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閱讀的趣味性上面來講,《明朝那些事兒》肯定要勝過《萬歷十五年》,不過從業界以及各路媒體、路人的專業認可度上面來講,后者更接近學術作品一些。 選擇寫什么作品不應該只看名氣大小,而要看是否合適,要真是張楚把《明朝那些事兒》寫出來,估計會被打個不及格。 未來還有那么長的時間,或許也可以跟當年明月一樣在網上或者博客上面連載這部作品,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明朝歷史專家。 睡夢中的張楚甚至夢見自己站在百家講壇上面講訴各個朝代的歷史,只不過這個場景瞬間把他給嚇醒! 熬夜可是壞習慣,他在睡夢中迷迷糊糊流了很多冷汗,現在爬起來看看時間都已經周日中午十二點過了。 周末時間總是那么短暫,也就是寫個作業而已,竟然都已經所剩無幾。 張楚起來沖了個熱水澡,等洗完澡出來之后,外賣也就送到了,時間安排得恰到好處。 不管是上傳到網絡上面的東西,還是交給教授的作業,那都需要認真檢查一下有沒有錯別字什么的。 在電腦上面打字總會出現錯誤,有時候很明顯的就會被發現,但不太明顯的地方就算檢查起來也會錯過。 字數越多,錯別字可能也就越多,張楚可不想自己的論文里面錯別字連篇! 寫書需要用詞準確,而寫歷史方面的作品更需要如此。 就算張楚在寫萬歷皇帝的時候有《萬歷十五年》這部作品做模板參考,可考慮到原作者黃仁宇先生離開國內超過30連時間,很少閱讀中文和使用中文寫作的機會,再加上這三十年來大家習慣的書寫用語有了不少發展,所以隔膜很多。 張楚現在就需要對眼前打印出來的稿子進行修改潤色,同時還要關注種種技術跟事實上面的問題。 比如歷史人物身上的爭議點依據到底在哪里,他需要找到這個在正史當中的位置,加以對比一下,看看是否妥當真實。 原著作者長期居住國外,受外國歷史研究的影響,因此寫作的布局與文字,和國內現在的寫法很不一樣! 有些地方對外國人可能是必要的,但對中國人來說就顯得累贅多余,現代漢語的修養水平可能造成詞不達意的情況。 種種東西都需要張楚花費精力在修改上面,初稿就是用來修改的。 就算是寫網絡小說,初稿都得經過反復的修改才行,很多作家其實在發書之前都默默推翻了無數開頭、大綱跟設定那些! 這跟雕刻有些類似,初稿是大體輪廓,修改就是仔細雕琢,然后才能把最好的作品推出來。 張楚樂在其中。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