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閑著也是閑著,蘇茜將打印好的文件放在辦公桌前面,她手里習慣性的拿上筆準備開始批注! 時間一點點過去,她閱讀的速度放得很慢,其中不少習慣性用語跟書面表達都做了修改提醒,甚至部分單詞的使用跟語法也有提醒。 哪怕沈云華在美國生活了好些年,但距離地道的美國人還是有所差距。 平時可能無關緊要,但是在這時候就顯得尤為突出。 蘇茜第一遍閱讀的時候都還沒準備改劇情,起碼得讓她覺得有修改的價值才行! 現在社會都是快節奏的社會,如果《人工智能》沒有被放在《紐約客》上面的價值,那么她也不愿意浪費時間幫張楚修改。 一個弱小的機器人男孩被賦予了愛,可正是這份深沉的感情使得弱小的他執著又徒勞地去追逐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這部小說探索了人類進化的問題,也許是未來社會要面臨的問題。 有了這個思維,緊接著來的問題便是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 人與人工智能的區別究竟在哪里? 張楚這篇小說找尋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人是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能沒有自主意識,服從是唯一,為了這個目的不惜一切代價! 小說的結尾表達了一個極端的進化論思想:存在是永恒的,但人類的存在不是永恒的! 蘇茜將鼻梁上的眼鏡往上推了推,她并不難看出小說中存在一種對人類前景的思考,有一種對人和生命的生命的關懷。 這些思考和仁慈的思想超越了故事本身,又借用故事的名義,使之升華! “這幾句話好像是葉芝在《被偷走的孩子》里面的詩句,沒想到放在小說里面這么恰當。” 第一遍閱讀完之后,蘇茜的心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己果然是看輕了張楚的作品,如果字數短點的話,的確有資格出現在《紐約客》上面! 她也是一位媽媽,能理解到小說里媽媽莫妮卡的心情。 不過理解并不等于說贊同。 既然把機器人小男孩領養,那就要對他負責才行! “這下可就有點麻煩了,真要把它作為本期的選題交上去?” 蘇茜面容糾結,不想去做那種毫無把握的事情,但卻又抱有一點點希望。 第(3/3)頁