大多數寶鈔已被不知名的商賈收走,民間存留的寶鈔只剩下不到四十萬兩而已,當初低價賣掉寶鈔的人無不悔得捶胸頓足。 與此同時,大明皇家銀行宣布發布新版寶鈔,面額從一文、兩文到十文、百文一應俱全,最大的也只有一兩而已。 這種新寶鈔由朝廷擔保信用,隨時可在銀行換成現銀。 當然,雖然銀行在百姓們取錢的時候都會客氣地問一句,“是要現銀還是寶鈔?”但毫無懸念,所有人都選擇了現銀,根本不去理會什么寶鈔。 隨后朝臣們驚恐地發現,自己的俸祿里有兩成竟是用寶鈔發的。 他們無不匆忙趕去銀行兌換現銀,卻發現都是虛驚一場,銀行立刻便換了銀子給他們。 不過地處偏僻的一些官員就慘了,只能“組團”將寶鈔交給一個人,出路費讓他去數百里外的銀行兌換。 當然,所有人都順利拿回到了現銀,這股風潮很快便平息下去。 其后朝廷又公布新政,用寶鈔交稅可以少交一厘。 還有這好事兒?自然能省一文是一文! 當下又有不少人在收稅前一天拿現銀去銀行換成寶鈔,而后立刻像丟燙手山芋般,將這些“紙片”交給稅官,決不在手里多拿一刻。 經過幾個月的折騰,大明上下逐漸發現,這寶鈔存放方便,銀行也越建越多,兌換現銀毫不拖拉,似乎沒什么風險。 逐漸有人開始短時間持有寶鈔,接著又有懶得兌換的人開始長時間持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