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海出版公司內,顧新學看著不同網站發出來的新聞之后整個人像是卸去了千鈞重擔。 “目前看起來《挪威的森林》口碑還是挺好的,不過現在欺騙性比較大,最終還是得看市場的檢驗!” 大部分圖書作品的試讀會或者電影試映會流傳出來的口碑都不會太差。 首先他們肯定對自己的作品有足夠的信心才會開試讀會,要是不看好這部作品的話,怎么會花這么大功夫進行宣傳呢! 其次試讀會的媒體跟讀者都算是經過挑選的,這樣一來很多作品經過了粉絲濾鏡之后,實際上發行出來之后,口碑卻會來個大滑坡。 顧新學不希望張楚的作品也是這樣,他希望市場能真正意義上面認可張楚的東西。 “老顧,你這是杞人憂天啊!誰不知道張楚這兩個字印在一本無字天書上面都能賣出幾十萬冊。我覺得你應該擔心的是他會不會直接轉型,一直開始寫這類型的書!” 旁邊同事開玩笑的說著,而這說法直接讓顧新學不寒而栗。 他之前還真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事情,“要是張楚今后在文學的道路上一直往前,我還真要哭出來。” “你看看啊,其實他也有這方面的趨勢。《萬歷十五年》跟《霸王別姬》就是最簡單的例子,這兩部作品換個人來發的話,完全賣不到這么多。就算《少年派》也不是因為它文學性有多好,而是結局的反轉跟海上與老虎一起求生的故事。” 出版公司是個無比現實的地方,顧新學想要的是《鬼吹燈》、《達芬奇密碼》這樣能持續熱賣的作品,而不是弄什么文學價值高的東西。 他們是正兒八經的商人,為的是盈利! 除非文學作品能賣得多一些,要不然沒人會喜歡。 顧新學在心里面打了個寒顫,原本張楚寫這類型的書都是穿插著,現在好像頻率越來越高! 如果媒體跟作家同行們一鼓吹,老師們再洗腦宣傳一下,年紀輕輕的張楚還真有可能沉浸在文學的世界里面。 “這可不行,我得把他拉回到大眾暢銷書領域來!” 至于具體怎么做,顧新學此時還沒有什么頭緒,總不能直接在QQ或者微信上面跟他苦口婆心的宣傳吧? …… 試讀會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是張楚粉絲們關注的焦點,眼下這么多媒體還有網友自己更新的內容讓分散在全國不同地方的他們心急如焚。 為什么會有人不喜歡呢? 好像書評人跟媒體評價倒是挺不錯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